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有著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在教育事業中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語文學科的教學進行傳承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尤其是以初中教育這個黃金時期所達到的效果最為顯著。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講究授課的方式方法,進而使初中生可以更好的繼承和進一步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精髓真正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一向以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而著稱。而這些優秀的文化知識精髓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中不可多得的無形財富。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育過程中只有不斷的強化傳統文化與教學的關系實現二者的最大化融合,才能使學生真正意義的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而才能達到傳統文化的一直被傳承下去的教學目的。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復興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從而使學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時積極地去擔負起主動傳承的責任。
一、在當下的初中語文傳承傳統文化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老師過于在乎教學任務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中,應試化教學形式一直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這種教育的理念之下,使得初中教師在初中教育中一直受到固有思維的影響,并不自覺的把考試作為教學的首選目標。進行語文教學時絕對大部分任課教師只是單純的教授考試的必考內容和教學的固定內容,卻忽視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對初中生學習和引導的作用,致使初中生對在語文學習中傳承傳統文化的觀念十分薄弱,他們對于初中的語文學習中的傳統文化的深層次學習并不重視。
2.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因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觀念的影響,使得在現今的初中語文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大多都是單一化的一成不變。許多的任課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的傳統文化教學時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把自己的教學地位在課堂中凌駕于學生之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時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探究思考的能力的培養和發掘。而在這種學生主體地位長期得不到充分體現的教學方式中,只會使初中生在語文傳承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處于被動的“機械”狀態。
3.對于初中語文傳統文化的學習過于局限,課堂學習氛圍沉悶
嚴謹,求實一直是我國教學的首要宗旨。但是科學的嚴謹作風并不代表著一定是沉悶和枯燥。然而在現在的初中語文教育事業中,許多的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過于的注重和依賴于教材,使得學生學習的范圍被迫的局限于書本,局限于課堂。而正是這種過于局限化的學習模式造成了大多數的初中語文課堂都形成了一種壓抑且沉悶的學習氛圍。長此以往只會使初中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往往只是學其表面卻并不得其精髓。
二、在現今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方式和途徑的策略研究
1.以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來源樹立學生的價值觀
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人們一直有著不可取代的指導性意義。在初中啟迪的關鍵時期,語文老師更要通過合理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的感悟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儒家的思想即使過了幾千年依舊為人們所稱贊,在學習《論語》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對“三人行,必有我師”又或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千古佳句進行死記硬背式的掌握并不會真正意義的做到對其的傳承。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這些名句背后故事的導讀講解,進而使初中生在這些傳統文化中體會到其優秀的傳統美德,并潛移默化的在日常中以此來對自己進行規劃和要求,進而真正的做到把傳統的文化內涵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營造和諧高效的教學課堂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重要前提保證。在新教育的理念之下,初中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激發學生在學習時的學習興趣,從而以創新的教學方式不斷的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效率的課堂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陋室銘》的相關文章之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圖片動畫的補充教學。比如文中提及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如果只以初中生的知識水平他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真實意義,這時就可以通過圖文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生澀難懂的文化知識周圍填充生動有趣的圖片,從而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把難懂的知識進行簡單化,這將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接受,從而在初中的語文傳統文化傳承的教學中形成一種高效率的課堂學習氛圍。
3.通過設立“中國古典名著閱讀日”來豐富學生的對于傳統文化的知識儲備
在我國眾多優秀的古典名著之中都蘊含著十分重要的有關立德樹人的傳統文化。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老師可以通過豐富學生文化的儲備作為前提來進行“中國古典名著閱讀日”的設立。
例如,在語文的教學中通過閱讀日的設立老師可以在空閑的時間增加學生對于課外文化的積累。老師在活動日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的選擇權,讓他們依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名著的選取,并在課堂鼓勵學生對書中所包含文化進行大膽的介紹和為提供他們相互交流想法的機會。以此來豐富初中生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進而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加深初中生對文化內涵的理解。
三、結束語
簡而言之,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教學地位。所以,在新教育環境的背景下,任課教師必須以迎合新教育觀念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進而使得初中生在學習傳統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核心素養,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發揚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余永元.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2018.
[2]邊艷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J].2018.
作者簡介
劉學超(1976.01—),女,漢族,寧夏永寧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語文教學。從教22年,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在有效作業探究,學生全面語文素養的培養上多下功夫,所帶學生參加征文比賽,語文能力競賽先后有多次獲得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