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娜
摘 要:隨著教育業的不斷發展、改善,教育培養的目標也隨之發生改變。現今在對學生,尤其是在對高中學生進行培養教育時,不再奉行“知識為王”,而是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整個高中的教育階段,生物是一門貫穿始終的學科,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生物學科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緊密,因此,要想培養起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可從生物學科入手。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將核心素養的要點融入其中,讓學生學會思考,形成正確的核心主義價值觀,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本文通過對高中生物中核心素養的含義分析,提出了培養高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策略研究
前 言
在新的教育理念影響下,應試教育不再適用,“核心素養”成為了教育培訓的新目標。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關鍵,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培養學生成為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新人才。高中時期是學生的思想、觀念塑形階段,在此階段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學會理性思維方式,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促進自我發展的同時,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在高中的所有學科中,生物與“人”的聯系最為緊密,因此,可將生物課堂作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基地。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老師應在課業目標的基礎上,使用有效策略,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一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含義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定義
“核心素養”包含兩部分內容,其一是自我能力;其二是個人品格。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所應該具備的適應自我及社會發展的能力與品格[1]。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生物知識的學習理解;②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掌握;③追求事實、理性思考的精神;④崇尚科學的精神;⑤重視科技和社會關系;⑥與個人及社會發展相關的技能、理念、價值觀等[2]。“核心素養”是現今最主要的教育培養目標,也是課程設計的基礎,還是教育成果在學生身上的具體體現。核心素養的內涵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與社會參與,其是以“堅持科學性,注重時代性,強化民族性”為原則的教育方針[3]。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意義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態度與精神。“生物”是與“生命”相關的學科,利用生物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掌握發展所需的能力。另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推動生物學科的發展。“成績至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如今是“素質時代”。因此,在進行教育時,不可再目光短淺,僅重視眼前的成績,要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 培養高中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生物與核心素養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推動學生去了解、去學習相關知識。首先,生物老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起核心素養的意識,讓學生了解核心素養的理念,幫助學生了解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其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建立發展目標,只有當目標明確的時候,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擁有學習動力。最后,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在學習生物過程中努力接納核心素養的學生進行積極評價,鼓勵、贊揚會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從而讓其更有努力學習的興趣。
(二)提高創新能力,注重課堂啟迪教學
要想在生物教學中培養起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不斷創新中謀發展。其次,在進行授課時,要注重“啟迪式”教學,不可采用“灌輸式”教學。例如,在講解“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這一課題時,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使用各種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真相”,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自我探索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夠讓學生得到能力提升。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升社會責任感
生物學科的實質是生命,其不止是一門科學課程,更是一門實踐課程,因此,在進行生物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在講解“細胞的衰老與凋亡”一課時,可利用人從嬰兒生長變化成老人的過程,來對比細胞的一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從而教會學生關愛生命,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結 語
素質教育是現今的教育目標,而素質教育的重點是核心素養。生物是與人息息相關的學科,因此,可將核心素養融入到生物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學習生物、感悟生命的同時,獲得與自身發展、社會發展相關的能力和品格,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旭光.新時期如何培養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J].黑河教育,2019,1(10):41-42.
[2] 王佩妮.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概念與核心素養[J].新智慧,2019,1(3):87.
[3] 馬小云.探究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數碼設計(上),2018,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