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

【摘要】本文論述南寧市以命題研究帶動初中歷史教師素養提升的實踐,建議教研組以命題教研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通過命題研修帶動教師專業素養顯著提升、立足命題改革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命題研修 命題改革 核心素養 教師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41-02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關鍵在教師。只有歷史教師自身素養達標了,才有可能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2017年,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初中學業水平統一考試的實踐,筆者申報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四市同城中考評價視閾下初中歷史教師教學素養提升的課例研究”并獲得立項,開始了以命題研究帶動初中歷史教師素養提升的實踐探究。
一、以命題研究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
廣西屬于我國的邊疆民族地區,教育欠發達。薄弱學校里片面強調知識灌輸、知識記憶的初中歷史課堂比比皆是。多年來,為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與備考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在全市范圍內持續開展“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主題”的學科教研活動,現已成為一個教研品牌。在大多數情況下,初中歷史學科的教研活動是以“課例+講座+研討”三合一的模式進行,側重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但這樣的教研活動常常出現參加者眾而課堂改變少,或者教師認可教研引領的方向卻感嘆受條件限制課堂難有改變的尷尬局面。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師自身素養不高,對課題組提出的教學建議并不理解,固守“原因、過程、影響”的三段論教學,執著于知識點的落實;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師滿足于慣性教學,缺乏主動改變課堂的驅動力,畢竟改變是需要教師個人付出很多的精力。
如何尋找一個初中歷史教師比較容易接受的突破口,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改變我們的歷史課堂?在調研過程中,課題組發現初中歷史教師最關注中考試題怎么考,因為中考成績與初中歷史教師的切身利益相關。每次中考結束后,教師們討論試題的熱烈程度遠勝于課題組組織的其他教研活動。這給了課題組一個啟發:從教師的關注點入手,充分發揮中考試題的導向功能,通過對中考命題的研究帶動教師對課標的研究、對教材的研究、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以命題研修帶動教師專業素養顯著提升
(一)通過試題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
撰寫中考質量分析報告是教研員的一項重要工作。中考質量分析報告一般是由考試成績分析、考生答題情況分析、教學建議三大板塊內容構成。在中考質量分析會上,課題組發現歷史教師首先關注的是考試成績分析,尤其關注一分兩率以及自己所在學校的排名情況;其次關注的是教學建議,他們總是希望從教研員的教學建議中找尋明年備考的捷徑,卻總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回到片面強調碎片化記憶的怪圈。
問題出在哪?通過課堂診斷,課題組覺得根源在于教師不理解中考試題考查的能力要求。實際上,《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中考命題的唯一依據,學生在初中階段所需要了解的中外歷史的基本知識、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過歷史學習所收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都會通過中考試題呈現和考查。為此,課題組將中考質量分析中“考生答題情況”這個版塊做了適當的拓展,對每一道試題,首先分析其對應的課標要求是什么,命題者考查的意圖是什么,側重哪一種能力、素養的考查,應該如何答題,然后結合考生答題情況分析考生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缺陷,進而明確課堂教學應該如何改進才能適應考試的要求。
由于課題組每年都將試題分析作為中考質量分析的重點,以試題這一顯性的方式來解讀課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課標要求表述模糊、不易理解的缺陷,幫助教師厘清課標上識記、理解、運用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在試題上是如何考查的,引導教師理解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試題中呈現。這樣的操作方式,使中考試題對課堂教學的導向作用得到彰顯、放大,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達成課標要求奠定了基礎。
(二)通過命題培訓內化教學要求
除了依靠中考質量分析會的試題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明確教學方向,課題組認為,教師還是要經過命題實踐,才能將試題呈現的課標要求、教學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素養、教學能力,并付諸課堂實施。因為在命題過程中,教師需要細致思量考查角度的切入、情境的創設、材料的選取、問題的設置等,這些實踐能折射出教師的教育視野和教育素養。所以,命題能力應該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內容之一,命題培訓也應該成為課題組提升教師素養的常規教研工作之一。
課題組每年舉辦一次全市性的初中學科骨干教師命題培訓,培訓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訓與后續跟蹤輔導相結合。命題集中培訓側重于理論與命題規范性的講解,注重各種題型的具體命題技術的解讀。課題組認為,命題素養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修行過程。教師要把他所了解的命題技術與具體的命題情境相結合,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才能實現將教學要求內化的目標。為此,課題組十分注重集中培訓后的跟蹤輔導。
后續的跟蹤輔導分兩步走。首先要求教師完成集中培訓后,依然回到對歷年中考試題的分析上。運用所掌握的命題技術分析歷年中考試題,對命題的角度、材料的選取、設問的提出、考查的層次等再次展開細致的研究。引導教師試著從研究試題到評價試題,鼓勵教師將自己撰寫的試題評價推送到市級學科教研群供大家研討。其次是嘗試命題。從模擬(改造)試題到原創試題。對于大多數教師,課題組要求他們能做到改編試題即可,富有余力的教師,特別是市學科中心組的教師則要求其學會命制原創題。課題組還利用網絡定期開展試題命制研討活動,事先公告研討時間并上傳教師的作品,讓大家在指定的時間里集體研討和點評。
所謂“知易行難”,在研修的過程中,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堅持到最后,但總有一部分執著追求的教師會一直跟著課題組的培訓節奏走。經過一個月、一個學期或更長的時間,這些執著的修行者會逐步成長起來,成為期末質量監測和中考命題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