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成
摘 ?要:可持續發展觀是一個具有廣闊前瞻性意義的科學思想,是指在不影響后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現代人的發展需求。本文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與理論探索,從多個維度分析高中體育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
關鍵詞:高中體育;可持續發展觀;終身運動意識;培養策略
目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普及,以人為本、促使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漸漸深入人心。高中體育教師需據實調整教學形式與實施策略,以高中生的身體發育需求、身體承受能力、心理傾向等學情分析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實現自主運動,切實優化學生的運動心態,潛移默化地落實終身體育思想熏陶。
一、基于學生運動需求,調控體育項目強度
(一)課前備課要做好,預設合適的運動強度
高中體育教師則應重視課前備課,客觀分析學情特點,根據學生的身體發展潛能來調控運動目標的強度水平,以便逐步優化學生的自主運動意識,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習慣做準備。
以籃球運動中的“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教學為例,只有少數的男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出于興趣會參加籃球鍛煉活動,大多數學生則嚴重缺乏籃球運動經驗,并不了解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這一關鍵技術的動作要領與操作規范。因此,筆者就據此確定了本節課的課時目標:規范操作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這一投籃技術,動作要連貫、流暢;能夠在籃球場上使用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動作技術投籃,且投籃命中率要盡量達到50%以上。
(二)課中觀察要完善,據實調控運動節奏
當然,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完全準確地預設高中生的運動能力進步情況,且如果學生的運動狀態比較優良,那么則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明顯進步。這就需要高中體育教師展現出良好的教育機智,認真、細心地觀察學生在體育課上的運動表現。
在“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的課堂教學指導活動中,有的學生在操作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技術時,總是無法接牢球,而且在翻腕托球舉球時,高度也不理想。于是,筆者就直接降低了運動強度,以慢動作的方式演示了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分解投籃步驟,一步一個腳印地幫助學生掌握了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的規范動作,讓學生學會控制球、控制自己的身體。
二、基于學生的運動能力,體現以生為本思想
(一)利用微課構建翻轉課堂,引導學生自主運動
高中體育教師可嘗試利用微課來打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數字化視頻資源監督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運動,使其自主分析各個運動技能的操作技巧,初步培養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運動自覺性。
就如在“挺身式跳遠”技術教學中,筆者就嘗試將課前鍛煉、課中指導活動結合起來,以便切實發展學生的腰腹力量、下肢肌肉,逐步優化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為了切實培養學生的自主運動能力,筆者就圍繞挺身式跳遠的動作規范制作了一個微課,演示了挺身式跳遠的動作規范、發力技巧、身體配合情況等,結合語音講解與慢動作播放,總結出了挺身式跳遠的基本動作要點。接著,本班學生則可利用智能設備自主觀看視頻,認真學習挺身式跳遠的標準動作,根據個人需求重復觀看微課內容,以便切實改善自身的自主運動能力。
(二)通過合作實現經驗共享,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
高中體育教師要全面解放學生,利用課堂交流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使其及時展現自己的運動能力、優化個人運動智慧,為學生的終身運動積累成功經驗。
在“挺身式跳遠”技術教學中,由于本班學生在課前利用微課初步學習了挺身式跳遠的動作規范,也產生了一定的運動心得,所以筆者在體育課上組織了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認真分享彼此的運動經驗。其中,有一個小組的合作交流效果很好,且合作方式也很值得借鑒。在合作中,這個小組內部有一名成員首先提出本組成員要輪流演示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的建議,以便通過動作觀察、操作經驗總結挺身式跳遠的規范動作與操作技術。
三、基于學生心理傾向,保護學生的運動情感
(一)創新體育鍛煉形式,體現寓教于樂思想
高中體育教師要及時創新體育鍛煉形式,主動采用一些趣味十足的教學形式,如游戲教學法、比賽教學法等等,讓學生愛上運動,為終身運動做準備。
如在“50米短跑”一課教學中,為了切實優化學生的運動情感,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短跑練習活動中,筆者就嘗試設計了一輪接力跑比賽活動,以50米為接力賽程,具體的分組與比賽規則為:每十名學生站成一個縱隊,分別在50米賽程的兩端;從左側開始,待比賽哨聲響起之后,左側學生縱隊的第一名學生則需拿著接力棒跑向右側的學生縱隊,站在第一位的學生則作為接力對象,待接到接力棒之后便朝著反方向奔跑。這就可以切實優化學生的運動心態,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運動,而且也可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更易于提高學生的短跑成績。
(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實時介入心理輔導
高中體育教師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實時介入心理輔導,逐步消除學生的負面運動情緒、不良心理,使其逐步產生終身運動意識,讓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
在體育課上,筆者會經常與學生交流、對話,以便及時輔導學生,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記得在一次長跑課上,本班有一名學生看起來十分焦慮、不安,而且一直緊握自己的手,打開一看,學生的手心也出汗了。原來,這個學生很害怕長跑,表示自己經常會在長跑時產生呼吸困難的生理反應,腿就像灌了鉛一樣抬不起來。對此,筆者就一直耐心安撫學生,告訴學生不要過度緊張、擔憂,而且允許學生在體力透支之前停止長跑。為了讓這個學生安心鍛煉,筆者還在一些關鍵節點陪著學生一起長跑,為學生加油打氣,幫助學生調整呼吸、調控跑步速度。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是實現體育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也將讓學生一生受益。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全面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引導學生實現長遠發展,切實優化體育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蘆江文.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運動自覺”意識的有效建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6):116+118.
[2]袁加新.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