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甄宏
摘 ?要:在學生任何科目的學習過程中,都不要過于死板地去記憶知識要點,學生在初中階段和小學階段中想象力是最豐富的一個階段,教師在對學生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多采用發散性的思維教學模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也有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解答數學題目,需要學生可以聯系知識進行創新性研究和解答,數學學科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判斷。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課堂;創新意識;隨機提問互動;小組自由交流;鼓勵一題多解
創新意識能力的建設也是在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學生一定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在好的學習方法下,學習的效率才會越來越高,教師要多提倡學生解題采用創新型學習的解決方法,這不僅能對學生之后的學科學習加深印象打好基礎外,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更有利,尤其體現在課堂效率方面,教師可以將授課知識點利用課堂剩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所以要積極推動創新化課堂模式的改革。
一、隨機提問開展互動
創新意識是學生在探索知識中,從所學內容和題目中建立起來的靈感,教師多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表達的過程中學生也在思考和研究,在被提問緊急的情況下,學生會間接性地開發思維去考慮問題,這也是比較典型的創新性思維行為。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隨機進行抽查,沒必要提前進行說明,在學生最沒有準備的情況下,也是學生最容易思維發散應用的關鍵時刻。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個性,因為學生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是不同的,存在差異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激勵學生的上進心。
例如,在教師教學“有理數的乘除法”這一課時的時候,在本課時學習之前,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這個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思考加減法和乘除運算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可以隨機進行抽查提問。一方面以便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回答中擴散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將運算方法簡單化講解,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借助多媒體軟件出題目,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并及時講解,讓學生可以對知識的學習趁熱打鐵應用起來。
二、小組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在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是不相同的,正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這些差異,學生可以進行想法的溝通和交流,在溝通過程中會不斷有新的想法涌現。創新思維的能力都是學生自己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探索和鍛煉出來的,探索式的課堂設計理念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讓學生自己可以身臨其中去想到一些解決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創新解題能力。小組合作的進行也要在不違反課堂秩序下進行,遵守課堂紀律是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在教師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這一課時的時候,本課時要求學生可以根據全等三角形題目條件,掌握判定定理進行論證解答。教師先對學生講解判定定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再通過課本上的例題來讓學生進行知識交流。將學生和他們的同桌成為一組,共同對例題進行分析和研究,讓學生抓住三角形特點進行答題。證明題的解決方法不統一,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合理化證明就是正確的,數學學習本來就是對數字和圖形探索的一個過程,鼓勵學生交流討論出更多的解題方案。
三、鼓勵學生一題多解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可以從布置任務和完成作業中督促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和發現學生的數學能力。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可以在數學思維中辯證看待問題,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因材施教教育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帶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課下也要多加數學練習,數學題目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再去解答,讓學生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盲目地為了答題而學習。
例如,在教師教學“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這一課時的時候,學生在之前學習的都是規則的圖形計算,對于不規則的圖形有些知識學生還是模糊的。對于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探索并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去對圖形進行觀察,教師可以準備三角形和量角器進行測量,最后利用數學的轉化思想進行總結。教師可以再與學生進行溝通,鼓勵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方法和技巧論證內角和計算公式。在課后教師及時布置課后習題,進行及時的練習和學習。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教學的要求下,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要從知識系統化教學進行開展,讓學生在課堂有更多的體驗和參與的機會,這樣學生才有獲得創新思維的機遇。讓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去解決課本中的問題,將生活中的創新性思維融入在數學題目中,學生可以在兩者相互轉換中尋找解題的方向。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和質疑,在師生共同探索中尋找最佳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李婧.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周刊,2014(07).
[2]邢志剛.淺談初中數學創新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