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新技術對于國家和行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在技術開發和產業經營中所表現出來的創新能力,以及滿足市場潛在需求的能力是國家經濟和社會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高新技術企業借助技術優勢可以獲得巨大的競爭優勢,高新技術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有各種風險問題,潛藏了許多管理危機。基于這一現實,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對各種管理風險進行必要的防控,預警機制的充分合理性和有效性就顯得尤其重要。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管理危機;預警機制
隨著經濟及社會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產業界的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這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契機,同時也需要面對各種潛在的風險和挑戰。相比于普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在管理方面會遇到更多的危機情況,因為高新技術的創新性特征使得其市場結構還不夠成熟,包括企業自身的一些管理,都需要面臨很多不可預期的挑戰。危機預警機制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相關機制的建設,使得高新企業能夠對各種管理風險有所預測,并及時進行處置,確保這些危機不進一步發展,對企業造成更大的傷害。
一、高新技術企業危機管理概述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達到新的高度,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制造面臨著轉型的挑戰,必須從制造向創造轉化。在這一過程中,高新技術企業需要發揮前行者的作用,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為市場提供更加適用且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這些東西絕不是只是通過技術上的推陳出新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從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加強管理,完善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而打造出更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并帶動產業的建設和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高新技術企業的危機管理只要從內外兩個層面進行分析和梳理,從內部角度來看,企業人員、技術、資金、研發等環節的整體運營狀態,都要達到足夠的標準,才能確保企業經營的正常有序進行。企業內部管理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造成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數量上的減少,或者經營成本提高,進而對企業運營穩定性產生破壞作用。長此以往,企業就會處于亞健康狀態,一旦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出現,就有崩潰的風險。從外部角度看,包括市場、競爭、環境等都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情況,市場的變化和波動,企業需要充分敏感,同時又不能過于敏感,要能夠生產出迎合市場的產品,并對市場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理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參與競爭的方式,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都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實際管理狀態,決定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利潤。環境包括政策環境、服務環境等,這些方面的動向也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風險,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是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做好的功課。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企業從出現危機到經營困境發生中間僅有非常短的時間,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是確保企業整個經營狀態和未來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高新技術企業管理危機預警機制建設研究
預警機制是針對一些特定的危機內容進行有效防范的制度性措施,因為其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正常制度,在實際的運營中,能夠結合管理需要和日常管理特點,得到更好的執行。對于高新企業來說,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危機預警機制,通過該機制的作用發揮,對可能造成企業經營問題的各種危險情況進行及時預測預知,并采用相應的應對預案進行處理,使得企業經營不會因為突發危機而陷入過于被動的情況。而該預警機制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才能最終確保該機制體系正常發揮功能,達到合理有效的管理作用。
1.企業危機預警機制研究現狀及其作用分析
