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高校因其特殊性,在經營管理方面與公立大學有著較大的不同,往往會體現出創辦人的個人風格。河南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創辦人王廣亞作為一名臺胞,離家數十年后回鄉辦學、服務桑梓,為兩岸友好做出貢獻。本研究將從校長學理論視野下觀察,王廣亞在對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經營管理方面的獨到之處。
關鍵詞:校長學;民辦高校;經營管理;王廣亞
一
校長學是探討校長經營學校教育之學,是一種“成就人”與“旺學校”的知識脈絡分析。[1]校長是依據校長核心能力以及教育領導理論為基礎,探討校長在學校環境中的角色職責、培育課程與專業證照的建置。校長學是以校長職務立場,經營“成就人”與“旺學校”的神圣教育工作。校長學的內核為立己達人,其中包括:自我實現論、智慧資本論、角色責任論以及專業風格論四論。自我實現論運用價值說、實踐篤行策略、順性揚才要領,來成就人的尊嚴價值;智慧資本論運用能力說、愿景領導策略、賦權增能要領來激發人的動能貢獻;角色責任論,運用實踐說、資源統整策略、系統思考要領,來實踐人的時代使命;專業風格論, 運用理論說、組織學習策略、本位經營要領,來領航人的品味文化,這四論都在深耕“成就人”的功夫。[2]校長學的外核為興旺校務,包括經營校務五大核心歷程的著力:計劃經營論、組織創新論、領導服務論、溝通價值論以及評鑒品質論等五論。計劃經營論運用發展說、計劃管理策略、知識管理要領,來帶動學校精致發展;組織創新論運用價值說、創新經營策略、優勢學習要領,來活化組織運作形態;領導服務論運用實踐說、實踐篤行策略、圓融有度要領,來創造專業示范模式;溝通價值論運用價值說、價值行銷策略、系統思考要領,來深化多元參與脈絡;評鑒品質論運用品質說、資源統整策略、績效責任要領,來優化歷程績效品質。[3]這五個論點都著重于興旺校務,是一種“旺學校”的有力作為。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是校長的首要職能,也是校長的神圣使命,最符合教育“教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意涵。學校是教師與學生融合的特殊性組織,心理學的自我實現、管理學的智慧資本、社會學的角色責任以及文化學的專業風格, 系統重組了教育經營學及校長學的知識基模,賦予校長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時代意涵。計劃、組織、領導、溝通、評鑒是經營學校的五大核心歷程。超越行政與管理的層次,掌握經營理念與核心價值,選用妥適的策略與方法,關注教育事務的實踐要領,才能興旺校務,全面提升教育品質,為學校帶來永續經營的競爭力。[4]
教育行政乃是一種繼續不斷的程式與步驟。我國的行政三聯制認為,行政即是計劃、執行、考核的實施歷程。教育行政工作首先要訂定計劃,計劃一經確定就要貫徹執行,最后必須考核實施成效,為臻理想者,再作審慎的檢討,重訂計劃,并予以有效執行運作。如此循環不斷,教育行政的績效也就在這有如滾雪球愈滾愈大的連續過程中,不斷的擴大彰顯。從社會系統來看,不像程式概念,把教育行政看作是由若干步驟所組成的程式,社會系統論者把教育行政組織看作是一種社會系統。在社會系統中各種相互關聯元素的交互作用,即是一種社會歷程,實際上也就是教育行政的運作。社會系統論者反對程式論者把教育行政過于單純化,僅止于程式中若干步驟的分析,易流于機械化,不免忽略教育行政組織內部整體的運作,而且也忽略了教育行政組織來自外在的諸多影響力。教育行政領導乃是教育行政人員指引組織方向目標,發揮其影響力,以糾合成員意志,利用團體智慧,及激發并導引成員其心力,從而達成組織目標之行政行為。對于教育行政領導的界定,由于論者探討的角度、強調的重點及重視的程度不盡一致,至今仍然仁智互見,看法各異。領導乃是為了達成組織目標,領導人員發揮其影響力,建立團隊精神,激發成員工作動機,進而達成組織任務的行政行為 。
二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創辦人王廣亞博士系河南鞏義市人,1947年赴臺,1949年開始在臺灣地區興學,1994年回大陸創辦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其一生貢獻教育近七十年,創辦學校十數所所創辦的學校在其務實力行性格的親自指導、領導、經營、管理之下,均能校務昌隆、卓越有成。他的教育思想已在其所有創辦的學校深根樹茂,帶著各學校繼續前進、永續發展。在王廣亞看來,學校算然不是營業事業,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中心思想、良好的經營管理,使學校能夠對外提供滿足人力市場需求的科系、符合時代形勢的課程、發揮教學與輔導功能的師資,對內做好行政支援與財物節流的工作,面對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要能卓越發展、永續經營,并不容易。[5]在他看來,良好的溝通與人格品質是尤為關鍵的。
溝通,如領導與動機,是在組織行為中,最被重視與討論的話題。無人懷疑良好的溝通是促進組織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何謂“良好”則是眾說紛慍,莫衷一是。此種情況也發生在定義溝通一詞上,數十年來,行政與管理學者試圖找出周全的解釋,但多半功敗垂成。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行政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即是控制與傳遞資訊的流向。行政人員需要各種溝通管道獲得資訊,并利用溝通技巧控制或傳遞資訊,此種資訊的有效溝通過程對領導策略極為重要。行政者若只是關在辦公室中不愿與外界溝通,其決策往往引起組織成員的反彈。即以校長為例,其溝通的層次與對象均極為復雜。對內,他必須傳達各種行政命令與教學指示;對外,他要報告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校運作情形。
