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先桃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雖然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比較枯燥,但小學數學的教學對小學生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一般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缺乏足夠的耐心去理解數學知識。所以要利用小學生好奇心重、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主動且愉快地學習,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段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引言:
興趣永遠都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于教師的課程沒有興趣,即便教師如何努力,教學效率永遠都非常低。由于數學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導致學生們的學習興致不高。為此,教師理應從興趣層面入手,促使學生們逐漸轉變自身態度。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數學教師要重新制定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側重點,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教材中的知識,而且還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很強的積極性。教師要在幫助學生打牢數學基礎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得以提高。其次,教師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利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體驗到學習過程的輕松愉悅。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基于興趣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單純地進行知識教學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熟悉的事情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活動情境,并將活動情境中角色分配給每一個學生,讓其在輕松愉快的活動當中學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根據教學內容編制“同學去商場買東西”的情境活動,把練習題都設置成商場中發生的事情,售貨員和顧客分別由教師和學生扮演,商場里售貨員給小朋友講解元、角、分的進率,教他們認識人民幣,然后再設計付款環節。比如付款金額為5元6角、10元8角、27元3角時需要幾張人民幣等等,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與交流并給出正確答案。學生的思維發展依賴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剛從自由自在的生活變成接受正規教育階段,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技巧,恰當地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游戲競賽活動
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做游戲,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一特點讓其對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在學習數字的認識時,授課前先進行搶凳子游戲來進行導入。選6名學生圍繞著5個凳子轉圈,剩下的學生唱歌,老師進行指揮,當歌聲停止時6名學生奮力爭搶屬于自己的座位,最后看哪一名學生的反應最快。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們直觀地了解到數字多少的概念,并且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在練習“20以內加減法”時,開展郵遞員游戲:森林住著很多小動物,每家都有一個小小的信箱,小猴子是森林里的郵遞員。但這周小猴子生病了,需要同學們替小猴子將信封投到各家各戶,小兔子家2封,小狗家5封,小豬家3封,小牛家1封,小馬家1封,大象家2封。然后給每個同學發一個信封,讓其自由組合進行投遞。通過游戲方式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并且充滿興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依靠分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優秀的團隊能夠促使內部所有成員都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做到合理分配,盡可能確保每一組學生的性格能夠互補,而且每組之間的成績差異不大。每當提出問題的時候,便可以鼓勵同組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探究答案。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一定的引導,甚至有時還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給予其適當的點撥。例如:在進行《除法》知識學習的時候,筆者嘗試開展分蘋果的活動,給予每一個小組一定數量的蘋果模型,讓其按照給出的條件進行分類,并利用數學公式進行表達。除法是小學低年級中的難點知識,如果單純讓學生們獨立思考,一些思維較為敏捷的學生往往能夠跟上教師的思路,而一些邏輯思維較差的學生則會變得壓力很大。而采取分組的形式之后,大家彼此互相幫助,共同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而做到共同提高。長此以往,學生們便會轉變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態度,由原本的排斥逐漸變成喜歡,進而能夠自主投入到知識學習之中。
結束語: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小學低段教學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促進教學成效提升的有效保障。因此,廣大的小學低段數學教師需要樹立更加科學的觀念和思想,從小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構建趣味數學教學,從而有效激發起低段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孟春霞.新時期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分析[J].才智,2019(24):104.
[2]李艷芳.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的興趣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17):111.
[3]康玉華.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