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榆
摘?要:新課改的宗旨和理念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多站在自身角度設計教學,極大地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這一客觀事實,因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成效自然甚微。新課改實施多年以來,主體性教學仍常被曲解或流于形式。因此,如何在教育教學中給予學生真正的主體權利,以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落實,理應成為現今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思考和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地位;興趣;合作;分層;自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人”為切入點,將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在生本理念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和主人,教師最大的作用和價值則體現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和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上。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生本理念應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教師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和提升自己,以突破傳統的“師本教育”模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注重興趣激發,運用靈活導入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激勵學生保持較佳的心理狀態并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基于小學生愛玩好動、求新求異的心理較強,教師應善于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型靈活選取導入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梅花魂》這篇課文之初,我先是向學生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花中四君子是什么嗎?”學生答道:“梅、蘭、竹、菊。”接著,我繼續說道:“因為梅花堅強孤傲,蘭花清雅空幽,竹子堅貞不屈,菊花淡雅清麗,所以人們都說——傲梅、幽蘭、堅竹、淡菊。其實,花中四君子代表了中國歷代文人最為推崇的精神品質,因此,吟詠它們的詩詞也特別多。”隨后,我利用課件出示了陸游的《詠梅》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讓學生讀一讀,再說一說自己平時還積累了哪些有關梅花的詩句。接下來,我順勢引出了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梅花有關的動人故事。”如此導入,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二、倡導合作學習,強化主動參與
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落實離不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但教師的主導不等同于“滿堂灌”,教師要舍得放手,舍得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明確自身職責和義務的前提下,積極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自主感知感悟文本,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
以《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我先是讓學生整體感知了文本,并說一說課文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在學生簡要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讓學生分小組就以下問題展開交流探討:1.文中哪些部分是詳寫,哪些部分是略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在收獲節上,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試用自己的話概括。3.重點讀父親的話,思考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父親僅僅是在說花生嗎?父親希望我們學習花生什么?4.作者為什么以“落花生”為筆名,文章為什么以“落花生”做題目?在學生對文本進行品析的過程中,我鼓勵各小組之間對比答案。如此,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而且還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三、結合個性差異,設置分層目標
如今新課改再次強調了因材施教在語文教學中的貫徹落實。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精神,教師必須始終保持教學理念的先進性,結合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顯示出的差異化特征設置分層教學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實現自我發展,這才是學生主體性最為完整的體現。
在學生預習《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時,我要求低層次學生根據導學案和課后注釋理解文章內容,并通過反復誦讀將課文讀通順;要求中層次和高層次學生搜集孔子的相關資料,如主要成就、軼事典故、思想觀點等。在課堂上,我先讓低層次學生朗讀了課文。之后,我針對文章的重點字詞為中層次學生提出了幾個基礎性問題,并將學生的回答板書在了黑板上,然后讓全班學生抄下來,以使學生獲得滿滿的成就感。之后,我讓高層次學生展示了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并談一談自己從這篇課文中獲得了什么啟示。如此,通過分層教學,不僅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兼顧了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
四、加強方法指導,形成自學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想有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學什么、怎樣學,要讓學生有目的地學、有所為地學。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發展潛力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和了解,繼而根據學生的特點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平日里,我時常會帶學生總結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知識點。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會幫助學生總結標題的作用、細節描寫的好處、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模板等等,這樣學生在做閱讀理解時便可以更輕松。此外,我還教了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課前預習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作者及背景介紹、字詞積累、內容理解。以“內容理解”為例,我要求學生將課文通讀兩遍,然后根據不同的文體,有針對性地梳理其內容。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生不僅提前感知了新知,而且有利于發展思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為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教師就必須在觀念上破除“好為人師”的思維習慣,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合作學習機會、實施分層異步教學、加強自學方法指導等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主發展空間,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耿華輝.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主體發展路徑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34):340-342.
[2]崔紅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數碼設計,2017,6(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