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清
摘 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在當前我國改革發展不斷加速的大環境下,如何更好地傳承并挖掘發揮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非常重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我們肩負的責任,而如何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我們不但要有信心,更要有辦法。古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為古詩詞中有優秀傳統文化縮影。同時又是工具所在,能夠讓我們在傳頌解讀古詩詞過程中還原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本文以李白的詩詞為例,將古詩詞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重要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古詩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李白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暗含著我們民族的基因密碼,歷經5000多年的風雨飄搖和沉淀積累,它依然是我們的精神園地,也是我們改革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在這些園地中,古詩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這顆明珠短小精悍但內容豐富,我們可以通過解讀引申和剖析,還原放大成為一幅幅巨著,而這些還原而成的巨著就是讓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壯大的重要工具和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我們就是要以人們喜歡的方式推廣,把那些歷經歲月洗禮、檢驗的優秀部分傳承弘揚起來。目標確定了以后,方法就是關鍵,我們就是要運用好古詩詞這個工具和載體,首先引起大家的興趣,讓大家學習傳頌;繼而引申學習,了解詩詞創作的背景和含義,從而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而在潛移默化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潤物細無聲”又“江入大荒流”。
一、古詩詞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間的關系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起源與發展
我們這里說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指產生在過去,經過歷史積淀和篩選,潛植于人們的思想觀念,成為大眾普遍的心理的文化。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從最早的圖騰崇拜開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的后期,在這期間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宋、明、清等朝代。而唐朝作為封建社會的巔峰時代,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是大國風范,書法、文學、音樂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是各種文化的大成時代。在此之后的宋、明、清雖不缺特點,但整體處于漸漸暗淡的時期了[1]。
(二)古詩詞的起源與發展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文化源遠流長,從最早詩三百和離騷楚辭開始發展,不斷興盛,尤其是在唐宋時期達到鼎盛,這時期的詩詞膾炙人口,以李白為代表的詩人的出現,使唐詩佳作良多,獨冠古今,是中國人都熟知的傳統文化代表。
(三)古詩詞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間關系
我們分析古詩詞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各自起源、發展、興盛和黯淡間的曲線,可以大膽地說古詩詞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相互作用的。以唐朝為例,盛唐是國富民強,文化興盛,是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而在這樣的時代也孕育了一批以李白為代表的詩人,他們的詩詞也是古詩詞的巔峰時期。自唐以后,宋、明、清等朝代國力漸漸衰落,文化也隨之衰落,詩詞的質量變差、數量減少。從某種意義來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興盛時古詩詞就興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暗淡時古詩詞就暗淡,這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古詩詞深深契合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契合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我們說,學習古詩詞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十分巨大。
二、以案例解讀古詩詞如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以李白的詩詞為代表,解讀古詩詞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一)李白詩詞中的愛國之情
對于直接描述熱愛祖國的不多,但是詩人通常以描繪祖國壯麗的山河,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比如說“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些描寫祖國大美山河的詩詞非常有氣勢,閱讀起來讓人心情開闊,身臨其境!這些看似是一幅幅壯麗的河山畫卷,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祖國的熱愛,傳承而且加深了誠摯的愛國之心[2]。
(二)李白詩詞中的建功立業
古詩詞中有很多表達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名句,比如李賀的“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抒發的就是奮發向上的豪情壯志。
李白詩詞中也有很多表達建功立業的名句,他非常自信的寫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想用“三十萬文章,歷抵卿相”。他的那句“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旁”是渴望建功立業卻不留名清史的大氣!在感嘆之中我們也神往成為這樣的人。
(三)李白詩詞中君子氣節
古人講究人要有氣節,不能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李白自言自語“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流露著“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后”的狂放之氣。他骨子里始終有一種獨立人格,如竹子一般的人格魅力。在《古風·其十二》中以松柏的孤直和嚴子陵的不慕榮利、熱愛自由為喻,抒發了自己剛直獨立的情懷,讓讀者在感慨的同時在自己心中埋下了“做人要有氣節”的種子。
(四)李白詩詞中的友情親情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感情真摯又豁達開朗,表達的淋淋盡職,既寫了詩中主人的盛情款款,又加入淡淡鄉愁的描寫,表露起來又是自然無痕卻悠悠留長。這首“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真摯的情誼,雖是娓娓道來地描述了一個場景,卻又是那么的感人至深。從此以后,“桃花潭水”成為描寫友誼情深的代名詞[3]。
(五)李白詩詞中人文關懷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都城長安的月色下,搗衣聲中訴說著親人離別之情;在寒冷的秋風中,承載著對邊關親人的思念,讓人怦然心動。“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李白的這首詩中處處浸透著對兒女的濃濃思念之情,在字里行間那種濃烈的情感仿佛要躍出紙面,讓你不知不覺地想起來思念兒女之情,想起傳統文化中那種團圓場景,在讀文章撼人心魄的同時,讓人不知不覺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以案例解讀古詩詞如何讓我們暗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一)讓我們心中擁有宏大氣勢
李白的詩非常大氣,給人巨大的想象空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讀完就能感受到這種氣勢頗為不凡。“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詩中大河橫流,蒼茫悠長,心中豪氣升起,氣場非凡。
(二)讓我們有了奇特、豐富的想象空間
《蜀道難》表現了他豐富的驚人想象和奇特的藝術技巧。“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種夸張的想象,大膽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山川的雄偉壯麗和驚奇險絕,整篇文章布滿了想象,透露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和豪邁氣魄,讓讀者大開眼界,千百年來為人傳誦。
(三)讓我們有了優美意境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是在安徽宣城時一人獨坐,就是那一刻心靈的寫照,一個孤獨的心與眼前靜靜的山峰契合著,人與景物像是兩個許久未見的戀人,突然重逢是那種又驚又喜,意境絕佳[4]。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黑色的夜中笛聲響起,非常宛轉悠揚,遍布整個城中;忽然又以曲中折柳,而忽生故園鄉情。詩中有畫,畫中見景,相互結合,意境不凡。“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把送別的情誼寫得非常入骨,既有深切意濃的細膩,又有境界開闊、天地蒼茫的高朗闊遠,讓我們領略了一個不可言語的優美意境。
四、結語
以李白為代表的古代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不勝數的古詩詞作品,這些詩詞不但能提升我們文化素養,而且是我們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工具書”和“密碼本”,而古詩詞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陳巧雄.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及啟示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9:76.
[2]王琦注.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119–120.
[3]張豈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要義[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13:138–139.
[4]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