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勁
摘 要:民間美術教學立足于高職教育,旨在發揚傳統民間文化,是傳統工藝美術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增強的重要舉措,是發展創新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現“被動發展”向“主動發揚”轉變的內在要求,是促進教學模式創新、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將師徒制、工作坊制、項目引領三者有機組合成先后相承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需要適應現代市場的前提下,將傳統師徒制和工作坊制改革創新,并結合項目引領形成 “學——創——產”的教學鏈條,這不僅有利于民間美術能夠通過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得到傳承和發展,還可以探索出“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在當今高職院校教學環境下的新發展,讓其在指導民間美術教學的“個性”上過渡為指導傳統民間文化教學模式的“共性”,賦予它普遍性指導意義,為其能夠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新道路。
關鍵詞:高職教育;民間美術;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4-00-02
民間美術教學模式研究是當下高職藝術教育中深受關注的實踐教學探索熱點。研究過程首先要全面系統地調查研究民間美術的發展之路,了解其發展趨勢和發展阻礙,從教學中觀察如何將市場與專業緊密結合。其次要對高職教育體系中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研究,根據民間美術教學特點,尋找切入口,同時立足于科學的方法論,將矛盾的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從而讓這種模式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一、高職教育體系下的教學模式分析
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研究較為豐富。關于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探索,是在對中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的總體了解之后,在龐大的理論支撐和學科研究體系下逐漸清晰的。目前高職教學的教學模式,對市場因素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在師徒制、工作坊、項目引領等方面,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更是加大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
師徒制強調教師的主動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受教育者具有主導性,以“經驗傳承”為主。20世紀80年代師徒制在英美等國已“制度化”和“體系化”,其在國內教育領域的盛行則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通過不斷發展,在藝術教學中也普遍使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模式是以企業的實際項目為依托,將知識傳授融進市場真實任務中。在教學中,利用完成任務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項目實踐的教學活動。通過此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主動完成教學目標、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工作坊的流程設計是由主持者發起活動主題,參與者針對主題進行交流討論。工作坊學習模式將學習的被動性轉為主動性,不僅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更倒逼學生在知識的系統性和寬廣度的學習方面進一步加強。相較于西方的藝術工作坊教育,我國高職教學中的“工作坊”僅是停留在教學體系之外的“調味劑”,無法有效地融入系統的教學體系。工作坊制在高職藝術教學系統中的應用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1]
二、高職教育體系在民間美術教學中的平臺優勢
(一)挖掘民間美術文化內涵,傳承創新優秀民間文化
民間美術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縮影,展示了不同的民俗特征和民間文化,以豐富的符號語言詮釋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記錄著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愛憎好惡。民間美術保持著傳統的審美元素,它是中華民族寶貴而豐厚的民族文化遺存,對它的傳承有助于民族性審美的普及。高職教育體系下的民間美術教學應遵循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新與衍生,將傳統手工藝術中的制作工藝、表現形式、藝術特征、文化內涵等進行挖掘整理、記錄研究,汲取民族文化營養,融入現代設計中,使民間美術在時代的變化中實現自我發展。
(二)高職院校發展民間美術教學具有平臺優勢
在高職院校發展民間美術教學有著明顯優勢。首先,高職院校與市場、企業聯系緊密。將民間美術置于高職教學體系中,以市場需求引領民間美術發展,帶動更多美術人才投入到民間美術創作中。其次,高職院校教育側重于學生的技能培訓與實踐動手能力,而民間美術教學即是手工藝術教學,學生的動手能力是非常關鍵的。第三,相對于民間美術傳統師徒制的傳承,高職院校擁有更多的專業資源,其教學體系更科學、更規范。因此,高職教育平臺下的民間美術教學更有利于其在社會發展的背景下生存、創新、繁榮。利用高職院校辦學平臺優勢,對于民間美術傳承有著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意義。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根,讓民間美術在與社會發展脫節的狀態中改變固有思維,在傳承的同時創新發展,就要利用高職院校這樣的教學平臺,使民間美術的傳承更加系統,美術創作產品更貼合市場需求,從而實現其良性的自我發展。[2]
(三)在高職院校中開創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特色之路
