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錚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分層教學就是指以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能夠實現全體兼顧與因材施教的統一,在教學活動中,既有助于教學實效的改善,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層教學? 策略? 分層作業? 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0-0074-02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所面對的教學對象存在巨大的復雜性、多樣性、差異性,這種差別不僅限于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還存在于學生個體間的心理、生理、家庭環境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全體兼顧與因材施教有機統一,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細化分層,切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真正做到“有教無類”。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和意義
小學生身心發育還不成熟,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大困難,這是因為小學生雖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智力水平較低,數學思維還沒有形成,因此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困難。而分層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為基礎進行分組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進步的樂趣和滿足感。分層教學對老師和學生都會帶來一定沖擊,因為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對于老師的實踐來說,實施分層教學無異于一次革命。
(一)有助于創新教學理念。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常常采用“滿堂灌”方式,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分層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說教模式相比更加人性化,是一種教學手段的創新。通過實施分層教學,老師將進一步認識學生在各個層面的學習情況和發展水平,將學會如何科學分層并實施教學,這種情況下老師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得到革新,變得更加適合教學實際,同時也更加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另一方面,實施分層教學以后,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進行靈活處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法和措施,有助于促進自主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分層教學模式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更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實施分層教學以后,將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在此基礎上結合數學教學實際和特點開展教學,從而為不同學習能力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供與其個人情況符合的數學教學,這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實效性,因此,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老師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和教學,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相關知識,促使學生能夠在自身數學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學習,為后續教學打下基礎。
(三)全面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實施分層教學策略,能夠根據學生具體數學學習情況和發展水平開展教學,結合學生個人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因此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斷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和獲得感,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進一步被激發,最終促使學生發展出對數學的強烈興趣。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原則
本文所指分層次教學,與傳統所見快慢分班式教學不同,而是在班級不變、學生不變的前提下,對教學方式進行層次化、差異化劃分。根據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學習動機、興趣、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具體掌握三個原則:一是水平相近原則。為實現科學分層,教師就必須主動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實際水平,確保同一層的學生在同一水平。二是進度一致原則。學生學習具有動態性,在分層之后應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變化,對他們的層次進行調整,以確保他們的水平始終與教學安排相適應。三是感受成功原則。在任務布置時,需根據學生能力為他們布置難度適當的任務,使他們有機會感受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三、分層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學生分層。每位學生都是單獨個體,其學習基礎和性格愛好等都不盡相同,作為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首先要全面分析班級中的學生,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因素、知識水平和學習習慣等方面;其次,要將班級的實際情況考慮進去;最后再進行學生分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分層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分層應該是隱性的,教師不能將這種分層直接地告訴學生或者表現出來,否則很容易傷到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知識水平高、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強、善于思考問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之類的學生劃分為學優生;學習踏實、知識水平一般、分析能力一般、接受新知識較快、上課積極但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粗心等之類的學生劃分為普通生;知識水平較弱、理解能力差、缺乏學習信心、接受知識能力較弱等之類的學生劃分為學困生。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分層來對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有效的分層,保證分層教學效果。
(二)備課分層。教師備課主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一是備教材。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備課,仔細研讀課標,在正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既要實現科學分層,又要不失去教學的連貫性、整體性、科學性,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制定教學目標。二是備目標。制定學生的分層學習目標是教師備課的重中之重,備課時,要把課堂目標與學生實際有機結合,預設好學生的學習目標,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符合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三是備教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方法需要綜合考慮課堂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基礎等因素,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方法不僅僅包含教師的教學方法,還包含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談論法、讀書指導法等方法。教學的方法要遵循“教無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則。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課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分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分層和教學目標分層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分層。對知識及其掌握程度,由淺到深,由簡到繁,把對每一層同學的要求定位在相應的層次上。如把學生分為A、B、C三層,以中層學生為主線,層層推進教學,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A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訓練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而B層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需要教師著重教授基礎知識,通過細化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讓學生反復練習書本的習題,在練習中總結學習技巧,提升學習能力;對于C層學生,教師要降低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識后要適時給予鼓勵,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要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作業分層。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主動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在布置作業任務時,注重作業與學生學習進程匹配。建議依據此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A層學生為綜合題或探討性問題,重在提高綜合能力;B層學生變式題或簡單的綜合題,重在技能訓練,提高速度;C層學生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基礎知識,所以在布置作業時候主要是書本上的必做題,通過這些習題的練習,能夠讓學生熟練運用基礎知識,堅持每天的課程當天消化,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作業除了包含課堂上的作業,還包含課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是為了鞏固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課外作業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作業的批改也要重視層次性,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情況,這樣才更加科學。對C層次學生適當放松,做到能夠掌握基礎知識;對A、B層次學生適當從嚴,注重能力提升,讓A、B層次學生之間展開競爭,讓A、B生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通過這種分類評價的方法,能夠合理評價各層次的學生,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激勵,進一步提高分層作業設計的效率。
(五)評價分層。評價要多元化、全方位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一是教師評價。分層教學中,教師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積極反饋,對分層教學效果影響重大。學生在掌握知識后,教師要及時作出評價,評價要及時、公正、多采用激勵性評價語言,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得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在評價中,要注重分層評價,同樣的問題對于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教師要注意時時培植,正確的導向,使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學習定位,通過評價知道學習的方向。教師的評價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一段評語,可以是一句話、一個成語,一個字、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張笑臉,一次鼓掌,一次擊掌,一次擁抱。二是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固然重要,學生自我評價更為重要,學生對自身目前的定位、奮斗目標、如何努力等,都對自己以后學習有所規劃。所以教師在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非常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一方面在平時與學生交流,觀察學生課堂各項任務完成表現,另一方面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對于每個層次的學生溝通評價的方式要不同。教師要把握火候,使每個學生通過每一次評價都有一定的進步。
四、總結
當前的教育狀況下,就學生而言,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其實每一位學生是都愿意去學習的,只是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同,有時候方法不對導致學生學習落后;就教師而言,給予他們的關注不夠,教師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方法去引導他們,學生將不斷進取,超越自我,展現出我們想象不到的風采。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內在的需求,有利于轉化潛能生、培養優生,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肖連奇.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
[2]李艷紅.如何在分層教學中照顧學生的心理認知[J].學周刊:上旬,2015(08):97.
[3]沈亞芳,唐維錦.作業要分層設計,分類評價[J].江西教育,1997(5):4.
[4]盛俊龍.“分層”方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實踐[J].當代教研論叢,2018(04):76.
[5]孫治強.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8(02):38.
[6]陸樂.“分層異步”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