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潔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高中教育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高中階段實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使得高中德育教育成為了教學中的重點任務。同時該教學任務也有非常深遠的教學意義以及教學目標,對于我國今后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中應該重視起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的展開,通過各種形式來開展有益于高中生德育素養提高的德育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課改;德育教育;學生
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除了要求人才具有專業的技能以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德育品質,并且德育品質已經逐漸成為了現代人才選拔的首要衡量標準。高中作為一個培養未來社會人才的重要場所,應該肩負起培養高中生德育綜合素養的重擔。目前大多數高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都是通過以德育滲入教學中的模式開展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專項的校園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通過這一系列德育工作的展開,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德育綜合素養,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改善了學習現狀,對于高中生的學習以及個人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影響作用。
一、加強人文關懷,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高中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個人的思想也已經趨于獨立化,擁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處理事物的方法以及態度。因此過于嚴格的管教已經不再適用于高中生身上,如果繼續沿用這樣的教學風格,那么將會嚴重的影響高中生的思想狀態,讓其產生一些較為危險的極端思想,不利于其個人以及周圍同學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當代的高中教育著重采用理解的方式去對高中生進行教育。教師要首先對高中生的心理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進行教育或者處理問題的時候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想法來采取措施,如果能夠深入到學生心里,那么德育教育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將就會變得相對輕松、簡單。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就需要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的構建要首先通過溝通開始,教師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尊重,讓學生獲得被尊重感,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極大地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通過適當的溝通,教師就能夠打開高中生的心理大門,從而在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到學生的心理,根據其心理特征以及變化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在適當的引導以及教育下逐漸提高高中生的德育素養。
二、加強社會實踐,鍛煉學生的良好品格
德育來源于生活,并且加強高中生的德育素養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高中生在將來的社會生活中能夠持續發揚良好的德育精神,不做出違背德育規定的事情。因此要想進一步的加強高中生的德育素養,就需要采取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讓高中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深入了解德育觀念,并從中受到德育觀念的熏陶,從而逐漸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通過實踐將理念知識轉變為實踐經驗。可以當做鍛煉高中生良好品格的社會實踐活動非常多,如可以讓高中生在校園的路口附近擔任“小交警”志愿者,協助交警來管理校園附近路口的交通狀況,提醒同學、老師、行人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在這個過程中,高中生對相關的交通規則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今后的生活中會加強交通安全意識,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會讓高中生明白生命的可貴性,從而學會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發揚友愛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質。
三、開展主題班會,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
除了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外,一些校園內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高中生的主要生活環境就是校園,因此在校園內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對于高中生的德育素養提高有著深刻影響。而在諸多的校園德育工作中,開展效率最高、開展過程最簡便的方式就是開展與德育教育有關的主體班會。班會是高中生經常接觸的一種班集體活動,以這樣的形式開展活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熟悉感,保證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去。而班會內容的開展也有很多種形式,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近期學習狀況以及表現狀況進行總結,對班級內的一些同學進行及時的批評以及表揚,以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持續奮斗精神以及認錯自省的能力;其次教師可以在班會中播放近期與國家建設成就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對當前我國的一些矚目成就進行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激情,讓其能夠將足夠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綜上所述,主題班會是開展高中校園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學校、教師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去合理地運用主體班會,利用這樣的活動來進一步地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通過主體班會的形式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加強高中生德育素養的教育目的。
四、結束語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展開將會有效地加強高中生的德育素養,為此,學校以及教師要高度重視這方面的工作,加強該方面工作的有效運用方法以及實施途徑研究,通過加強人文關懷、加強社會實踐、開展主題班會等形式來進一步推動德育工作在高中教育中的展開,并借此來強化高中生的德育綜合素養,讓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洵.淺談加強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具體途徑[J].亞太教育,2016(08):148-149.
[2]林玲玲.探究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新課程(中),2014(0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