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亦騫 成清

◆摘 ?要: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當前形勢下英語教學面臨的新要求和新挑戰。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方法,形成了“教學內容-思政目標-思政素材-思政結合”的思政案例設計思路,通過融入思政案例的交互式教學方法實施英語聽力的課程思政。并以“Jobs”一課為例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案例設計與實施,取得了課程思政的良好的效果,對實現專業教學與思想價值引領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英語聽力課程;課程思政;思政案例設計;交互式教學
課程思政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學英語聽力作為一門語言文化公共基礎課程,學生覆蓋面廣,語言教學內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層面的內容豐富,教學過程也應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需求。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為思政教育拓寬渠道,又是英語教學本身所需。案例教學作為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是一種有效踐行課程思政的施教方法。很多學者進行了將案例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例如吳萬宗等探索了“比較式”案例教學方法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鄒寶林通過案例教學的模式,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中,將思想引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在加強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實現專業教學與思想價值引領的統一;蘇婕提出把思想政治教學與對當代重大熱點問題的分析研究結合起來,提出“雙主體+案例”的思政課程教學方式,使思想政治課堂具有開放性和現實性。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教學案例,在教學中通過適當的案例教學設計,才能達到了一定的“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本文根據高職空乘專業英語聽力課程特點,以空乘專業英語聽力“Jobs”一課為例,開展基于案例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研究,提出矩陣式方法開展融入案例設計的思政實施方法,實現英語聽力課程思政的潤物細無聲,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政治理論的教育和熏陶。
一、基于案例的大學英語聽力課程思政設計與實施
(一)基本思想
課程思政案例的設計和實施是以英語聽力課程內容為基礎,課程思政目標為牽引,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貫穿課程的全流程的系統工程,本文提出矩陣式的方法的開展融入案例設計的思政實施,如圖1。
矩陣式方法縱軸指課程進行的時間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即設計過程。橫軸從課程思政內容、課程參與者和案例設計三個維度進行思政案例設計與實施,即設計內容,其中思政內容包括思政目標和課程內容,參與者包括教師和學生。矩陣式的方法覆蓋課程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矩陣式的課程思政案例的設計的實施就是確定矩陣方格中各項內容,從橫軸方向和縱軸方向同步協同推進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的設計與實施。縱軸方向按課前、課中、課后推進,針對每一個縱軸過程,以英語聽力課程內容和思政目標為指導設計思政案例,以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交互式授課實施基于案例的英語聽力課程思政。如圖1,是針對空乘專業英語聽力“Jobs”一課為例進行基于案例的設計與實施的思路的示例,以“Jobs”課程內容為基礎,思政目標為牽引,分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設計與實施,具體包括,第一課前創設情境,準備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第二,課中基于BOPPOS教學模式落實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的實施;第三,課后基于學生反饋分析基于案例思政的效果。
(二)課前創設情境,準備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
課前情景創設階段,主要根據英語聽力課程的主題和課程目標,結合當代重大熱點問題或事件,充分理解和細化課程內容,挖掘英語聽力課程思政元素,設計思政案例。同時,布置課前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調研、自主學習、討論等相關知識內容,使學生更快代入教學情景,為接下來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針對英語聽力課程“Jobs”,進行采用“教學內容-思政目標-思政素材-思政結合”的案例設計。首先,根據英語聽力課程的學情分析、課程目標分析和課程內容分析,將聽力課程“Jobs”的內容細化為職業的詞匯和術語表達;聽懂職業特點和復述聽力材料;表達自己職業目標的討論。然后,結合課程內容分解和當前重大熱點事件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提煉思政目標。在職業的詞匯和術語的講解中提取思政目標為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在聽懂職業特點和復述聽力材料中提取思政目標為宣傳英雄就是榜樣,立志才有發展;在表達自己職業目標的討論中提取思政目標為責任就是情懷,擔當才有希望。
(三)課中基于BOPPOS教學模式落實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的實施
BOPPPS教學模式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學習[6],適合在課中開展基于案例融合的英語聽力課程思政的實施,按BOPPPS教學模式中的導入,目標,前測,交互式教學,后測,總結的過程,在英語聽力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潤物細無聲地引入思政教育,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特別在交互式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案例講解、視頻素材播放、小組討論等方法,將設計的思政案例融入課堂內容的教學中。
