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 要]由于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縝密的邏輯性,而中職學生本身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佳,學習數學難度較大.教師可設計一系列問題串,以問題為驅動開展中職數學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問題驅動;中職數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 ?G633.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0)32-0009-03
對于多數中職學生來說,學習數學難度較大.筆者認為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一是學生本身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佳;二是不少教師墨守成規,很少轉變觀念,很少研究新教法,不能有效地利用課堂.因此,教師最需要做的是不斷地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盡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案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此方案不同于傳統教學,要求設計一系列問題鏈,由問題觸發靈感,驅動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設計理論
問題驅動的教學理論要求教學的整個過程順著問題展開,教學目標由問題引出,教學過程由問題激活,教學質量由問題表現,整個過程要緊緊圍繞問題并基于問題解決來設計.問題及問題解決是教學設計的邏輯生長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源泉和動力.
數學的真正組成部分就是問題和解.數學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好”的問題.因而好的數學教學設計應實現數學知識問題化,數學問題情境化和問題情境經驗化.
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包括外顯的數學知識性問題和內隱的數學概念以及數學活動經驗等生成性問題.在數學教學中既要使數學知識問題化,又要使數學問題意義化、形式化.借助問題把知識間的內在邏輯理順連通,使學生的知識思維沿著問題“螺旋式”上升,從而完成知識的學習與理解.
問題是數學教學方向和動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好的問題能夠啟迪思維,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化思維過程,從而產生創造性思維.通過不斷地思考、探究,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二、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筆者所選教材為《數學(基礎模塊)》(高教版),本節課為教材第5章《三角函數》第4節中的第一部分內容.在學習本節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各象限角的三角函數值的正負號取法等內容.學生對三角函數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知識基礎.本節課的知識是上述內容的繼續,也是后續課程的必要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將在三角函數研究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而基本關系式是三個三角函數的紐帶,為今后三角函數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二)教學目標
1.通過三角函數定義,導出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
2.中職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主要應用是求值,能做到知一求二.
3.通過同角三角函數關系的應用使學生養成探究、分析的習慣,樹立分類討論、轉化與化歸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問題1:上面的表格你能填一填嗎?根據上面的表格能否得出同一個角[α]的三個三角函數之間有一些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簡潔明了地從特殊值體會基本關系式,降低難度,激發興趣,啟迪思維.表格的設計,一是給學生以直觀感受,二是復習原有的知識,檢查學生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鞏固基礎.
2.新課探索
問題2:上節課我們已學習了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如圖1所示,任意角[α]的三角函數是如何定義的呢?
三、教學設計的幾點反思
第一,教學設計要立足于學生實際.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較差,教案的設計要結合他們的特點,習題難度要適中,易于理解.不然將無謂增加學生負擔,打擊學生自信心,從而無法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本設計中避免了難題、怪題,以基本題型為主,使學生易于掌握,方便改編,增強學生信心,調動學生積極性.
第二,任何科學研究都要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科學問題都是由問題驅動的.本次教學設計的主線是用問題來引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串推動整個知識的教學.筆者從已有知識點的復習鞏固入手,激發靈感火花,猜想基本關系式,繼而運用已有知識求證基本關系式,進而再從既定關系式轉到實例運用,最后讓學生創造性地編題、講題,由簡到繁,層層遞進.讓學生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體會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等思想.教學中,筆者努力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促進思維活動的開展,完成知識的學習積累.
第三,在教學最后的互動環節,筆者加入了變式教學的嘗試. 一堂好課應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無疑削弱了學生的這個地位,如果學生只會依樣畫葫蘆地解題,缺乏主動求變的能力,會造成實際教學效率的低下,效果不佳.因此,這類教育目前正在被摒棄.而采用變式教學模式,教師將變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探討的問題由教師引發,進展由學生決定,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
鑒于本節課的內容在后期學習的重要性,筆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所舉例題的方法,故筆者采用了變式教學.不同以往,在本次互動活動中筆者希望學生主動求變,不論是變題設還是變問題,改編的權力將完全由學生自行把握.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根據內容編題、說題,從更高、更深的角度來理解知識,掌握思考方法.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王佩,趙思林.基于問題驅動的數學教學設計: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例[J].中學數學月刊,2017(10):17-20.
[2] ?李廣全,李尚志.數學(基礎模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