在高職教學體系下傳承和創新民間美術,充分利用高校專業資源開發傳統手工藝的藝術價值,融于現代藝術設計,打造既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又具有中華傳統審美取向的設計風格,從而使民間美術在創新中傳承。這不僅有利于民間美術通過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得到發展,還可以從指導民間美術教學的“個性”上過渡為指導傳統民間文化教學模式的“共性”,賦予它普遍性指導意義,為其能夠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新道路,同時開創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特色之路。
三、開創適應民間美術教學發展的新模式
就目前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來說,解決好市場需求與專業教學的關系,是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而要結合好市場與民間美術教學的關系,需要探索出在當今高職教育體系下適合民間美術傳承發展的教學模式。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指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三種不同且前后相承的教學模式,即將師徒制、工作坊制以及項目引領、任務驅動三種模式有機組合在一個教學過程里。首先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強調教師的主體性,以“經驗傳承”為主,繼而通過工作坊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方案討論中,開發創新。同時結合“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模式,將創新成果融入真實的任務當中,從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民間美術教學“學——創——產”的完整鏈條。
民間美術的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實施需要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藝術體驗活動階段。這一階段也是民間美術知識學習和傳統技藝傳承階段,采用學徒制,由美術理論教師和民間美術傳承人聯合教學,以傳授教學為主。第二階段是藝術交流創作階段。根據時代審美特征對民間美術的傳統內容進行創新,以工作坊教學模式展開,由專業教師以民間美術創新設計為主題發起主題性工作坊,組織學生針對民間美術的藝術提升與設計改造進行方案討論。參與學生利用第一階段所掌握的民間美術技能與知識分組展開藝術構思活動,然后根據小組意見制作初步草案,教師組織學生對所有草案進行討論比對,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充分發表見解,最后集中形成一個最佳創新設計方案。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思考與主動學習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創新傳統民間美術,打造適合時代審美要求又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新作品,形成獨具民族風的設計風格。第三階段為藝術成果實現階段。民間美術作品經過創新提升,符合時代審美方向,還需進一步與產品市場接軌。這一階段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將市場實際項目引入民間美術教學課堂,在第二階段教學創新成果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民俗美術產品,將創新成果引入市場,最終實現民間美術與時代審美及市場需求逐步接軌。[3]
四、民間美術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過程
對民間美術教學模式的研究要根據不同地域文化特征進行科學的論證,選取代表性美術種類進行由“個性”到“共性”的遞進式探索。
五、結束語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師徒經驗相傳模式,使更多的技能型專業美術人才參與到民間美術的傳承發展中,并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進行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的理論知識學習,最終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將創新成果融入實際的項目任務中,使高職學生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在不同階段下,學習并掌握了知識的高效靈活運用。
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使系統理論教學能夠運用于專題訓練模式當中,而且通過知識與技能的結合融入具體項目,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性技術人才。通過民間美術創新教學的踐行,最終形成對同類專業都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的教學模式。通過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使每個環節的運作形成“學——創——產”的教學鏈,這一教學鏈使民間美術在高職教育體系下與市場和企業緊密對接,使民間美術脫離困境,獲得創新發展的最佳途徑。同時也能激發傳統工藝價值和效能,將民間美術的傳統審美表現融入現代設計,形成具有中華美學風格的文化符號,進而促進高職藝術教育傳統文化特色教學的形成和發展,使其在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上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桂萍,朱云福.引領式的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6):98.
[2]艾青.兼容·細化——工業設計專業“工作坊制”教學模式的探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4(10):233.
[3]李雙林.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現代藝術價值[J].美術大觀,2007(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