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凡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教學不斷改革,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而小學音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在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打擊樂器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對低段學生學習音樂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打擊樂器的作用、打擊樂器在低段教學中應用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音樂;打擊樂器;低段教學;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3-0-02
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樂器的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打擊樂器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實施審美教育,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更好的體驗音樂。由于打擊樂器具有一定的實操性,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打擊樂器,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音樂的獨特性,從而進一步促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教育價值。可實際上,將打擊樂器應用到低段教學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很多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沒有充分挖掘并利用學生音樂特點,抑制了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興趣。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教學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為了有效開展打擊樂器教學,需要教師全面把控音樂課堂,從小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出有效的教學模型,進而實施打擊樂器教學。
首先,在最初的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建立系統化的培訓機制,不斷完善對學生的培訓,由于打擊樂器音色特別,并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所以教師可以在樂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引入游戲,促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提升學生打擊樂器的興趣。
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梳理、分析打擊樂器的特征,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打擊樂器的形狀、材質、功能等方面全面分析。此外,在分析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的打擊樂器呈現出的不同音色,通過比較音色,幫助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日后學習打好鋪墊[1]。
最后,通過分析、學習后,教師需要開展相應的打擊樂器實踐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做示范,讓學生先聆聽、觀察,而后進行總結打擊樂器演奏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訓練過程中,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當遵循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突顯出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實踐,促使學生與教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
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打擊樂器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提升注意力
處于小學低段的學生,其年齡尚小,非常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難以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課,所以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而將打擊樂器引入音樂知識講解中,可以充分發揮打擊樂器的優勢,利用其鮮明的特色以及獨有的藝術魅力,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一方面是開發小學生智力,另一方面,讓小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音樂知識的講解再配合打擊樂器的訓練,促使小學生在鍛煉中可以手和腦協調發展。對此,需要教師在實際音樂課堂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運用打擊樂器,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應當從學生實際特點出發,在興趣作用下,提升學生手與腦的配合能力,促使小學生通過打擊樂器的學習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日常音樂教學中,通過細化音樂知識,并帶領學生學習并掌握音樂知識,但需要采取正確的方法才可以實現。而引入打擊樂器后,則可以避免因為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打擊樂器品種非常繁多,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這會提升學生學習自信,進一步增強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打擊樂器在低段教學中應用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缺乏協調性
由于教學缺乏協調性,所以導致學生出現自娛自樂的情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其后活潑好動特點致使其在音樂課堂上會不受控制,所以,常常出現小學生由于興趣濃厚,握住樂器不放手,只將目光集中手中樂器上,難以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課。還有部分學生不注意課堂紀律,隨意敲打手中的樂器,這導致在集體打擊樂器訓練過程中,會出現不和諧的音色,影響了教學整體性[2]。
(二)教學缺乏操作性
從當前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教學實際情況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缺乏操作性,導致學生學習非常枯燥,如果僅僅是讓學生聽基礎理論知識,或者觀看教師的示范,這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理解程度,導致學生“紙上談兵”,缺少親自動手操作打擊樂器,會讓學生感覺音樂課枯燥乏味,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參與教師教學活動。
四、打擊樂在低段教學中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一)缺乏清晰的教學目標
如果打擊樂器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會嚴重影響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打擊樂器成效。從當前小學低段打擊樂器教學情況看,大部分教師主要將目光集中在學生對打擊樂器技巧的學習中,忽視了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旋律美的感受。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打擊樂器的美妙音律,致使學生對打擊樂器的技能技巧學習逐步喪失興趣,進而直接影響到打擊樂在低段教學中缺乏有效性。
(二)教學方法固化單一
目前,從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教學方法看,都非常固化、陳舊,形成了一種單一的模式,主要就是教師先演示,讓學生看教師進行打擊樂器的操作,而后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打擊樂練習。但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并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練習,并且,此種固有模式會讓學生感覺非常枯燥、無聊,所以,難以進一步動手實操,致使打擊樂在低段教學中缺乏有效性。
五、提高打擊樂對低段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實踐施
(一)準確定位教學活動目標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教學中打擊樂對低段教學有效性,教師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趨勢行為,以此來促進學生在學習打擊樂器過程中,可以有效感受到打擊樂器帶來的快樂和興趣。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打擊樂器教學活動時,需要準確定位教學活動目標,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念,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性,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能力,創新展現打擊樂器的音律美。
(二)不斷優化創新打擊樂教學方法
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教學中打擊樂器的有效性。這需要教師改變以往傳統音樂教學方式,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框架。例如,在學習音樂時,首先,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拍打打擊樂器,而后對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進行歸類和判斷,通過此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打擊樂器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設計打擊樂器產生不同的聲音,并自主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歌曲記性編排,在此過程中,不僅豐富了小學音樂教學中打擊樂器教學有效性,更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拓展實踐教學方式
教師在打擊樂器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識別和學習不同打擊樂器,同時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打擊樂器。對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打擊樂器。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在制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許多問題,此時教師需要耐心講解,并匯總各種類型的問題,逐個解決。
此外,小學音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參加到打擊樂器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自身實踐能力,進一步掌握打擊樂器的展現方法,提升演奏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為日后學習其他樂器做好相應的鋪墊。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接力比賽,讓學生以小組方式,將日常所學打擊樂器靈活運用,進行接力賽,激發學生游戲的興趣,增強學生勝負欲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打擊樂器的教學知識,與此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從而保證小學音樂課堂上的高效率。
六、結束語
總之,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中打擊樂器對低段教學的有效性,音樂教師需要全面整合音樂教學資源,在學生認知水平水平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打擊樂器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郁菁菁.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對低段教學的有效應用[J].藝術評鑒,2020,51(09):118-119.
[2]強世瑞.碰撞中的藝術體驗——打擊樂在音樂課堂上的應用[J].黃河之聲,2020,45(0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