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術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對于培養高職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學的現實狀況,提出專業技能課程建設的措施,期望能為我國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技能;課程建設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得益于國家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政策支持,建筑施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發展迅猛。對于建筑工程專業的高職學生而言,既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讓高職高專對學生的職業教育成果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提高就業水平和企業用人滿意度,必須要對現有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課程進行改革,建設起專業技能課程,促進培養出支撐建筑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新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學現狀
盡管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育還算不上職業,大多遵循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將本科教育進行簡化并降低難度以后,用以對高職學生進行教導。這中情形下,導致很大一部分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既沒有較高水平的理論知識,又沒有良好的動手能力,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大量社會資源被浪費。還有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建筑人才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結合社會環境的現實需要,不能做好明確的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在時代發展進步、老一輩技術工人面臨退休、技術人才越來越缺乏、新一代技術工人斷代的社會背景下,置社會的大量技能型人才需求于不顧,拼命輸送管理型人才,導致培養出來學生比學歷不入本科,比技術不如技校,背著職業教育的名頭,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處境極其尷尬。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技能課程建設措施
(一)明確教育定位,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性人才
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社會的實際需求,制定出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盡可能實現對接,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強化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包括施工準備、基礎工程施工、主體工程施工、室外工程施工、室面工程施工、結構工程施工以及竣工驗收等,以讓構建出的教學模塊結構完全以施工員崗位的建筑施工流程為導向[1]。
(二)建設合格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目前由于受到教育資源缺乏等因素影響,很多高職高專院校的的師資隊伍中很少有具有符合相應執教標準的教師。大多數授課教師偏向于理論型,技能型教師稀少。有一些院校針對此種情況,會從社會上聘請工人師傅來對學生進行實訓課指導,其教學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教師理論有余但實踐技能缺乏,工人師傅技能水平很高但理論水平有限,兩者分別對學生進行教育,看似全面,實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因為以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在缺少理論與實踐橋梁的情況下,很難做到將教師與工人師傅講述的內容進行融合掌握[2]。因此必須要求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教學的教師除了具備系統、專業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豐富的施工實踐經驗。因此高職高專在進行教師招聘時,要提高準入門檻,對于現有的專業教師,不僅要提高其學歷層次,培養其教學方法和授課技巧,還要加強其工程實踐鍛煉[3]。與此同時,高職高專院校還應當積極為教師盡可能多創造交流學習新技術、新工藝的機會,讓其不斷充實、更新知識技能,從而讓院校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永不落伍。
(三)編制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的技能教材
高職高專的技能教材應當完全從本科教育中脫離出來,自成一個體系,編制的教材須從授課教師的教學特點出發,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逐漸進行調整,一步步構成高職院校獨特的教學體系。前期的教材設計任務艱巨,依靠單一的教師難以完成。院校要組建出一支專門的教材編制小組,將教學的任務進行切割,由小組成員進行分擔,齊心協力創建出完整的技能教材,為后續對學生的教學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四)加強實訓,創造更佳的實訓條件
現代化教育要敢于打破常規,高職高專院校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技能課程建設同樣也是如此。將將教學課堂由教室搬設到實訓場地當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采取沙盤教學、模擬教學、實戰演練、校企合作等方式,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貼近現實的實訓條件[4]。在實訓時把理論融入到技能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實訓時做出合格的建筑產品。如果條件允許,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項目實踐中,以此來檢驗教學的效率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將其作為學生能否合格畢業的依據。
三、結束語
建筑人才的質量是構筑建筑業的基石,對于整個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職高專院校若要改變大眾對其固有的負面印象,就必須從自身開始做起,充分利用好現有教育資源,建設真正適合于高職高專學生的專業技能課程,培養出實踐能力強、創新意識好的高素質建筑專業人才,為我國建筑業不斷注入具有龐大生命力的新鮮血液,促進社會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志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及現場施工管理探究[J].科技資訊,2020,18(07):59-60.
[2]于明旭,林樂勝,楊寧,趙美霞.基于《悉尼協議》的課程教學標準設計——以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課程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01):62-67.
[3]何善能.融合BIM技術的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19(05):249.
[4]茍勝榮.高職土建類專業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探索——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