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玲
摘要: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為主要切入點,研究問題聚焦在《社會體育概論》課程的學習路徑,重點探討以PBL為指導的學生學習行為、教學成效,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等問題。旨在發現PBL教學模式下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理論課學習路徑,試圖將研究成果應用到其他專業的其他課程,推動新形勢下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領域的改革,最終服務于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課程教學;應用研究;
PBL 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知識現在成了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手段,知識會隨著問題的不同發生變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近年來,我國社會體育發展十分迅速,在發展理念、組織形式、服務體系、管理制度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實現課程教學反映和引領社會發展的目標,本研究以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必修課《社會體育概論》課程為研究平臺,引入 PLB 教學法,在明確“概論”課程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基礎上,將 PBL 教學模式貫穿于整個課程內容體系,優化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和考核方式,更好地服務于新培養方案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養成等待、依靠老師的不良習慣,缺乏主動學習精神。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PBL 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及創新能力新型的教學模式。
采用PBL模式,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課堂內外的親身實踐和自主探究,既發展學生的體育理論認知,也促其形成“應用意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圍繞項目研究問題,開展課程改革實踐。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任務的安排、教學環節的設置等皆將PBL方法與之緊密結合,樹立“學生中心”理念,遵循認知的記住、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的階段性規律,創設問題情境,實施“課前閱讀、課中討論、課后練習”的學習模式,營造開放、探究的課堂氛圍,鼓勵個性化學習、合作學習,開展討論、爭論、頭腦風暴,提出自主觀點,錘煉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行知并進、自求自得”的素養。
延伸課堂范疇,形成綜合社會與校園、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資源的學習場景;注重知識更新,以新現象提出新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強調理論應用,形成溫故知新——現象問題化——親歷探究——概括遷移的思維遞進,訓練學生形成從體育現象中發現提煉問題能力,初具構建自主思維框架能力。
順利完成了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2017級239名學生的教學工作,結課考試實現優秀率占比20%(90分以上),良好率占比近38%(80-89分),中等成績占比30%(70-79分),及格分數段占比4%(60-69分),不及格占比8%(60分以下)。總體情況比較好,基本呈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狀態。這是讓人欣慰的數字,因為《社會體育概論》課程連續幾年不及格人數較多,按照項目設計,本輪考試側重增加試題的靈活性,同時在教學環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力求在分數上有所突破,整體看,達到了預期。
后續將不斷深化課程改革。以“學生中心”理念為引領,更新教學內容,推動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完善課程思政,爭取建成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進一步完善課程評價方式。結合教學模式改革,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借助網絡技術,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和價值的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黃永斌,譚福,鞠芳輝.基于情景平臺的經濟管理類PBL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6).
[2]我國深入推廣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路徑研究[J]. 張懿.當代體育科技. 2019(10).
[3]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發展的困惑與對策研究[J]. 楊洪.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8(10).
[4]體育產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研究[J]. 邱曉輝.當代體育科技. 2017(34).
[5]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平臺建設及運行管理研究[J].?寧小衛,王平波.湖北體育科技. 2017(08).
[6]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宋秋喜,紀霄峰,王敬茹,張甲.科技經濟導刊.2016(13).
基金項目:
沈陽體育學院教學委托課題:PBL教學模式在《社會體育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STJX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