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萍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養以及價值觀念。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作了系列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課堂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觀念。這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數學學科學習中,不僅讓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取高分成績,而且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正確學習方式,鍛煉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還能避免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和無聊,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通過故事講解的方式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德育知識。將數學故事和德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抽象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求真務實的品質,領略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體會人類精神文化中的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教學活動中德育的滲透,合理地在數學人物故事、實踐活動、數學例題以及教學評價等中將德育滲透其中,將德育價值呈現出來。
一、在數學人物故事中滲透德育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從數學家角度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知識和數學史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和經過,并結合現代社會對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思考,教師適當對其進行引導,促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感悟,并珍惜時間,積極學習。例如,在教學《圓》這一單元時,其中“圓的周長”這一小節介紹了圓周率是在1500年前由我國古代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盡管他計算出圓周率值到第七位小數,但是比國外數學家至少早了1000年得出這樣精準的數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π的值,還要向學生介紹祖沖之的歷史,并讓學生了解到當時南北朝時期社會文明情況,體會祖沖之如何憑借自身嚴謹的鉆研精神、治學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獲取這樣的成功。
二、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現階段,學生的鋪張浪費情況日益嚴重,而勤儉節約作為中華美德,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形成這種節約意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之外,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形成勤儉節約的意識。在教材中增加了各種課程活動,通過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就需要把控時機,將德育滲透其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素養。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舊盒子以及長短不同的塑料條制作一個簡單的鐘表展示給學生,并要求每位學生回家利用家中的舊東西制作一個鐘表,并強調不能花錢去買鐘表,一定要親自動手制作。學生對這種舊物利用的實踐活動會產生興趣,并制造出各種各樣的鐘表,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制作的鐘表給予表揚和稱贊。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形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能夠做到廢物利用。
三、在數學教材例題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列舉出來的例題中,有些也包含德育價值,教師在對這些例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其中德育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教學《除數時兩位數的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讓學生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觸發學生的情感,然后與學生開展對話提問,并逐漸引出教材中的例題:
師:“假如學校組建環保小組,你們愿意參加嗎?”學生們都興趣高昂表示愿意參加,然后引導學生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師:“我們班級中有48名學生參加環保活動,每4個人組成一個環保小組,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生:可以組成多少個環保小組?
師:用之前學習過的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方式進行計算。(強調在筆算除法時,每次除后要養成比余數和除數大小的習慣)師:在我們班級的影響下,其他班級也加入到了環保的隊伍中,現在有168名學生加入到環保小組中,每組6名學生,可以分成多少組?(引導學生計算除數師兩位數的問題)師: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參加環保小組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出示問題“學校共有576名學生,每18人組成一個環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組?”(讓學生進行計算)在這些問題中,環保人數逐漸增多,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并熱愛勞動,養成勞動的習慣,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自覺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亂扔垃圾,形成節約意識,成為學校、生活中的小小環保人。
四、在數學教學評價中滲透德育
對于教學評價來說,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對下階段教學工作開展有一定導向作用。對于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而言,不存在評價指標,無法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但是教師可以盡可能在教學評價中,做出一些導向性的評價,引導學生德育發展,肯定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才能促使學生形成學習自信心,能夠向優秀學生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遵守紀律。在數學教學評價中滲透德育,教師意識到正面肯定評價的價值時,還要意識到學生出現的不恰當行為,要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了解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的原因。同時,當個別學生由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大失去學習興趣時,教師可以尋找問題的源頭,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進而一步步指引,讓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自我解決和處理,提升思維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關注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要關注其中的德育價值,在數學人物故事講解、數學實踐活動、教材立體以及教學評價中,科學合理地將德育融入其中,促使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提升數學德育教學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永萍.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9):25-26.
[2]于洪生.讓德育之“苗”在數學課堂“開花結果”——芻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J].讀寫算,2020(21):32.
[3]姜苗.讓德育之花在數學課堂上絢麗綻放——淺談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與德育的滲透[J].新智慧,20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