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山 徐志鵬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擴大,各行業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程度逐漸提升。目前,農業技術的推廣仍然存在部分問題,傳統的推廣方式無法保證推廣范圍和推廣質量。因此,相關技術人員借助互聯網技術就可以有效解決現階段的各類技術推廣問題,并能夠借助網絡平臺完善農業技術的各類數據,從而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促進生態化可持續性現代農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提出“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1-0155-01
引言: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逐漸提高,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減輕農業種植對環境的不良影響,農業技術研究人員和技術推廣人員就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目前,“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這一運營模式能夠幫助技術人員及時獲取最新農業生產數據信息,并利用計算機技術構建農業數據庫,農業生產者可以借助該平臺了解最新農業種植技術以及農產品銷售方式,從而提升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效率,減輕農業生產者的生產和銷售成本,促進現代化、生態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互聯網+”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1.1完善數據信息,提升農業技術參考性。目前,農業技術研究人員和相關信息搜集人員在開展日常工作時仍然采用傳統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低且工作質量不達標。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用互聯網平臺就可以有效解決各類工作問題。相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了解各區域農業市場和農業生產區域的信息,以及農業種植區域的土壤、氣象、病蟲害產生及防治情況,并借助計算機技術的數據庫應用完善農業技術數據系統,為后期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提供數據支持,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決策的參考價值。
1.2豐富交流平臺,擴大人才引進渠道。受到傳統農業技術研發模式的影響,現階段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仍然存在部分問題。由于數據搜集工作進度落后,研究人員所獲取的數據信息不具有時效性,這不利于技術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信息交流平臺,技術人員可以在信息交流平臺通過詢問和解答的方式了解農業生產和農業市場數據信息并擴大農業技術推廣范圍,同時,在互聯網平臺中進行技術交流還能夠推動跨區域農業技術的應用。此外,相關人員還可以在互聯網平臺中及時引入相關技術人才,從而提升農業技術研發及推廣團隊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
1.3保證技術推廣,增強農業種植科學性。受到區域因素的限制,部分農業生產者無法及時了解最新農業種植信息,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環節中仍然在使用傳統的生產、銷售模式,這不利于提升農產品質量和農民的基本收益,無法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村相關技術人員就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該在相關網站中定期分享農業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最新農業技術,并開通咨詢服務,及時幫助相關人員解決農業種植問題。同時,農村農業技術人員也應該根據網站中的農業技術和農民生產中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技術指導工作,從而保證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1]。
2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發展前景
2.1完善農業數據,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隨著“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發展,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趨于完整。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和地區政府部門在“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應用過程中還應該做到積極引導和監督,結合地區農業生產需求組織相關的農業技術學習活動,保證農業生產者的基本農業生產技術水平達標。同時,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實行“互聯網+”農業推廣模式還能夠促進現代化農業體系的構建,在該技術的引導下,農業生產者可以及時了解現代化農業管理技術和農產品種植技術,并了解農產品網絡銷售模式,從而減輕農民在各環節的生產負擔,降低農業生產投資成本,保障農民的生產利益[2]。
2.2推廣農業技術,促進生態化農業發展。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對種植環境的破壞性較強,部分農業生產者缺乏專業的農業生產知識,在生產過程中錯誤使用種植土地,降低了土壤的使用壽命。同時,在燃燒處理農用地膜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有害氣體,危害了人體健康和空氣。因此,相關技術人員利用互聯網平臺分享農業種植技術以及農業種植用品的處理方法就可以及時解決上述問題,農業種植者也可以在互聯網平臺詢問有關農業技術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并利用互聯網平臺提高農業生產者的農業技術水平,從而在保證農業生產質量和數量達標的前提下推動生態化農業生產模式[3]。
2.3監督農業種植,增強農業種植智能化。天氣、土壤等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較大,為了增強農業種植效率,推動生態化、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農業技術研發人員和推廣人員就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分享現代農業生產設備的使用方式,以及分享降低自然因素對農業種植影響的方式。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區域開始實行機械化生產模式,這類生產模式能夠有效地節省種植和收割時間,但是該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農業生產者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實行智能化種植模式,利用網絡和計算機平臺監控農業種植活動,并提前了解自然因素對農業種植的影響程度,從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應對方案[4]。
2.4擴大銷售范圍,減少農產品銷售成本。除了上述發展前景外,農業技術人員還應該在相關平臺或者科普活動中向農業種植者分享現代化農產品銷售模式,幫助農民分析農產品銷售市場的相關數據信息和需求信息,引導農民學習網絡銷售方法,從而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減少農民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投資成本。
3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模式是完善農業技術以及農業種植相關數據的重要模式之一,農業技術研究人員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計算機技術,及時了解農業市場的各類信息,并利用數據庫和相關數據分析應用了解現階段農業發展方向和環境變更情況,從而制定出有效的農業發展計劃,提升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許永麗. 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 青海農技推廣, 2018(03):6-7.
[2]徐健. 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 山西農經, 2018(14):37-37.
[3]郝明賢, 孫涌棟.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淺述[J]. 當代人, 2018(024):289-289.
[4]胡彥奇. 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9(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