針對“Jobs”課程,在導入和明確目標階段,以疫情下各職業的人員堅守崗位的視頻導入,將學生帶入到“戰疫”的情景的同時引入本單元主題“Jobs”,同時明確本次課堂的學習目標。
在前測階段,以提問方式了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對本單元主題掌握程度,提問:視頻中有哪些職業的人員在堅守崗位?他們職業的詞匯如何拼寫?如果學生掌握得好,則在后續教學中可以縮短職業詞匯表的學習時間,如果掌握得不好,則后續詞匯教學時間應當拉長。
在交互式教學階段,針對聽力課程“Jobs”具體的教學內容,基于案例融合的課程思政的實施,具體如下:
1.采用英文講解和提問方式將“戰疫”期間各行各業人員堅守崗位案例融入詞匯學習,引出各種職業英文詞匯和術語,通過各職業人員疫情“逆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提升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辨識主要職業的詞匯,加深學生對各職業的理解,感受各崗位在疫情面前的責任感和祖國的強大。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容擴展,提出問題:身邊有沒有其他職業的人員在“戰疫”中兢兢業業,履職盡責的?然后從學生回答中補充職業的詞匯。
2.采用視頻素材播放、小組討論方式用“戰疫”英雄鐘南山案例開展聽力學習和復述練習,在課堂上播放鐘南山院士用英語接受美國路透社的視頻材料,讓學生聽完后復述鐘南山院士的講話要點和其職業特點,能夠引發學生對英雄的崇敬,樹立立志成才的決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在“戰疫”中還有哪些職業的典型人物,他們的職業有什么特點。再讓各組分別發言,從學生回答和復述中能夠鞏固該職業詞匯和職業特點的知識,同時內化學習英雄、立志成才的思政內容。
3.采用課堂講解和小組討論的方法,通過課堂講解和播放整編好的“戰疫”中的空乘責任擔當的案例,學生深入了解空乘職業的特點和肩負的責任,然后,設定小組討論主題:“我們應當具備怎樣的職業精神?——當你畢業后成為一名空乘人員,遇到類似此次疫情情況,你會怎么做?”學生每組3-4人討論,并在討論結束后推舉一名成員總結發言,既可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他們對自己將來作為一名空乘的責任感和崗位擔當。
后測和總結中,隨機選擇上述案例中的聽力素材進行播放,讓學生聽并且復述,以評估學生的掌握程度,同時強化案例學習,通過此環節,再次升華“戰疫”中的不同崗位的責任擔當,同時宣傳“國之重器”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樹立榜樣學習,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職業使命擔當。學生已經跳出課程內容的限制,不僅鍛煉了聽力技能,還提高了思想認識,收獲了新的感悟,這也是課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四)課后基于反饋分析英語聽力思政效果
課后,根據后測反饋,對學生布置探索性的作業,提出拓展問題:空乘崗位在不同情況下的崗位職責有哪些?作為老師,根據后測的反饋,把握哪些課程思政被學生接受得好,哪些需要改進,以指導下次課程思政的實施,并且根據學生反饋從思政目標、課程思政素材、課程思政結合等多個維度對課程思政的實施進行調整和優化。
二、在“Jobs”一課中實施思政的教學效果分析
基于典型案例融合的聽力課程“Jobs”課程思政的實施,能夠為英語聽力教學的思政教育提供創新方法和途徑。形成了“教學內容-思政目標-思政素材-思政結合”的思政案例設計思路,并且在BOPPPS的教學模式融入思政案例的教學方式,為不斷優化課程思政提供方法。首先,案例緊貼課程的主要內容,具有鮮明的思政主題特色,能和專業知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生硬,不違和,使學生逐漸鞏固基礎知識,提升聽力運用。同時,學生能在案例中感知和認同“戰疫”中各職業相關人員的優秀事跡,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熏陶,感受黨強大的引導作用和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其次,案例層層深入,從普通各崗位的“戰疫”,到聚焦到“戰疫”英雄,到同自己將來相關的職業的案例,能使學生產生強烈共鳴,培養學生責任擔當、樂于奉獻的精神,實現了聽力課程有情感有溫度,學生愛聽,也更容易消化,達到課程思政的潤物細無聲效果。
三、結語
案例教學法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逐漸興起,如何基于案例設計開展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是本文重點關注的研究。以英語聽力“Jobs”一課的教學為例,本文提出了基于案例的課程思政設計和實施思路,包括課前創設情境,采用“教學內容-思政目標-思政素材-思政結合”的方法設計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課中基于BOPPOS教學模式落實英語聽力課程思政案例的實施,課后基于學生反饋進行基于案例思政效果的分析。案例設計融入課堂思政的教學方式具有潛移默化的特征,能和專業知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對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歌.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初探——以“The Doctors Son”一課為例[J].科技風,2019(35):66.
[2]吳萬宗,潘瑞姣.“比較式”案例教學方法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應用——以《宏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6):15-16.
[3]鄒寶林,應燕萍,楊麗,等.基于案例教學的護理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探討[J].智慧健康,2020,6(05):22-23,28.
[4]蘇婕.基于“雙主體+案例”的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論壇,2017(12):475-476.
作者簡介
肖亦騫(1992—),女,漢族,湖南隆回人,助教,碩士,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翻譯學。
基金項目: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設計思維指導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2019DJ07);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青年資助課題(XJK19QG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