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英
[摘 要]新課改聚焦校本課程,以校為本,課程必須高效有質量。校本課“電子小報制作”課程立足于學生的成長需求,以社團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師生共同開發、研究、學習、實踐。讓學生掌握電子報刊的制作方法,聯系自身學習生活經歷及上網收集相關素材,圍繞各種活動主題制作作品。通過制作——展示、欣賞——討論、評價——修改、完善——完成,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校本課程;電子小報;教學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推行,新課改聚焦校本課程,以校為本,課程必須高效有質量。為了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推進我校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培育出與時代接軌的電子小報制作人才,我校開展校本選修課《電子小報制作》,從學校四、五年級選擇喜歡學習此課程的學生,組建紅領巾電子小報社團,師生在實踐活動中一起研究學習、探索發展、共同成長。
一、以社團活動為載體與學科課程密切聯系
紅領巾電子小報校本課程立足于學生的成長需求,以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大綱》為依托,以“紅領巾心向黨 童心飛揚”為主題,以發展個性為宗旨,以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為目的,以“我制作,我快樂”為口號,以社團為載體,以活動為主線,把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科課程活動實踐和應用整合起來,結合校內軟、硬件的實際情況并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學校資源和家庭資源,師生共同開發、研究、學習、實踐、探索、實施的。在實踐活動中結合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讓學生掌握電子報刊的制作方法,學會學習、觀察,聯系自身生活經歷上網收集相關素材,圍繞各種活動主題制作作品。通過展示、欣賞一討論、學習一修改、完善完成作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活動,辦紅領巾電子校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為學生自主性的充分發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學生的興趣是課程實施貫徹教學措施的有力保證,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立足于學生的需求,學生才會喜歡并持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校本課“電子小報制作”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注重學生體驗的同時更重視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將校園動態融人了課程開發,鼓勵學生參與課程開發,及時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研讀國家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將其與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創造,編寫出具有校本特點的、有針對性的、較系統的、可供師生操作的電子小報制作教材,幫助學生能從多種渠道獲取、處理信息,應用并傳輸信息。引導學生圍繞各種活動主題實踐創作,通過每月的期刊進行佳作展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根據實情構建教學素材庫,逐步形成有特色的電子小報教學的校本教程適用模式,并且持續不斷地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完善和優化信息技術電子小報制作校本課程。在社團活動中學生提高并增強審美的意識,培養了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拓展了眼界,提升了素養,掌握了電子報刊的制作方法,滿足了對興趣的需要,挖掘了潛能,提高了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了特長,找到了適合自己、展示自己、提升學習能力的平臺。學生們興奮了,興趣有了,學習的動力足了。自活動開展以來,一直都受到了家長與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三、確立創意主題任務驅動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電子小報制作校本選修活動課程每一期活動都確立一個明確的創意主題,以一個完整的整體呈現給學生,然后分成幾大模塊,設有不同內容的專欄。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針對問題自主探究,教師相機指導。
1.玩中學,把握教育契機營造高質輕負的課程育人環境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動腦思考、鉆研。“我制作,我快樂”口號不光是喊的要切切實實地落實,我破除傳統的上課方式,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活動時,從主題確立到報眼、版面的安排、刊頭與刊尾的設計以及第二版面如何安排,相應地圖片怎樣處理和文字特技的應用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的模式進行的。活動時以小組為單位,小報組成員分工明確,主編、美編、責任編輯、模板設計各負其責,默契合作。玩角色互換,每小組可尊重學生意愿進行小組內角色每期輪流轉換,在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學會了小報的全面制作。在每期活動時我都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態度,設置開放性任務,采用任務驅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園內的所有資源,結合近期開展的學校活動和對應月的重大節日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生成課程的基本體系和學習內容,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聯系活動主題和自身生活經歷,上網收集相關素材制作出多個可供選擇的小報模板,組內評議后擇優而用,沒被選用的再修改可擔任下期小報制版人,優先參加下期小報模板制作評選,玩中擇優略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2.看中學,利用優秀作品引領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在電子小報教學活動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欣賞電子刊物這一授課環節,以優秀作品引領學生思考,激發創作熱情,實現學生看中學。小報組初成立時,每期活動前的備課,我都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精心地試著自己制作樣板報,這樣活動時,在確立專欄主題后我都會給學生提供樣板電子小報作品,利用作品引導學生熟悉電子刊物的基本樣式。頁面設置和版面要求,師生間先進行評論交流,改不足,汲取精華。建議模仿更提倡超越更鼓勵創新,現在,幾個學期輪回下來,學生們的優秀作品積攢起來張張都可做樣報,化被動于無形,身邊的榜樣和觸得到的贊賞,大大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熱情。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制作訓練時利用素材庫給學生提供制作素材,包括圖片、文字、方便學生創作,避免輸入搜索等時間的浪費。把有限時間重點用于制作,引導學生運用現代化的媒體將其與學校進行的各學科活動恰到好處的整合,加入自己的元素以彩色圖文并茂的方式活潑生動地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學習制作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能把小報制作的精彩美觀并不斷地通過展示、評價來激勵并提高學生學習的創作能力。
3.做中學,以技術指導方式進行知識點培訓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技術融入教育,利用現代的教學設備輔助開展電子小報制作實踐活動,把學生有可能想到的內容都想到,可能用到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都熟悉能應用,才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在電子小報活動中,我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安排學習內容,課堂活動內容不圖多但必須要精,對于小學階段教材中的WPS、輸入編輯文字、插入圖片等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重點講解復習,以便讓學生的編輯和排版能力獲得持續發展不斷提高。電子小報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欲望,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素質,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交流、學會合作。活動中,我鼓勵學生在創作中學習提高,以技術指導方式進行知識點集體或個別重點培訓,鼓勵學生自主創新,放開了課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突出實踐性讓學生學有所用
文化興校,信息技術電子小報制作校本課程,注重內容的校園文化內涵,挖掘學校教育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內容密切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版面中引導學生設置;校園快訊,新聞播報,數學小知識、英語角等專欄。定期結合學校活動辦展板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春季講究衛生預防傳染病專欄,法制進校園普法檢查時同學們制作展示了“法在我心中”專欄,被縣普法辦惠存。因為實踐創作素材都來源于學生真實的學習環境并由學生按所需重組自己的經驗形成的,所以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程的開發實踐。制作電子小報時按搜集資料、文字和排版分工,然后由同學們合作完成,力求圖文并茂。清晰的邏輯和較強的圖文處理技術,在龐大的網絡資源中找到有用的資源,加以制作、美化,給了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創意的空間與平臺。輕輕地敲擊著鍵盤,自如地移動著鼠標,一張張精致的電子小報在電腦屏幕上逐漸形成。
紅領巾電子小報社團在輔導老師和社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正茁壯成長,持續發展,初具規模。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電子報刊的制作方法,圍繞各種活動主題制作作品并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活動,校本課程電子小報制作的實踐活動以點帶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學生成果評價活動,創辦出多期系列主題電子小報,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未來,我們會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盧錦祥.書道育人校本課程教學活動實踐探索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
[2]龐爾成.書德并進 練字樹人[J].華夏教師,2012,(05).
[3]劉衛東.例談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化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08).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