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彥柱 趙寶春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的文藝形態也發生了多種變化。各式各樣形態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驚艷的感受。在網絡與數字化日益發展的背景下,全息投影技術愈加被藝術形態廣泛應用,不僅在影視方面和會場展覽等工作中有所應用,在舞臺表演藝術領域出現的頻率更高。本文以全息投影技術和舞臺表演為核心切入點,積極探索全息投影技術對舞臺表演藝術的實際影響。
關鍵詞:全息投影;舞臺表演;影響
中圖分類號:TN26;J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1-0-02
一、全息投影促使舞美形式變革
對于舞臺美術來說,它就是舞臺表演的一種外延內容。舞臺美術往往要比舞臺表演本身更獨立,在必要之際可以單獨作為一種藝術門類,對整場演出的大局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意義。
(一)舞臺空間的無限延伸
舞臺有空間限制,可利用空間較為受限。在應用全息投影技術之前,舞臺美術往往都依靠舞臺道具進行設計與裝飾,又或者是通過LED屏幕展示裝飾效果,這些方式實際上都影響了舞臺空間效果。電子屏幕呈現出來的是平面效果,無法真正展現舞美創作者的靈性與實際創造力。然而,全息投影技術的出現恰恰就可以放大舞臺空間,給觀眾帶來出人意料的感官體驗,令舞臺空間遠遠超出實際舞臺空間的大小,甚至要超出好多倍。此外,也利于舞臺空間的轉變,讓舞臺美術布置者的布置工作變得更流暢。例如,我們記憶深刻的2012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薩頂頂演唱《萬物生》時,舞臺美術堪稱美絕了。該節目的舞臺布置就巧妙地應用了全息投影技術,給人帶來置身于“萬物”主題的舞臺空間,視覺上顯得舞臺空間極為深遠,宛如置身于深林之處,為觀眾帶來了一種無限延伸的即視感,充滿了震撼力[1]。
(二)舞臺表現的無限可能
全息投影技術對舞臺動畫特效產生了極大影響,為舞臺動畫效果增加了全新元素,舞臺動畫的創造性也因此提高,不僅可以設計虛擬場景,還可以設置虛擬人物。例如,在2018年浙江衛視跨年晚會上,林俊杰演唱《丹寧執著》的時候,就有4個卡通人物為他伴奏,這4個卡通人物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呈現出立體姿態,展現了活靈活現的感覺。伴奏的4個卡通人物,擁有自己的組合與名字,可以在舞臺上隨時與林俊杰進行互動,就像是四個鮮活且好動的小朋友一樣。虛擬人物投影之所以能夠如此真實,都是全息投影技術的功勞。在舞臺場景布局的創新上看待問題,全新投影技術的應用,有效摒棄了傳統舞臺道具形式,這就意味著即使沒有任何傳統道具,舞臺也能呈現出優美的布景,為觀眾帶來更賞心悅目的體驗。若想應用全息投影技術順利成像,就需要合理搭配光影。關于舞臺布置的所有重點工作,都應該放在前期舞臺裝修與舞臺設計環節中,以便于為后續舞臺場景轉換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與阻礙。場景布局的改變,為舞臺表現帶來了無限可能。應用全息投影技術,能夠讓舞臺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在變化的過程中有更大的空間,有多種變換模式,能為人們帶來極大的視覺沖擊,震撼觀賞者的心靈。
二、全息投影帶來文藝新特征
(一)舞臺和觀眾的互動特性
在傳統舞臺的布景過程中,會拉開舞臺與觀眾的距離,兩者之間存在一定間隔。有時候,實際距離遠遠要超出預想中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舞臺上的表演者進行表演,常常會為臺底下的觀眾帶來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錯覺,不利于表演者與臺下觀眾進行互動,更不利于調動現場氛圍,常會給人一種死板的感覺。然而,在全息投影技術應用后,便可以發現該技術完全符合觀眾的新需求,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公眾參與舞臺表演的積極性,同時又能增強舞臺的美觀特性,帶來前所未有的審美體驗。例如,在京劇表演藝術家王佩瑜魚與擬歌手洛天依進行《明月幾時有》的演唱時,在演唱結束后,洛天依可以與現場主持人和嘉賓進行交流,就如同站在舞臺上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個體,這完全打破了人們對舞臺的常規認知,從而拉近了臺上與臺下的距離,營造了良性的互動氛圍[2]。
(二)天馬行空的創造特性
創造性是支持全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舞臺設計與舞臺表演都需要有創造性的幫助。換言之,如果一種藝術毫無創造性可言,那么終將被其他優秀藝術所取代。引入全息投影技術,從根本上擺脫了傳統舞臺道具的束縛,增強了舞臺美術和舞臺表現力的可能性,讓舞臺更具活力。在關閉光影之后,舞臺藝術看似十分簡單,甚至破舊,讓人陷入到一無所有的絕境中。但一旦光影打開之后,整個舞臺便就像是一座寶藏,又仿佛一瞬間就掉入了潘多拉魔盒中,無論是仙女遍地走的仙境還是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通通都能呈現在眼前,而且呈現的那么真實,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靈性與感性的交融特性