王廣亞認為,中國觀點中,不以心理健康與否論人,而論人“有格”“無格”或“格之高下”,把人格看成一種代表為人的形式,道德規范的涵義不僅在健康而是健全。典籍中提到人之格的,見于《禮記·諮衣》:“言有物而行有格, 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故君子多銓,實再守之”。行有格即是行為有方式,等于規范。一個人的行為有一定的方式,終生不渝;更由其生前的行為方式,成為死后的歷史證據。這樣的人格,顯然是受社會尊崇、景仰的,也不僅形塑人的獨特性, 因為獨特不等于為人所承認或尊崇,所以留芳百世和遺臭萬年的人格當然具有很大的區別 。
王廣亞在實際的教育管理中始終強調,教育關鍵在“教人”,從實質的內涵而言,教學與行政都是一種人際互動的事業。教學偏重師生關洗的知識藝能傳承,而行政是服務師生、家長、社區、社會、國家等“人際動能”的催化。就校長而言,其主要職能在人際動能的催化,在生活實踐的層面上,校長的人際互動是所有教育人員間最為寬廣者,校長必須與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直接互動,也必須擁有豐沛人脈,常與教育行政官員、教育學者專家、民意及社區代表、正式組織及非正式組織、公益團體代表等互動,為學校帶進渾厚的多元資源,創造學校的教育價值。因此,校長的人際品味會影響學校的實質發展,校長品味人際的專業風格,也意味著校長本人與學校融合之后的潛在能量之一。
三
王廣亞認為,無論是公立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學校始終是教育理念實現的場域。因此,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有關于學習行為的基本思想,成為學校辦學的中心。在這一中心思想里,專業理論的學習與實際的經驗必須發揮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將來能自我提升。在教師方面,則是教師基于專業道德,奉獻心力于教學,使學校成為知識與品格陶冶的場所。一些教育理念都是由學校開始推動,使其付之實現,而教師就是教育理念的推動者,這些教育理念有可能是教師自己的專業學識,也有可能是教師從專家學者那里獲得的,這種將教育理念在學校推動方式,能使學校更合乎教育理想。
在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中,王廣亞強調人才為重、教師為重。他認為,教師所負的責任是為事、為學生或為團體,甚至為整個民族,所以其責任相當重大。相對地,學生亦應及早了解責任,尤其要有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教師扮演多重的角色,在學校中是學生的表率,在社會中是社會進步促進者的角色,他要把社會角色扮演好,就必須有社會責任意識。教師應有教人的品德與才能,乃是專業需要。這是必然,專業才德的獲得,是大學教育獨有的任務,將為人師者,自然不出知識的領域。但學習作教師者,需要由知見德,故而教師的知識領域,不只在專門的教育方面,還要具備整體知識概念,如現今所謂的通識。憑借廣博的知識
素養與性情,才與人師名實相符。具有適當的才能與德性,將來應用時才能有效地教學生學習,且便學生對所學確實的有了心得。
王廣亞認為,從事教育工作,就要秉持合乎“理性善”的價值良心,這良心的作用,要依理性作指引,需要價值良心來驅使人工作。因為這項工作要有基于責任感的良心,對應該做的就要認真去做,是謂“敬慎乃事”,而且教師要任勞任怨,把“熱情”注入責任感中,所以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責任,監督自己的工作,并判斷實際的工作結果 教育政策是經營學校的指導方針,政策是經營國家的基石,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依據法規擬定政策,帶領行政及事業單位執行。教育事業是人教人的高度專業行為,教育政策的規劃、形成、法制化、計劃化,以及執行面,都需要價值溝通。讓政策規劃者與執行者都有明確的核心價值及整合理論與實務的體認。也讓教育政策參與者與實施對象,了解當前政策之價值所在。 教育政策理念的價值溝通,應該強調“實現教育目標的價值”、“創新學校特色的價值”。
注 釋
[1]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M]. New York: Free Press,5-6.
[2] Sergiovanni T. J. (1984).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41(5), 4-7.
[3] Sergiovanni T. J. (1984).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41(5), 7-9.
[4] Sergiovanni, T. J. (1992). Moral leadership: 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22-126.
[5] 王廣亞.廣亞錦言拾粹[M].臺北:育達高職,2006:6.
作者簡介:許震(1987—),男,碩士,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基金項目:2019年度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王廣亞教育基金專項,項目批準號:SDGYYB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