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艷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然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符合當前知識社會的發展需求,與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健康成長相互適應,其更多地強調了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旨在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來自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升素養,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下面,本文就對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途徑作以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情境;活動;評價
探究式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活動由以往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了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和主人,教師最大的作用則體現在組織探究式學習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上?;诖耍瑸楦玫貙嵤┧刭|教育,教師必須從觀念上破除“好為人師”的思維習慣,對探究式學習理念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利用恰當的方式將其滲透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以便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在情境中明確探究目的
創設有趣樂學的情境,是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的重要手段。在實施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創設富有趣味性和形象性的情境,在生活與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以便在強化學生探究動機的同時,明確探究目的,使學生自覺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在教學“統計圖的選擇”這一知識點之初,我先是對學生說道:“在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為某個問題常常需要做各種調查,在調查中就要收集數據,然后進行整理分析,因此常常需要用到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見過什么樣的統計圖?它們各有怎樣的特點?”之后,我讓學生在組內就自己課前收集到的統計圖進行交流展示。接下來,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收集得很詳細,下面看老師收集的圖片?!彪S后,我利用課件呈現了相關圖片,并繼續說道:“這幅圖片是某家報紙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況的數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這幅圖片中你得到了哪些數據?獲取了哪些信息?運用哪種統計圖來反映數據較為恰當呢?”如此一來,既明確了探究目標,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二、在活動中關注學生體驗
由于長期受制于應試教育的要求,大多數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愿意主動思考,僅一味地依賴教師的講解,這樣便嚴重僵化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內化。對此,教師應將學生看作課堂的主體,盡可能多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分析、體驗和探索,這將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引導學生回顧了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繼而讓學生對如何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討論與猜想。之后,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目標提出了以下問題:1.如何利用現有的實驗用具(1個圓柱和1個與其等底等高的圓錐實驗杯,一瓶礦泉水),由圓柱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2.怎樣設計實驗方案?之后,我讓學生就以上問題展開思考交流,并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參與,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
三、在評價中促進反思進步
在探究式學習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后,學生已經獲取了較為豐富的主觀感受,這時便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表達意向。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探究式學習結束后應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評價活動,讓學生對各自的探究成果進行匯報展示,以加強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進步。
在組織學生交流評價之前,我對學生提出了幾點要求: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比如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文字、字母或圖形等多種形式來表達;2.在同學發言的時候,要認真傾聽,邊聽邊思考,在同學講完后再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提出不同見解;3.盡可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倡導一題多解;4.懂得尊重事實,善于與他人共享碩果和成功的喜悅。在學生交流評價過后,我會根據各小組的探究成果和互動交流的效果,對探究式學習進行總結,在對學生表現予以肯定的同時,給出相應的提升建議,以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進步。
總而言之,為順應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探究式學習與教學實踐有機融合,積極探索探究式學習的實現路徑,將學生的認知活動與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學生享受歡愉、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提升素養的過程,從而切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愛貞.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淺談[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8(S1):273-274.
[2]王文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性學習[J].赤子(上中旬),2014(2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