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向春
摘?要:高中政治教學中,生活與哲學的內容深度以及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給學生造成的理解壓力和給教師造成的教學負擔是最大的。特別是哲學的根本核心理論唯物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是面臨著非常大的阻力。因此,本文將針對哲學與生活這一部分的教學工作展開詳細研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唯物論;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高中生
一、學生學習唯物論遇到的問題
唯物論這一部分的知識異常重要,甚至可以說他是整個哲學與生活這本教材其他知識點的一個基礎。因為我們現在學習的哲學都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部分,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就是他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礎。所以這也就要求學生必須深刻學習并熟練掌握唯物論的相關知識。而當下階段在學習唯物論的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對于物質的認識不夠深刻。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中指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這也是該理論的核心依據。但是學生對“物質”這兩個字的概念認識顯然不夠深刻,這也主要是由于學生受長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影響。學生所理解的物質就是一個客觀的物品或一個物體,很難把一個抽象的東西理解為物質,甚至在極個別學生看來,把抽象的東西理解為一種物質,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方法。學生對物質這個概念不能做到準確掌握,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便會顯得非常艱難。第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待優化。我們從傳統的文科理科角度劃分來看政治課程,它無疑是一門文科。而針對文科知識的掌握,很多教師采用的都是要求學生背誦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在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過程中能起到明顯效果,但是在哲學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這主要是因為哲學這一部分的知識比較抽象,如果學生死記硬背,那么即便背會了書上的相關理論,也很難在實際的解題環節將這些理論靈活應用。而另一個方面,哲學教材上的一些名詞雖然與現實生活中的名詞是相同的,但是從生活中和哲學上給一個相同的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物質這個概念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而要求他們死記硬背,這就導致了整體的教學成果并不理想。
二、提升唯物論教學效率的建議
針對為無論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給教師提供了提升此部分教學效率的一般建議。
首先,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深度,針對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進行針對性講解。在哲學這本教材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這些概念可以類接下來學習新知識打上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首次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實現教學深度的挖掘,針對一些重點概念向學生做出專業化講解。例如唯物論中關于物質這個名詞的概念解釋,教師可以向學生作如下講述:“同學們,哲學角度的物質和我們理解的一般的物質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認為的物質就是一種具體的物體,比如一個水杯、一個蘋果等。但是在哲學角度來看,物質不僅包括這種具體的可見的物體,同時也還包括一些比較抽象的物體。例如班級上的某位同學在去年時,學習成績非常不好,大家對他的印象也很一般。但是這名同學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并在今年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大家對他的印象也逐漸轉變了。我們大家對他的印象逐漸轉變,是不是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呢?他自身表現出的這種變化雖然沒有具體的形態,但是也屬于一種物質。也正是因為這種物質,才導致了我們對他態度轉變的意識。所以說,物質決定意識。”教師在講解物質這個概念的過程中,向全班同學列舉了相關的實例,這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調整教學方式,并指導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模式。教師在哲學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顯然是一種不合理的做法。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用理解性記憶逐步取代強制性記憶的學習方法。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書本知識的認知體系,訓練學生整理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的能力。而由于唯物論這一部分的知識內部彼此各個知識點的連續性都非常強,所以在教學工作進行時,教師可以用知識樹的方法把整個唯物論知識的主要脈絡呈現給學生。而當教學工作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自行整理出相關的知識框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會得到非常明顯的訓練與提升。
三、結束語
哲學與生活這本教材的教學難度很高,同樣也很容易給學生的學習工作帶來巨大壓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準確認識學生的學習問題并依據采取教學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勝德. 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考哲學試題探究[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2):176-178.
[2]黃巧云. 高中政治《哲學與生活》微課教學的實踐探究——以從化鄉土文化資源運用為例[J]. 新課程(下),201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