全息投影技術應用在舞臺表演藝術中,不只是增強了舞臺藝術感性,還增強了舞臺藝術靈性。將舞臺靈性與舞臺感性高度結合在一起,令舞臺設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舞臺藝術的感性美,主要體現在全息投影技術上,全息投影技術以獨特的視覺沖擊體驗,沖擊著觀賞者的心靈,進一步展現舞臺作品所要傳遞的思想。通過全息投影技術這種較為直白的方式,淋漓盡致地展現靈性與感性,從而讓觀賞者的內心感到震撼,進而提升觀賞者對舞臺作品的感知力。例如,在2016年遼寧春晚六小齡童表演的節目《金猴鬧春》之際,通過全息投影技術,瞬間就將最原版《西游記》經典畫面充分展現,讓臺下以及臺前所有觀賞者的記憶一下就追溯到了經典中,思緒萬千。與感性美相提并論,舞臺藝術的靈性美較為虛幻,靈性美并不只是對舞臺作品藝術效果的鑒賞,舞臺效果美或者舞臺效果不美,其實并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能否上升到哲學層次,是否可以影射出舞臺外化精神內涵,通過外化精神去審視內心世界。
三、全息投影技術在舞臺表演藝術中面臨的問題
(一)華麗效果趨于喧賓奪主
站在觀賞者的角度來看,應用全息投影技術可以打造華麗舞臺,從視覺上為舞臺注入新元素,促使舞臺更加奢華。打造絢麗多姿的舞臺,千奇百態的特效完全沖破了觀眾的視覺束縛,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這種情況,就會很容易分散觀賞者的精力,讓觀賞者將自身的關注重點轉移到舞臺美術的設計上,從而忽略了舞臺表演藝術本身,這會為舞臺表演帶來很大的阻礙,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誤解舞臺表演背后的深層內涵,不利于將更完美的舞臺效果呈現給更多的觀賞者,以及引起觀賞者的心靈共鳴。
(二)技術欠缺令藝術質量下降
隨著全息投影技術的普遍應用,全息投影技術對舞臺環境和光線等介質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需要按照相關原理改變技術方式,從而彌補全息投影技術欠缺對舞臺藝術效果造成的影響。例如,在2015年的春晚中,吉祥物“陽陽”的出現,本應該能夠與觀眾產生密切交流,由愉悅的互動營造輕松的觀賞氛圍。“陽陽”本應該是以主持人形象呈現在大家眼前,“陽陽”創作者的本意就是要增強“陽陽”的人性化特征,通過與觀賞者交流、溝通來活躍現場氛圍。然而,取得的效果確實很符合“適得其反”這個詞,不只沒有為舞臺表演藝術效果加分,同時還讓整個節目看著更加枯燥且無味,嚴重影響了觀賞者的觀賞欲望,導致春晚口碑有所下降。
(三)過度重視技術,忽視審美
作為舞臺美術設計師,普遍都具備濃厚的美學功底,并且擁有良好的審美意識。然而,生活在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全息投影技術出現后,更多依靠電腦軟件等高新技術,這對舞臺美術設計師的要求有所提高,既要具備審美觀念,又要有快速適應新媒體技術的能力。現階段,大多舞美從業人員對新技術的應用并不夠熟練,盲目學習新技術,學習重點放在華麗特效方面,致使舞臺美術設計場景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此外,大多舞臺美術設計師過度應用LED屏幕。LED屏幕的頻繁使用,雖能呈現出色彩絢麗的舞臺背景,但LED屏幕的亮度在某種意義上還影響了燈光所營造的范圍,全屏的絢麗色彩難免會讓人頭暈目眩,進一步嚴重影響了舞臺藝術魅力[3]。
(四)高昂的制作成本
目前,全息投影技術只被少數發達國家所掌握,這樣一來也就導致全息投影技術的制作成本出人意料的昂貴。根據相關數據研究顯示表明,一個知名藝人的大型演唱會所應用到的全息投影表演環節,往往就會消耗上千萬的資金成本。為此,昂貴的制作成本成了全新技術在舞臺表演藝術中的最大阻礙之一,很多部門及個人不能承擔起這筆資金耗費所帶來的后果。對于一些舞臺活動的承辦方來說,其不愿意耗費大量成本來支持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畢竟所有舞臺表演藝術活動都不是一件工序極為簡單的工作,涉及了大量的流程與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成本加以保障,如果都將資金成本消耗在全息投影技術應用中,那么對于整體活動來說極為不利。
(五)科研力度不充足
不得不說,現階段我國全息投影技術主要靠引進方式。關于全息投影技術的自主研發力較為薄弱,這在無形中嚴重制約了全息投影技術在我國各門類藝術中的應用與發展。為此,國家及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支持全息投影技術的自主研發,打破技術創新停止于表面形式的局面,讓全息投影技術真正得到創新,進而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各門類藝術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全息投影技術是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下的產物,在舞臺藝術表演中充分發揮了價值所在。即使現如今的全息投影技術只是階段性發展,但該技術發展前景一片良好,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得到快速發展,從而繼續引領舞臺表演藝術的創新與變革。在科學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的背景下,全息投影技術成本會大大降低,同時也就可以被大力應用到舞臺表演中。當全息投影技術成本有所降低,全息投影技術的特性也就會被廣大創作者所深度挖掘,讓越來越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全息投影技術的浪漫與夢幻。
參考文獻:
[1]李曉娟,趙蘇.全息投影技術對舞臺藝術影響力的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26):146.
[2]劉賽航.淺析全息投影技術在舞臺藝術中的特性[J].藝術科技,2017,30(01):123.
[3]錢成思,馮道光.全息投影技術在大型體育表演編排中的應用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23(0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