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學科知識教學任務,更承擔著情感培養、文化傳承的任務。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對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有重要影響。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文化性,語文知識中蘊藏著很多情感因素,老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知識,從語文基礎知識——字詞句的剖析開始,再到深刻分析課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積極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每節課的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培養;和諧
在小學語文課堂展開情感教育,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推動我國素質教育進程的要求。自古以來,中國便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的不是一個高分機器,而是一個有思想、有道德的高素質人才。為了順應新時代的潮流,教育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小學語文課堂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平臺和途徑,大量傳統文化、詩歌、散文是情感教育的中介。
一、立足教學內容,挖掘情感因素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必須立足于教學內容,從教材中的內容著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引領學生感受到語文課文里的豐富情感,加強引導,促進思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日常教學中促進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古詩詞、散文等等,這些都是情感教育的中介和平臺,老師必須深入挖掘蘊藏在這些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以這些情感為依托,培養學生的感情升華,并實現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情感認知,這對于健全學生人格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例如:在《北京的春節》中,體驗祖國的傳統節日文化,體驗每逢佳節人們盼望團圓的思想感情,從此課的學習中,讓學生深深感覺到傳統節日文化對于現代人們生活的影響,提高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接納,并產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豪感;在《魯濱孫漂流記》的學習中,體驗魯濱孫敢于冒險、不畏艱難的精神,促進學生正確面對日常生活的坎坷和磨難,這對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有重要意義。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科技,渲染情感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知識傳播、氛圍烘托和情感渲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體集圖片、影像、聲音等于一體,具有直觀演示和圖文并茂的優勢,把豐富的情感蘊含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材料中,促進學生在直觀觀看中感受蘊藏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情感內容,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這有助于語文課堂上情感教育的順利展開。如:在《十五夜望月》的古詩學習中,利用多媒體播放此首詩的音頻資料,讓學生們感受朗讀者的朗誦技巧,并使得學生在音頻資料的影響下,掌握古詩的朗誦方法。在一字一句的朗誦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我國傳統文化中十五的月亮,寄托異鄉人的思鄉之情。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老師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對家鄉親人的尊重和愛戴之情。
三、提高教師素養,發揮示范作用
語文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引導者以及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素養的提高,對于情感教育的實施有重要意義,更是關鍵因素。語文教師與學生們朝夕相處,一舉一行都起到了榜樣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是學生行為的引導者、思想的指引者。在語文課堂上,應該用端莊文雅的舉止、落落大方的教姿教態、淵博的語文知識、高超的授課技能影響學生,提升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情感。例如:在《匆匆》的學習中,老師有感情地朗誦文章,把作者對于時間流逝的感嘆和珍惜現在生活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誦傳遞給學生,并使得學生們在作者思想感情的剖析中,認識到時間易逝,從而珍惜時間,多做有意義的事情。在老師朗讀完文章之后,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心靈的接近,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加強情感交流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著情感交流,也影響著情感教育的順利展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自覺接受知識的熏陶和情感的影響,并在這種民主的關系中深化學生對于平等和諧觀念的認識,培養學生民主平等的價值觀,在平等、受尊重、被肯定中找到人生價值。
總之,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應該在小學語文中滲透情感教育,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加快我國素質教育進程,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水平,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磊,付建設.以情感人 用情育人: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9).
[2]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3]黃輝壽.淺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如何守護留守兒童內心[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
[4]佀娟.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有效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