對于企業危機管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已經非常豐富,并從各個角度對危機產生的源頭以及處理原則和具體的解決措施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最早對企業危機管理所進行的研究是從財務方面的危機預警開始的,而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先驅是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曼,在他的研究中,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將企業的財務指標轉化為評價企業危機程度的函數,這些指標被經驗性賦值成大小不等的權重系數,以表明這些指標的影響效果,并根據最終的判別值對企業的財務危機進行預測。這種研究方法將原來的模糊管理逐漸變得清晰,也使得企業管理的科學性特征被更深入挖掘。其后的很多學者以及商業學院,都將這種方法充分運用,包括企業危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評價,也能基于建模的方式進行解讀和分析。但其存在的問題是影響因素分析并不一定能夠涵蓋所有產業類型和企業運營模式,這些被賦予權重的參數其數值的確定也不一定完全準確。針對企業特定的運作狀態和經營情況,需要采用多種方式,從一些經驗性的做法出發,以實踐的方式來驗證危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程度。
2.高新技術企業面臨危機類型
高新技術企業首先是一個企業,同時又有自身的經營特點,在實際經營中,會面臨一些其他類型企業經營中同樣的經營風險,同時還會面臨一些其他類型企業所不曾面臨的困境,這是與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所決定的。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必須接受這一事實,深入分析其面臨危機的各種情況,為最終建立起有效的應對機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1)市場危機
高新技術企業的取勝之道大多是通過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其管理風險非常大,這種風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未能達到市場要求,使得相關產品在市場上受到冷遇;二是對市場理解有誤,包括市場的規模和發展趨勢等,這種判斷失誤,將造成產品和服務難以轉化成銷售,使得企業經營困難。市場危機最大的表現就是原有的購買力出現較大變化,使得企業調整產品的節奏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最終就非常有可能被市場所淘汰。高新技術企業其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上的創新優勢,通過技術時間差,從市場獲得利潤最豐厚的部分。如果市場對于產品不能給予預期的回報,企業就會面臨極大經營調整挑戰。
(2)聲譽危機
高新技術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起品牌建設,在消費市場中建立起良好的信用體系,對于新技術的推出,會有很多鐵桿消費者跟從。如果信用體系的建設不夠完善,或者企業遭遇了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導致信用遭到市場的質疑,就會出現聲譽危機。高新技術企業相比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其市場較為狹隘,也因此對于現有市場和市場開拓有更強的依賴性。如果發生聲譽危機,在目前的信息高度發達社會會迅速傳播,對企業的未來經營產生極大的困擾。
(3)人力資源危機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經濟的代表,而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其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力資源,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都是人力資源在知識和能力上的體現。一個高新技術企業,其核心就是那些掌握著關鍵技術的人員,而這些人員不僅對于企業重要,對于產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要。因此,這些關鍵人才會成為競爭對手挖墻腳的主要對象,并可能因為待遇問題導致流失。即便不是那些核心位置的人員,普通人員因為企業信息的泄露也可能造成企業的損失。再者,就是那些不具備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的一些人員,一旦工作任務超出其能力范圍,就可能因為誤操作或其他失誤導致企業的各種損失。
(4)多元化經營危機
多元化經營曾經是很多企業規避經營風險的主要選擇,但事實上很多盲目的多元化經營常常導致經營風險的急劇上升,甚至可能讓高新技術企業誤入歧途。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企業在某確定領域的創新研發能力,在該方面的投入會帶來企業管理的深化,包括企業所有架構、理念、文化等設計,也都是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如果高新技術企業經受不住誘惑,選擇有更大利潤空間的行業去做,而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實際上是以外行的方式去搞多種經營,其經營的風險從原來的一個方面拓展到很多方面,甚至造成企業管理的忙亂無序狀態。
(5)財務危機
企業創建的目的就是要賺錢,通過利益最大化實現企業短期和長期發展的最大可能。因此,經營良好的企業其財務管理必然科學合理,能夠充分調動企業財務資源,同時又可以避免過度投資和周轉風險問題。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企業自身的表現上是面臨著現金流困境。預算執行不合理,應回收賬款難以保證,錯誤投資,研發成本過大等,都會造成企業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也是最直接造成企業死亡的原因,一旦周轉資金短缺,企業內部基本的運營成本無法保障,則這些基本的運營就會被削弱甚至停滯。企業經營和管理的部分功能失效,會逼迫企業不得不進行裁員、減少開銷等措施,這也是對企業形象的一個徹底打擊,并引發市場的質疑。
(6)技術創新危機
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創新才有發展,要保持企業的長期穩定的創新能力,很多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其收效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技術創新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任何企業都無法保證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夠獲得多大的市場認可。而技術創新的周期性特點,也使得企業在相關管理中面臨了很多不確定性的挑戰。創新人員隊伍建設,以及核心技術人員在能力上的穩定性,都可能導致技術創新發生失敗的情況。而一旦失敗,前期的巨大投入不但會流失,還可能面臨其他一些較為嚴重的考驗,比如銀行貸款、合作關系等都可能因此發生問題。
3.高新技術企業危機預警機制構建
