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是將所有課堂作為育人的主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實現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它是新時期高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新要求。本文將針對高職高專《園林生態》課程為實現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環節“立德樹人”教育,努力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思政教學改革進行詳述。
【關鍵詞】高職高專 園林生態 課程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強調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也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園林生態》課程是高職高專園林技術及風景園林等相關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并且在全球“大生態”和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這門課程已迅速發展為園林類專業的一門重要支撐課程。任課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結合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等理念,深入挖掘總結課程體系中的“綠色、共享、生態、環保、敬業”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采取“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共發展、立德樹人融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一、《園林生態》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課程思政的意義
園林生態課程以園林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要求,主要從園林植物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五個層次闡述園林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獲得園林植物生長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系的基本知識,增強生態觀念和環保意識、了解有關群落及系統生態學的基本知識,為園林植物栽培、園林植物群落構建、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生態系統營建與養護等方面提供生態科學的理論基礎。并為園林從業人員奠定生態學素養。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已經進入大學,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他們處于這個思想觀念多元化的時代,但“三觀”尚未成熟,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心理尚不成熟。社會上拜金主義、個人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對大學生思想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需要加以正確引導,在專業課課程中融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教育內容,符合教育教學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而現今“城市化”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園林類專業的學生是畢業后踐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線人員。因此更需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發揮其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綜合作用,做到以專業知識為載體,與思政課程始終保持同向同行,發揮課程應有的育人作用。培養同學們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其作為園林工作者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二、園林生態課程思政教育途徑與實踐
在《園林生態》課程中以任務驅動、社會服務為載體,結合課程內容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環保活動,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使學生更好地認知環境、了解環境現狀、思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培養學生環境保護的責任感,教師努力實現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一)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充分發揮言傳身教作用
習近平同志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水平直接影響著課程思政的效果。“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第一責任就是傳授做人的道理!要做好課程思政工作,教師自己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較高的師德,在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以正能量來引導學生,并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目標。要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是“課程思政”的關鍵點和難點。
現在高職的專業課老師通常存在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混日子”,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不關注本專業的新動態;一種是“謀利益”,醉心于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賺取利益,不安心于教書育人,難免給學生造成急功近利的影響。如果老師本身在思想道德方面立場不夠堅定,就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因此,要提高教師的思政修養,學會將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課程中。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熱愛工作,關愛學生,堅持言行雅正,遵守學術規范,積極奉獻社會。從課上課下全面做到言傳身教、教書育人。
任課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一人一檔案、一課一任務”集約式教學管理,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指導。并通過帶領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水體凈化、環保宣傳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社會的環保活動,扭轉高職教育的課程教學體系中“重知識與技能傳授,輕德行培育”的狀況,將思想教育潤物無聲地融入課程建設中,育人成效顯著。
(二)統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課程思政重在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育人元素,專業課程若缺乏思政教育,其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作用之間會產生沖突。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必須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律,找到契合點,融入思政教育,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要根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德育目標,系統設計教學活動,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不能只是一節課或一個章節的思政教育,要把思政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
《園林生態》的任課教師秉承“課程承載思政”和“思政寓于課程”的理念,根據教學內容和專業特點進行了系統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優化課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
1、開課之初即成立生態社團,進行社團納新,通過社團引領學生自發組織相關的環保宣傳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2、課程緒論部分結合“塞罕壩事跡”案例,引入習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使命感。
3、課程個體生態學部分,通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引導學生進行環境資源調查,并結合生態活動日,如“世界地球日”,引導學生組織環保宣傳活動,學生通過搜集資料、設計方案、開展活動,既服務社會又提高學生素質。
4、課程生態系統部分,引入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報告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及代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組織學生做“人與自然”演講,宣傳和貫徹生態文明理念。
5、課程園林生態系統部分,采用案例教學“園林服務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并帶領學生走人社區、商場等地,走向社會做宣傳,使他們成為具有正能量的時代新青年。
(三)豐富教學模式,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共發展
現在的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欠缺,加上本門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課程,輕基礎課程的觀念,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順利展開思政教育,使得本門課程不能較好地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因此需要依據高職教育的特色豐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園林生態課程在思政建設過程中采用了“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共發展、立德樹人融課堂”的教學模式。
課上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范例“塞罕壩”英雄事跡,通過視頻學習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并要求學生作觀后感,以及園林綠化在滹沱河生態改造等工程中的應用等真實案例的引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使命感。課下通過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如完成園林與人居、人與自然的宣傳資料、愛護水資源及保護環境的課件制作與演講、地球一小時簽名等等活動,提升學生資料搜集與整理,方案設計與組織實施的能力。
除了校內的學習和各項課程活動之外,任課教師還帶領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不忘初心。如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義務植樹、結合3月22日“世界水日”,帶領學生進社區做“節約用水”的宣傳及組織參加滹沱河污染水源地的清潔行動,結合6月5日“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作宣傳等等環保活動,還與林業局、相關公園、水務局等單位簽署協議為學生開展環保活動、進行思政教育提供便利條件。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共發展”,以正能量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他們的責任感,使他們成為具有正能量的時代新青年。
(四)嚴格考核管理,體現素質的過程考核
課程考核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規范而完善的課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考核方式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而現在許多學校又簡單地把學生的課程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依據,加上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打評分數的影響,許多教師平時對學生不敢嚴格管理,課程結束也迎合學生的要求進行簡單的考核。這就使得一些高職教育出現了“進口、出口”都容易,學生的責任感差、能力和素質較低,不能滿足新時代接班人的需要。
高職教育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考核。按照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德育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確定相應的考核內容和要求,特別要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考核。既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大能力部分在課程考試中的分數比重。又要嚴格把關,體現公平公正。
園林生態課程實行體現思政素養的全過程考核,平時舉止行為與階段考核相結合,建立“一人一檔案”,記錄著每個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如完成的每項教學任務情況、參加社會服務情況等等內容。階段考核采取開卷閉卷相結合的方法,著重考核學生的實際動口、動手、動腦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工作嚴謹的態度。
任課教師要牢固樹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的教學理念;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踐行圍繞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不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也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
[2]謝輝.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人民日報,2019(9-16)
[3]呂昆,陳文.邢乾乾,高職高專生理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衛生職業教育,2019(13)
[4]何衡.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學論壇,2017 (30):27-30.
[5]鄭小飛,崔暢丹.高職“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與方法探討[J].東華大學學報,2018,18(2):71-74.
[6]付玲玲,環境工程專業課課程思政教育路徑探索,大眾文藝,2019 (07)
[7]彭秀芳,改革改革高職教育考試考核制度和方法的建議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2)
學院教改項目:《園林生態》課程思政教學探究2019JG088。
作者簡介:王金鳳(1968-),女,河北秦皇島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植物樹木、園林生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