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月紅
摘?要:數學一直是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學科,會綜合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難度顯然是過高的,如果脫離了現實生活,那么小學生是根本無法內化數學道理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秉承著生活化教學思想實施數學教育,且必須要圍繞小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否則難以起到啟思效果。本文將客觀分析數學學科應該如何實現生活化改革,讓每一個小學生都喜歡學數學。
關鍵詞:生活教育思想;小學數學;滲透策略
從現實角度來看,數學知識的應用極為廣泛,除了我們熟悉的生活化應用之外,學好數學同樣也是讓學生在未來順利學好自然科學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的基本知識儲備。所以在近些年來,數學教育受到了廣泛關注。那么,針對小學生,數學教師又應該如何順利實施生活化數學教育輔導活動,以便讓學生及時內化、運用數學知識,使其真正實現長遠發展呢?下面,本文將對此進行介紹:
一、以生活問題導入數學知識,讓學生產生親切感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這一點,在數學教育活動中的表現尤為明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經常因為數學知識過于抽象而產生不知所云的感覺。雖然他們難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卻能從方方面面展現出來,而這也就讓許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小學生的心思十分單純,如果他們不喜歡學數學,那么也就很難自主學習數學知識,在課堂上開小差、隨意走動、做其他與數學學習無關的事情也隨處可見。因此,既然要以生活教育思想來改善數學教學效果,那么我們首先就應該嘗試利用生活問題來導入數學知識,以便讓小學生及時產生熟悉感、親切感。當小學生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時,也就能自發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無形中則可促使小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就如在“做家務”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由此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為了宴請賓客,小明主動提出要與媽媽一起做家務,媽媽也為小明布置了明確的家務工作,要求小明擺放碗筷。現在一共要來三位客人,加上小明與媽媽,需要擺出五副碗筷,請問小明要準備多少根筷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知道每個人都需要使用兩根筷子,所以列出了“2+2+2+2+2”這個算式,通過認真計算得出了“10”這個結果。對此,筆者就順勢引導學生學習了乘法的概念,告訴學生乘法就是相同的數字連加。對照這個乘法概念,學生也可有效調整算式,將“2+2+2+2+2”寫成“2×5”,但是學生卻并不了解關于2的乘法口訣。于是,筆者就據此引導學生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使其認真背誦,自主解題。實踐證明,通過生活情境,本班學生可以切實實現自主學習,也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
二、以生活實例驗證數學知識,讓學生準確理解
要想真正學會學數學,單純識記數學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記憶能力、認知能力普遍很差,雖然看似好像理解了數學知識的意思,但是實則處于膚淺認知狀態,一旦變動題目條件,或者改變說法,都很容易出現認知問題。但是,小學生同時也缺乏一定的行為自制力,不能自覺接受習題訓練。對此,教師也應該嘗試利用生活化資源組織問題探究活動,讓小學生及時運用數學所學知識,使其能夠逐步內化數學概念,也能使其體會通過學習成功解題的成就感。這樣一來,也可直接鼓舞小學生,有可能會使其逐步形成數學學習興趣。
就如在“小樹有多少棵”一課教學中,本班學生則可通過新知探究了解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算法,由此實現更新數學知識結構,進一步鍛煉自己的數學計算能力。為了讓學生順利利用本課知識解決問題,且能切實積累有效運算經驗,筆者就設計了如下生活化數學問題:老師為了獎勵同學們,購買了價值為5元的筆記本,現在要購買50個,請問需要花多少錢?學校準備購買100斤的蔬菜,每一斤蔬菜的單價為3元,請問現在需要花費多少錢?這些購物問題可以直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歷,促使學生自主回憶乘法算理,利用本課新知得出各個問題的答案。如此,則可促使本班學生自覺參與數學運算練習活動,更易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使其自主解題。當然,學生也可自主回憶現實生活中需要利用數與代數知識才能解決問題的真實經歷,自主編題、相互提問。
三、以生活實踐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牢固記憶
實施生活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做法便是要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活動,尤其是在小學學校的數學教育活動中,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生活數學的教育目的本身便是讓小學生掌握關鍵的生活能力,使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所以數學本身就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教師要積極組織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使其能夠自主遷移、內化數學概念,由此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如此,也可直接讓小學生靜心學習,使其漸漸形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
就如在“花邊有多長”一課教學中,本班學生則可自主學習計算圖形周長的正確方法,使用長度測量單位準確描述物體的長度。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主應用數學知識,筆者就設計了一輪生活實踐活動:請測量生活中周長最大的圖形,使用合適的測量工具計算圖形長度,記錄測量過程。這就可直接驅動學生,使其主動將數學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之中,有利于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欣賞能力,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再如,在“年、月、日”一課教學中,筆者則鼓勵本班學生自主設計年歷,標注我國傳統節日的日期、家人的生日、班集體重大活動組織日期等,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利用年歷去記錄生活、記錄幸福。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環境內學習數學知識,無形中則可深刻記憶數學道理,直接優化學生的生活能力,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影響深遠。
總而言之,在現實環境下,數學教育必然需要展開生活化改革活動,且必須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小學生能夠自主內化數學知識,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做準備。因此,教師要以生活資源導入數學教育活動,用生活資源解釋數學概念、展現數學道理,再以豐富的生活問題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數學知識,組織學生參與生活實踐活動,將數學真正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小學生能夠積累有效的數學學習經驗,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王晶玲.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劉園園. 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的問題研究[D].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