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鳳華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深,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質量越發達不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創新授課模式、開展適當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創建一個有利于學習英語的生活環境,達到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教學策略
在當今社會英語成了許多職業的入門標準,它逐漸被看成一種國際交往的工具、中性的信息媒介,在我國更是將它列入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從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發現,很多學校還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學習英語更多的是把它當做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注重當時記憶。因此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為學生將來更深層次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改變已有的教學策略,為給學生傳授知識做更多的創新和嘗試。
一、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開展,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改變原有的重視理論知識課堂講解的教學理念,創設新的英語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說英語的習慣,當上課鈴聲響起的那一瞬間,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使用英語表述,發揮自身在教學中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方面敢說敢寫的自信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興趣,將枯燥的英語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加課堂教學的通俗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Good morning”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用“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句型做情景交流,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模擬游戲里掌握“Aa-Hh”的運用,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動力,師生共建一個和諧、精彩的學習環境,提高整體的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漢語是一門已經成熟的語言,擁有較完整的教學體系,而英語作為一門近現代才流傳進我國,因為其自身帶有的特殊意義慢慢發展到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上占據一角,它的教學方法也就不能用以往固定的模式去教授學生知識。作為一門語言,教師在英語知識講解、傳授的方式需要與時俱進,改變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里作為領導者的身份,放下以往嚴師自說自講知識點帶給學生的距離感和壓迫感,在英語課堂上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作為自己學習當中的主導者,積極主動、熱情好學的去探索英語的有趣性、重要性,教師在一旁以引導者的身份用柔和、舒適的方法糾正、補充學生自主學習時所領悟到的英語知識點。
例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單詞“prepare”“exam”“?available”句型“Can you...to...on...”“Sure,Id?love?to”“Im?sorry,Im...”等學習任務分配給學習小組,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探索未知的知識點,最后再由教師總結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糾正、補充學生領悟通透的知識點,激發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通過身體記憶等靈活地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
三、開展教學實踐,提高知識運用能力
紙上談兵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學到了些什么,適當的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地檢測自身的能力,將枯燥、死板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的運用上,更深刻、清晰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師的教學目的并不是一股腦的將所有知識點硬塞給學生,死記硬背的刻板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事情,初中英語的學習主要還是以學生實踐為主體。學習環境和教學方式往往決定了學習成果的好壞,實踐才能出真知,將知識掌握、領悟才算學有所值。
例如,在“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單元的教學中,講述了地球正在遭受的一些傷害,為了避免地球——人類生存的資源受到毀滅性、不可復原的損傷,人類正在通過一些人為手段保護、拯救地球之前、現在,包括以后的損失。教師可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bottom”“fisherman”“advantage”“ugly”等陌生單詞,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體會,然后運用“try?to?do?/try?ones?best?to?do”“be?related?to?”“play?a?part?in”等句型。教師、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去學習、領悟英語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彌補原有的教師強硬式塞給學生課本上知識點的缺點,還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嚴厲、死板的授課形象,提高課堂上學生學習、理解知識的效率和質量,在潛移默化間靈活、有效的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無形的距離感、淡漠感。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開展,首先是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環境里創建良好的學英語、說英語的氛圍,一步步地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其次是需要教師改良、創新在課堂上的教授方式,建立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變成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者,教師在他們吸收、理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起引導、輔助作用,讓學生有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心態;最后需要適當地增加英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領悟知識點,走出以往固有的學習模式,在實踐中運用、增加新的知識點,為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運用打下牢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良玉,方秀.山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幾點實踐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2(24):122.
[2]蘭源軍.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