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開始引入更多創新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其中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建生動、有效的真實情境,可以促進學生相互合作和交流,傾聽與表達,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闡述了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探索了高中數學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互聯網技術;創新性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227-01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動了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步伐,是教學理念和方式在不斷創新的重要表現。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強調在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情況,引導他們在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創新思維能力,以此來實現智慧的成長。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課堂教學信息化的發展,重視對學生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
一、高中數學教學利用互聯網的優勢
在以互聯網技術為背景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不僅要開發更多的互聯網教學工具,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他們實際的學習情況來完善教學設計,為學生的智慧成長提供更多的優勢,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互聯網技術是當前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方式,不僅是因為它能夠提供比較豐富的資源,還因為能夠將聲、像和動畫文字進行結合,這對學生的教育非常有幫助。因為高中生正處于思維、智力等發展的重要階段,而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中的各種教學軟件和資源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靜止的書本以及深奧的數學知識定理用動畫或者五彩的圖像展示出來,也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信息技術衍生下的教學工具豐富多樣,比如多媒體作為使用最便捷、最普遍的網絡技術,在高中各科教育教學中進行引入是主要的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其次,互聯網技術的資源更加豐富,能夠為教師研究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的形式和內容提供充足的依據,以提高對教學過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還能夠構建更加豐富的游戲情景,以促進高中生想象力的提升 。
二、基于互聯網技術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學創新策略
(一)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教學的具體性
高中數學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要求較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簡單形象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規律。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軟件將一些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結合圖像、動畫等方式促進學生對相關的數學規律進行研究和探索,提高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中第五章《三角函數》時,該章節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有關三角函數知識,正弦函數、余弦函數以及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軟件模擬函數圖像制作的方式,通過展示不同變量的函數圖像引導學生對探索函數的性質,總結函數的規律,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基本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作圖軟件快速地作出函數圖像,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避免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黑板上進行作圖,還能夠提高圖像的準確率,便于學生更加精準地分析圖像性質,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互聯網技術培養數學思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為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問題,運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合適的探究情境,通過豐富的現代化教育軟件構建探索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第六章《平面向量》的知識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教學的目標,需要讓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位移合成規律,掌握向量計算方式,還要用平面向量的坐標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向量的應用方法。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軟件展示平面向量的概念,用軟件制作向量加減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展示向量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向量的相關概念,提升教學的效果。接著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軟件制作一個出題的系統,根據學生完成情況不斷增加題目的難度,促進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在不斷挑戰和突破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成長,提升數學素養。
(三)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方式
在高中教學數學中,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有效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比如在學習了有關概率的知識后,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探究活動:用模擬方法估計圓周率的值。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有關圓周率的相關資料,展示一些對圓周率研究的過程。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計算機來模擬這樣一個任務:向正方形中隨機地撒出不同數量的芝麻,統計在圓內的芝麻數量和落在正方形內的芝麻數量,然后利用計算機軟件來估算面積之比,從而求得π的近似值。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計算機研究和設計出更多的模擬方案,并且將模擬的理論、過程以及完成報告填寫完整,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索能力。另外在使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研究傳統教學方案的優勢,將其融入到現代教育發展中,提高課堂的優越性,真正發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創新性教學需要教師積極引入信息技術的優勢,從教學的資源和方式上進行不斷創新。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成長為目的,幫助他們增長智慧,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有效問題的引導和探究環境的創建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此論文系課題“互聯網+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研究參評論文。
【參考文獻】
[1]黎廷湖. 減負提質——關于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2):0080-0080.
[2]陳龍賢. 關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 好家長, 2018, 000(014):P.126-126.
作者單位
(湖南省桃江縣第一中學;湖南;桃江;41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