胡效軍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興趣,讓學生掌握生字,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在上課過程中設立與課文相關的情景,增強學生課堂代入感。在語文科目中,最重要的是提升閱讀能力,在閱讀能力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當數教會學生認字。在教師面對學生授課時產生的問題,教師是否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產生的不同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將晦澀難懂的生字變得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關鍵。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閱讀能力
要想寫必先讀,要想讀必先知。任何一篇文章都由文字組成,不識字是不能理解和領略文章意義和精華的。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文字已經不再像從前一樣僅作為表述記錄的工具,更是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大量積累漢字是打好人生教育基礎的重要成分,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
一、趣味識字引起興趣
讓學生從興趣出發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有趣的道具和真實感強烈的情境能夠有效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所學內容上。
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課文《不會叫的狗》中,課文出現:訪、擔、壓等字。教師就可以通過環境模擬,讓學生演繹人與人之間相見的過程展現漢字“訪”的含義,同時,教師要給學生講解“訪”字中,“言”指“面談”,“方”指“城邦國家”。“言”與“方”聯合起來表示“派出使節與另一個國家的國君或高官面談。用偏旁關聯法,讓學生記住“擔”是和手有關,引申出“擔”是指用肩膀挑起重物。通過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叫聲,不僅能讓學生記住生字,也能了解到漢字的創造過程。漢字是表意文字,從“哞”字能夠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本字要表達的意思:“哞”是指牛通過嘴發出的聲音。
運用趣味方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漢字的注意力,更是避免傳統教育中死記死學的好方法。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學到的方法,自主尋找其他生字的認識方法。從教學結果看,讓學生有興趣主動學習要比被動學習掌握得更加牢靠。教師通過情景活動、偏旁、結合語境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從興趣逐漸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二、設置情境深入學習
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當創設良好的識字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授課不只是為學生設立基礎知識,還要調動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積極性。這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理解學生間存在不同之處,對待不同學生,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認字效率。
仍以《不會叫的狗》為例,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預習課文,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熟知課文中出現的生詞和生字。在上課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中出現的角色,讓學生自由分組,扮演不同角色。學生會在表演過程中帶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表達。教師在學生表演過程中為學生準備相應的道具,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和學習中的樂趣。
設置情境會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對生字的把控也更加牢固。在融洽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從玩中學,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學生共同參與,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教師安排的學習內容,從而掌握對漢字的認識。
三、強化閱讀提高水平
提高閱讀水平能夠提高學生認字能力。認字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的閱讀量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漢字,因此,認字教學可以通過大聲朗讀或是抄寫的方式進行。
以《和時間賽跑》為例,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會將自己帶入課文描述的情景里面,學生在課文情景、興趣和學習氣氛帶動下,會自發地了解并掌握生字。通過朗讀,學生會初步對生字產生印象,從不認識到熟悉。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將帶有生字的句子畫為重點,適當要求學生抄寫。在抄寫過程中,既提高了認字水平又加強了對生字結構的把握。同時,在讀寫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解生字如何運用,而且言語理解和文字邏輯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更了解課文中表達出對于節約時間的意義。特別是在課文中出現的“時間”一詞的含義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討論自己對時間的理解,切身體會到時間一直在流逝,要節約時間,生命才更有意義。
語文科目是學生未來教育發展中重要的基礎組成部分,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認識漢字,其次才是對漢字的積累,而生字積累又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來提升。教師在教授學生認字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發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程目標和教學目的,將學生引入所學的情景中。無論是課文還是課外閱讀的擴展,學生在生活中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知識,獨立自主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才是設立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課堂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王彩霞.“先學后教”理念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
[2]王志兵.意趣識字,開啟識字之旅[J].小學教學參考,2019(36):12.
[3]趙煜.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