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小學生成長心理、性格等因素的影響,語文老師需要不斷地調整、優化閱讀教學策略,以使學生能夠融入閱讀角色,逐步培養小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本文主要以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提出針對性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育既包括語言教育,也包括閱讀理解。老師是學生與課程之間的結合點,用于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并學習閱讀知識。因此,學生的閱讀學習必須通過老師的親自示范教育來實現。閱讀可以分為課堂閱讀和課堂外閱讀。老師能夠根據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課堂設計,發散思維,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能力,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水平。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進行深入地分析和總結,現綜述如下。
一、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內容單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應該能夠自己體驗文章,以此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固定的教學法,例如段落中段和中心思想的總結,他們無法創新教學法,并且學生無法以多種方式獲得知識。這種單一內容的教育不僅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真實含義,而且由于對閱讀課程失去興趣而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習語文的熱情,直接降低了漢語教學的質量。
(二)教師指導不足
老師和父母都會影響小學生對閱讀書目的選擇,特別是老師的影響更大,所以語文老師必須注重其對小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老師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為小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有限,并且閱讀意識因人而異,因此,教師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顯得十分重要。
(三)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
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正在發展階段,自我約束和其他方面的能力較低,沒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他們也容易受到心靈創傷。經過研究和分析,發現一些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閱讀的興趣不高,對課堂學習并不熱心。這給中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甚至導致一些學生不喜歡語文課程。與此同時,這會增加小學語文教學的難度,使學生厭倦學習,學生的學習質量下降。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改善策略
(一)小組合作教學,引導學生探究
小組合作教學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其對于提升學生閱讀興趣,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充分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便其能夠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難忘的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如為什么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課堂學習等。每組學生在自由的討論中,表達他們的意見,然后各組進行。看看哪個小組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其次,在小組合作教學中,還存在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即競爭合作的形式。在競爭性學習中,學生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并提高學習熱情。同時,競爭性學習還可以促使每個小組成員更加積極地為小組工作,進而提高小組的整體探究水平。
(二)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增強閱讀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后養成閱讀習慣,大量閱讀并培養興趣十分重要。小學生的思維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的邏輯思維。因此,教師應根據相關知識、事件、人物等,吸引學生對名人傳記和科普讀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除了學習中文課外,我們還建議適時推薦適合年輕人“品味”的參考書,并在課后自由閱讀。例如,在學習了課本《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學生對童話非常感興趣,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稻草人》等,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并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三)加強學科聯系,豐富教學內容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面更廣,而小學生的經驗較少,完全由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很難保證教學知識的廣度。這就要求小學的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從“被動”狀態轉變為“主動”狀態,讓學生成為所有的教學的“主體”。例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詳細分析課本內容的一些關鍵點和難點,他們還可以使用多種方法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例如使用圖像、視頻、音樂和其他教具,以及課本內容,使難以理解的知識語言更加直觀和立體,使學生能夠在視覺和聲音上獲得文章的內容,從而減小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其不僅需要教學老師通過加強閱讀指導、開展閱讀活動以及提高閱讀興趣等方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小學生正確閱讀觀念的培養,豐富教學內容等,逐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但是,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方法還要很多,這里僅是列舉出其中的一些方法進行闡述,具體還需要教學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而定。
參考文獻:
[1]伍演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30):85-86.
[2]張宗義.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