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教育要培養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學校教育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學科教學要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但是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在傳統班級的數學教學中沒有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是幫助高中學生提高高中數學成績的有效途徑;文章探究在智慧課堂下如何指導高中學生在傳統班級的數學教學中進行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分享在智慧課堂下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實踐研究成果,把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劃分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課前“知識自學”、課內“知識內化”、課后“知識升華”五個階段,并介紹了各個階段的具體操作方法。
關鍵詞:智慧課堂;數學;個性化學習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認識世界;但是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師在傳統班級的數學教學中沒有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要求,壓抑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是幫助高中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文章探究如何指導高中學生在傳統班級的數學教學中進行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個性化學習是通過對特定學生的全方位評價發現和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為學生量身定制不同于別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讓學生有效地學習。
智慧課堂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所產生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情境化、智能化、互動化等特點;智慧課堂實現教學決策數據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創設有利于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更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
下面分享本人在智慧課堂下探究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成果。
一、 激發高中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智慧課堂給高一新生播放全國各地雙一流大學的簡介視頻,并邀請在雙一流大學就讀的師兄、師姐到學校分享大學學習和生活故事;同時對高一新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通過調查和測試,指導高一新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讓高一新生初步選定自己的目標大學和目標專業,并讓學生自己查詢目標大學和目標專業最近三年的調檔分數線,再把目標大學調檔分數線總分分解到各學科,制定學生各學科高考目標分數,讓新生找出自己的優勢學科和弱勢學科,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使高一新生充分認識到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只有學好數學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激發高一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從高一新生入學起,就向新生介紹高中數學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學習方法;組織新生觀看司馬紅麗老師主講的《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精髓》,觀后組織新生討論、交流數學學習經驗;同時向新生推薦清華、北大學子的學習方法:“都有一本錯題本,都有一本好題本,新課一定預習,先復習后作業,做作業要計時。”把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做錯題集等學習環節的操作流程印發給每一個學生。
1. 預習三要素:讀、寫、練。讀:通讀教材;寫:將模糊、有障礙、不明白之處書寫下來;練:做課后練習題。
2. 聽課:抓預習中不懂之處,跟老師思路走,當堂消化。
3. 作業:不復習不作業,不計時不作業,不檢查不作業,不小結不作業;做完作業要總結反思:自己學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經驗和教訓?
4. 復習三要素:想、查、說。
想:就是回想、回憶;查:就是查閱、查漏補缺;說:就是復述。
5. 錯題集要分為五部分:(1)原題;(2)錯因;(3)正確解法;(4)歸納、舉一反三;(5)每隔一個月再做一遍。
對新生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行跟蹤督查、個別指導落實到位,培養高一新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 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的策略
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包括課前“知識自學”、課內“知識內化”、課后“知識升華”三個階段。
(一)課前“知識自學”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不同學生個體差異的要求,制作10分鐘左右的課前“知識自學”資料發給學生;學生先自主學習“知識自學”資料,再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完成相應的課前練習,確認自己的疑難困惑所在,并及時將自己的疑難困惑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反饋給老師。
(二)課內“知識內化”
1. 根據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活動
根據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為學生量身定制不同于別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按照學生現有水平制定多層次教學目標,為學生營造個性化學習環境,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
首先,引導學生重視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通過典型例題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并能靈活應用數學概念解決問題。例如導數是微積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極其豐富的實際背景和廣泛的應用;學生要通過大量實例,經歷由平均變化率到瞬時變化率刻畫現實問題的過程,才能理解導數和導數的幾何意義,理解用曲線上某點處的切線近似代替這一點附近的曲線“以直代曲”這個微積分中的重要思想,才能靈活應用導數研究函數增減、變化快慢、極值、最大(小)等數學問題。
其次,對數學公式和定理的成立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能自己證明數學公式和定理,才能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數學公式和定理,才能靈活應用數學公式和定理解決數學問題。
最后,認真研究教材中的例題,學會審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分析解答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不僅要知道“可以這樣解”,還要知道“為什么可以這樣解”,熟悉掌握各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和規范解答。
2.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師向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之后,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或交流合作的方式進行問題解決;教師在尊重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3. 交流展示,綜合評價
學生在經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之后,將在學習活動中的收獲匯總、整理成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教師針對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或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點評;從而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實現共同進步。
(三)課后“知識升華”
1. 做好課外內容的延伸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思路不能僅限于課本,應該主動拓寬知識視野,進行適當的課外延伸,以充實知識系統。學生課外可以獲取各類網絡學習資料進行拓展學習,做到資源推送智能化,不同的學生給予推送不同的學習資源,學生還可以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及時與同學、教師交流討論;讓“后進生”學得了、能接受,讓“優等生”學得快、學得多、學得好,從而實現課內與課外的相互配合與促進,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所需要的數學,充分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
2. 設計個性化數學作業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數學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但是高中數學教師對高中數學作業的布置和評價很少考慮學生數學水平差異,一般都采取“一刀切”布置作業方式,全班學生都做同樣的作業,作業的效果十分有限。教師應該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設計個性化數學作業,分層布置作業;分別布置基礎性題目、拔高性題目、創造性題目,給予學生選擇做作業的余地。充分利用智慧課堂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的便利,進行網上布置作業,把基礎性題目、拔高性題目、創造性題目設計成三個不同難度的堡壘,讓學生用玩游戲的方式逐一攻關,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數學作業。學生通過智慧課堂平臺交數學作業,老師也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答疑并給予糾正;這樣既可以避免由于題目過難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滿足成績較好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齊頭并進,避免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在本學期“抗疫”困難時期,學校實行“停學不停課”,要求教師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只能通過智慧課堂平臺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答疑并給予糾正。實踐證明:開展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學生數學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3. 完善和鞏固所學知識并進行總結和反思
教師針對學生課前、課內、課后的學習情況,設計測試卷對學生進行測試;學生根據測驗結果,進行總結反思和查漏補缺;教師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做出補充性指導和針對性強化,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設計不同的課后拓展、課后反思等,進一步完善學習內化過程。為了利用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使不同的數學內容相互溝通,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水平,我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章內容,都要獨立繪制出本章節內容的知識網絡圖和思維導圖,構建本章節的知識體系,把學習到的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思想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與舊知識產生有意義的聯結,再次鞏固與內化所學的知識。
開展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的宗旨是: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在開展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力差異、學習興趣差異、適應性差異、生活經驗差異,構建高中數學個性化學習活動方案,發展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逐步形成適合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數學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李樹臣,莊志宏.正確認識核心素養強化核心素養教學[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2018(1).
作者簡介:
陸之鴻,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培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