高新技術企業危機預警機制的建設,需要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對有關企業經營風險和危機的問題予以解決。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預警機制,能夠在危機發生時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進而確保企業經營的質量和效益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
(1)構建危機預警機制
高新技術企業危機預警機制的構建,關鍵在于準確把握危機可能發生和發展的途徑,在關鍵點上設置檢測機構對于遏制危機的發展是有效的。從各個日常的職能部門中指定各職能部門中有較高職位、危機意識比較強、嚴謹細致的員工兼任這一職務。一方面,當可能發生危機時,這些員工迅速組成危機處理小組商討對策,并將方案提供給決策部門。另一方面,危機預警小組的成員能夠非常方便地在第一時間將危機信息傳達給本企業的員工。以達到“使用少量的錢預防,以避免花費大量的錢治療”的目的。
(2)職能部門做好危機防范
高新技術企業的銷售人員和客服人員要及時地了解客戶的潛在需求,認真恰當地處理客戶對本企業產品和服務的不滿,并將重要的信息反饋給其他部門。技術創新部門對于市場上技術的發展趨勢要有及時的了解,針對客戶服務部的銷售部反饋的信息,準確把握市場的潛在需求,從而改進或者創新產品。人力資源部要及時了解本部門和其他部門的人員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還擔負著從外界挖掘人才和培養人才的重任。財務部門要隨時關注企業的各項財務數據,將異常的變動情況與其他職能部門中的危機小組成員及時溝通。這些措施能夠從源頭上解決潛在危機。
(3)進行危機預警模擬訓練
高新技術企業還應當進行不定期的危機預警模擬訓練,檢驗企業在面臨危機的時候是否能夠正確及時地做出反應,以達到強化企業內部全員危機意識的目的。保證高新技術企業對環境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4.企業危機管理預警機制建設的對策措施
針對高新企業經常會面臨的各種經營管理危機,需要通過各種有效措施將管理風險進行控制。機制建設也需要在一些具體措施上進行充分完善,才能達到預期的預警功能。具體來說,可以從幾個方面加強相應的管理和制度落實。
(1)推動企業建設風險管理文化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風險管理也可以成為企業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動實施科學風險管理,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評估、風險處理、風險監督,進而將風險意識和風險防控文化根植于企業各層面,積極主動實施風險管理,充分利用風險信息改善組織經營活動,通過風險管理獲得企業競爭優勢。
(2)企業的經營活動要面向市場
市場是企業經營的基礎,只有針對市場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才能最終保障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取得預期效果。高新技術企業在危機管理的根源是將企業的經營與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包括對市場發展的科學預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管理危機被更有效控制。
(3)注重財務預警功能
財務數據是企業經營狀況的晴雨表,企業的財務人員要定期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計算和分析。在財務軟件廣泛使用的現代高新技術企業里,獲取財務指標是很方便的。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以下財務指標是要重點關注的:資產負債率;成本費用凈利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另外還要重點關注的是企業產品銷售量的變化趨勢。財務管理人員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后,要及時地將異常數據報告給決策部門,以保證管理人員及時準確地了解本企業的經營狀況。
(4)有效激勵企業員工
高新技術企業的員工具有大學學歷的占員工比例的30%,在一些知識、技術密集的高新技術領域這個比例超過50%。這就決定了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員工,需要采用不同于普通企業的激勵方法。采用壓力式管理和單純的物質激勵并不足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更為有效的方式是動力式管理,即物質激勵加愿景式領導和公平、公開選拔任用基層領導制度,在企業內構建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文化氛圍,不斷完善員工的激勵制度。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高新技術產業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競爭態勢。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需要通過強化各方面的建設,形成應對風險和管理危機的機制保障。為此,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分析能夠影響甚至決定企業經營成效的風險因素,通過內外結合,探究更加適宜的針對性解決措施。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建設危機預警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形成對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的保障能力。在穩定企業經營的同時,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發展,最終實現企業競爭力的穩健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青姣.企業危機預警探析[J].決策咨詢通訊,2017(01).
[2]李柏洲,馬永紅,孫立梅,等.中國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成長性評價[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08.
[3]鐘聲清.如何化解企業危機[J].民營科技,2016,02.
[4]張望軍,彭劍峰.中國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機制實證分析[J].科研管理,2016,09.
[5]平川.危機管理[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
[6]郭際,吳憲華,李南.企業危機管理演進的動態分析[J].科研管理, 2017,(11).
作者簡介:楊鄉東(1989.02- ),女,云南騰沖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