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寧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并提升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實際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措施,希望可以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上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在小學階段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科學素養的養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實際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改善現有的數學教學環境,進一步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于發育階段,正是活潑好動、討厭規范限制的時候,針對這一情況,將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實際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一方面,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做到活學活用,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很多小學都沒有重視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應用,教師和學校沒有認真領會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思想,教學中走形式的現象嚴重,偏離了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意義。其次,生活化理論教學大于實際運用,缺乏貼近生活的實際教學案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最后,課堂教學的主體沒有交給學生,課堂教學氛圍死板,實際教學效率低下。
三、提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措施
(一)結合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核心內容就是將數學知識貼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通過自身周邊常見的生活問題,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出具有一定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導加減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將課堂進行商店情境模擬,要求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消費者,在模擬購物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熟悉運用加減混合運算,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設計生活化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提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提升師生溝通、改善課堂氛圍的方法,教師可以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與提問教學相結合,針對課堂教學重點,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綜合設計,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同學提問“生活中常見測量長度的工具有哪些?”“生活中分別用厘米、分米、米來當作計量單位的物體有哪些?”運用這些切合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問題,將繁復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重視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運用能力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隨處可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時不時地將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知識教導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另外,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學校應該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具體應用,創設貼合生活的教學情境,運用靈活有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妮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7:182.
[2]占勝懷.解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神州,2017(31):107.
[3]林源.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