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發揮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實施“課程思政”對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存在學生不夠重視、教師實施“課程思政”能力需要提升、學校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等問題。要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才能實現思政教育與課程融合,提升育人實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河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階段性成果。
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除思想政治理論課外,“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計算機文化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是高職院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開展教學改革,對于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易受外部不良思潮及文化影響。在“基礎”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能夠引導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其家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三觀”。
2)有利于提升學生法律素質。當前,部分大學生由于思想、心理的不成熟,法律意識淡漠,犯罪現象日益嚴重,尤其是網絡犯罪行為逐年增加,如網絡詐騙,網絡竊密,網上非法交易等。在“基礎”課教學中融入網絡安全,防止網絡犯罪等方面教育,能夠增強大學生法治意識,提升其法律素質。
3)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當前,計算機網絡中存在著許多誘惑,大學生心智尚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在“基礎”課中實施“課程思政”,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思維,形成辯證的思維方式,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
4)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在“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有利于培育高職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使其成長為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 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1)從學生層面看,部分學生認為專業課與思政教育是截然分開的,在“基礎”課中增加思政元素,導致他們產生了逆反心理,學習興趣減弱。
2)從教師層面看,“課程思政”作為新的教學理念,剛開始實施,“基礎”課教師普遍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培訓,實施“課程思政”的知識和能力都需要增強。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統一組織和規劃,大多數教師都是單打獨斗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導致教學實效性、針對性不夠強。
3)從學校層面看,“基礎”課“課程思政”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目前不夠規范。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處在試點階段,這就導致在“基礎”課“課程思政”實施中,缺乏頂層設計和規劃,不能從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備課授課、教學考核評價等全過程為“課程思政”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3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在“基礎”課教學中,筆者所在學校開展了“課程思政”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1)更新教學理念。樹立“大思政”理念。只教書不育人,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課程中融入思政,也是高校教師的根本任務。在“基礎”課程教學中,我們注重引導教師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挖掘課程思政資源, 使其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形成育人合力。樹立全方位教學理念。結合“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利用各個教學環節,調動課堂內外資源,通過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活動、課程實踐活動等方式,全方位進行“課程思政”教學。
2)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們以教研室為單位,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聯合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挖掘“基礎”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學生專業、教學內容和思政教育緊密結合,把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等價值引領貫穿教學全過程,對每一章節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具體見下表(以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文化基礎》(2018版)為例)
3)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討論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思政”教學實效性。比如,在講授“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這個內容時,我們采用了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每2-4人為一個小組,結合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搜集相關素材,制作反映我國各方面成就的ppt,進行課堂展示和匯報。既鍛煉了學生的ppt制作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激發了其愛國熱情。
4)完善教學考核。在教學中,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設置相應指標,將“人格品質、價值取向、團隊協作、集體觀念、奉獻精神、時間觀念”等考核指標納入學生課程考核標準,進一步完善了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思政”的積極性。
總之,在當前“大思政”背景下,要深挖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考核方式,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實現課程育人的
目標。
參考文獻
[1]史二穎.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284.
[2]周勝.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的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33):78.
[3]黃沙,路丕軍,穆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6):88.
作者簡介
董雨(1985-),女,漢族,河南唐河人,中專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