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容
摘? 要:基于文本之內容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此三大方面要素質量之于文本質量的重要影響作用,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理念下,在“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的原則下,則可將提升寫作能力的寫作施教方向定位為:文本內容選材的觀察與方法的學習、謀篇布局形態的模仿與方法的學習、遣詞造句成果的累積與方法的學習此三大方面。以終建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如何以讀寫結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理論和實踐體系,而促學生讀寫能力和水平的同步、切實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寫作能力提升
“寫作”由于其對寫作主體語言、思想、情感、技能的綜合考察性、加之寫作課相較于閱讀課的少量及教師不走心、不系統的教學狀態,而為語文水平還相對較低的小學生的一大學習難點。基于此,再基于對課內文本作為“優質寫作成果”的本質的認識,“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讀寫教學理念便應運而生。而對具體“結合點”、“促發點”的確立則可基于影響文本寫作質量的三要素而同樣定位為:內容選材、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但以“提升寫作能力”為目的,對此三點的學習則當不僅為單純的觀察、模仿和累積,而亦當涉及到方法的學習,以實現“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一、文本內容選材的觀察與方法的學習
“內容選材”是寫作活動所需考慮的關于“寫什么”的第一要素和問題。基于小學生還不尚豐富的生活閱歷與認知累積,這里的內容選材則不必新穎、但必得源于其真實的經歷或見聞、基于其真摯的內心體驗和感動。對于這一點,在“以讀促寫”理念下,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回觀所呈的課內優質文本,對其內容和選材進行獨立性看待和觀察,并在“授之以漁”的原則下引導其提煉選擇內容選材的方法,而后通過相應的練習落實此方法、鍛煉其選材、選內容的能力。
例如:“選材”是日記寫作中最令同學們頭疼的一件事,因為其不知道寫什么,也即缺乏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意識和感受精神。基于此,我則引其回觀所學課內文本的寫作選材,其文體雖非日記,但并不影響對其選材方向和內容的借鑒。如,冰心《繁星(七一)》對一個場景的敘述、《繁星(一五九)》類比鳥兒與巢而對母愛的歌頌、《貓》、《母雞》、《白鵝》之對動物朋友的介紹,或者是《巨人的花園》之對想象的呈現......這些選材并不新穎,但卻皆源于作者的生活見聞、皆發于作者的真情實感,而皆為可供學生日記寫作選材借鑒之源。除此,基于在大方向“選材”之后的“細節內容”的重要性,教師亦當引學生深入到文本內部,去提煉內容切入的“小視角”,如《白樺》一詩中的“在朦朧的寂靜中,玉立著這棵白樺,在燦燦的金暉里,閃著晶亮的雪花。”的詩句除卻對白樺的描述外,還細致地呈現了環境、甚至是光線的特點。由此,則可得出日記內容選材之法——善于細致地觀察、思考和體會生活及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加之之后的選材練習,同學們的日記內容選材能力則必會得到大幅提升。且對此細致觀察、思考和體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的具備亦將為學生的多元寫作及寫作熱愛情感的生成和維持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支持。
二、謀篇布局形態的模仿與方法的學習
繼對“寫什么”之“內容選材”的確立之后,關于“怎樣寫”的“謀篇布局”的問題便成為寫作主體在寫作活動進行中所需考慮的第二要素和問題。在“以讀促寫”的理念下,教師則可引學生去觀察、繼而模仿課內優質文本的結構形態,而后再在“授之以漁”的原則下引其去總結文本結構思路所應具備的特點及確立文本結構思路的方法。加之學生最后實際的謀篇布局實踐練習,其謀篇布局的意識和能力則必將得到提升。
例如,在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單元習作教學中,基于教材單元內容圍繞單元主題的“體系性”特征及單元內文本同樣以描寫動物為主題的事實,教師則恰可將單元內文本,如《貓》、《母雞》等的結構思路當作進行同主題寫作謀篇布局教學指導的素材。如,《貓》一文的結構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貓的性格古怪;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且第一部分內部又以“性格古怪”為中心而清晰地描述了“古怪”的四種表現。總之,整篇文章邏輯線清晰、層次分明,且亦抓住了貓的主要特征,使“貓”活靈活現。對此,我則先讓同學們在寫作練習中進行了模仿,如寫狗則亦分大狗、小狗兩部分,在大狗或者小狗部分則亦緊抓其特點而邏輯清晰地進行介紹。繼之此,則再引其總結謀篇布局的一般性方法和所需遵循的原則——在抓住表現重點的基礎上使結構完整、使邏輯清晰。加之在之后的每次寫作中皆對此原則強調和落實,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則漸將隨謀篇布局能力的提升而提升。
三、遣詞造句成果的累積與方法的學習
“謀篇布局”只謀文本的結構和思路框架,而用以填充此框架的內容的“遣詞造句”便當為寫作主體在寫作活動進行中所需考慮的第三要素和問題。在“以讀促寫”理念下,對寫作過程遣詞造句問題的處理則可通過累積文本中的遣詞造句成果、而后在“授之以漁”原則下學習其遣詞造句方法的途徑來實現。
例如,在寫景作文教學中,回歸《草原》一文去觀察其遣詞造句的形態和方式。如,寫草原上的羊群: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再如寫小丘: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再如寫河:遠遠地望見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對此中所用的如“無邊”、“繡上”、“渲染”、“勾勒”、“流入”等詞的鑒賞和累積、對此類語句的鑒賞和重復的誦讀、對此中共同所用的修辭手法的提煉和觀察,皆將促同學們詞匯量、表達法增加、促其語感提升。且基于此引導同學們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對修辭手法的運用,亦更將促成其對修辭寫作法的掌握,促其語言表達質量和寫作質量的升華。
總之,沿循上述“內容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思路、在“以讀促寫”理念下的對文本內每一寫作要素的學習和對其于寫作實際中的運用皆將構成學生在寫作水平上的一步步提升、寫作質量上的一級級進步,而當成為師生所長久堅持的事。
參考文獻:
[1]張志娟.讀寫結合? 以讀促寫——培養小學中高年級閱讀寫作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9,(36):75.
[2]顧艷.如何用讀寫結合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