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蘭
◆摘? 要:德育教育不是一門孤立的說教課程,需要將之融入到各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接受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為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奠基。本文對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旨在將數學課程助力小學德育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培養出更多契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應用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首要階段,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深遠發展十分有利。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及契機,但縱觀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深入分析與研究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其意義十分重大。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問題
1.忽視德育教育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老師認為德育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老師的教學任務,自己沒有必要進行德育教育,再加上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老師會將時間與精力都用到對知識的傳授方面,從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和學科內容的結合。在此種教育背景下,學生雖然能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卻會存在道德素養低下的情況,很難實現對學生品德素養的培養,這和新課改教育目標相背離。
2.老師缺乏對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深挖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中雖然有一些德育教育素材,但這些素材通常以隱性的方式存在,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深挖教材的意識及能力,從而開展有效的德育滲透活動。但從當前部分老師的德育教育來看,往往忽視對數學教材中隱性素材的挖掘,認為數學課程之中沒有明顯的德育教育素材,從而導致德育教育缺乏,或者德育教育過于表面,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3.德育教育和學生的認知能力不符合
小學生的認識能力較低,而且不同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老師采取差異性,或者層次性的德育滲透方法,這樣才可以保證全體學生都受到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但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老師都不具有此教育意識,總是開展統一的德育教育或德育滲透活動,難以達成預設的德育教育效果,所以,這樣的德育教育并不具有實質性。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深挖教材中的隱性因素,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明確教材中的隱性因素,教學準備之時,需要對教材中的隱性因素進行挖掘,從而將知識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提高知識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效果,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比如在教學“乘法口訣”“七巧板”等內容之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祖沖之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在直觀的觀看之中,感受其刻苦鉆研的精神,從而對其進行有效學習。另外,在進行此部分教學之時,老師還可以將“中國夢”理念融入其中,讓學生從小具有為民族復興努力奮斗的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感。
2.注重拓展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數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除了需要對教材中的隱性因素挖掘外,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視野的拓展,從而讓學生在拓展學習中受到德育教育,讓學生接受到更為全面的教育。比如在教學《面積》之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各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印象,老師可以利用電子地圖為學生展示我國的國土面積,讓學生對各省份的面積進行了解,這樣學生便會感受到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國家,既能夠讓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進行理解,又能夠實現對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培養。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
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老師除了需要圍繞教材來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外,還需要利用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在對學生全面教育的背景下,實現對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比如在教學《統計》之時,根據當前社會中的“白色污染”環境問題,老師可以設計“白色污染”的調查和訪問活動,調查一下一周內每個家庭使用和扔掉塑料袋的數量,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與歸納,并制作條形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進行展示,這樣不需要老師有過多的語言,學生便可以意識到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主動提出可行的建議,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強化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實踐證明,通過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各方面的思想品質都能夠得到培養,這對于學生品質素養的全面提升十分有利。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升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效果,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十分有利。所以,作為數學老師,也需要主動肩負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加強對創新德育教育途徑的探索,最大限度將德育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郭紅衛.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31.
[2]姜雪.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J].中華少年,2018(21):282.
[3]徐建華.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