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月
摘要:十八大以來,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國家層面的戰略決策。要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建設就要不斷推進綠色金融。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區域經濟改革,山東省必須加快深入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目前來看,山東省綠色金融仍處于初級階段。本文主要從綠色金融工具、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等方面,對山東省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根據相應的發展目標提出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 綠色信貸 產業結構 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省經濟發展迅速,成就顯著,GDP一直位于各省前列,但急于發展經濟就忽視了生態環境,所以造成了當前較大的資源環境問題。推動綠色信貸的發展,更好地利用資本杠桿,對重污染、高耗能企業,要減少資金供給,分配更多資源用于發展傳統工業和改造新興綠色企業,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新舊動能轉換和調整產業結構可以提高經濟的增度,經濟發展需要換擋提速。現階段,山東發展的主要方向就是不斷深入新舊動能轉換,一同推進部署新舊動能轉換與生態環保。為保護生態和經濟不斷轉型,自2000年起,山東省對符合自身特色的循環經濟、綠色金融模式進行探索創新,山東省將用經濟和環境這兩個雙重指標來對區域發展進行綜合評價。現在綠色金融基本上已經融入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方面,綠色金融體系要健全完善,需要社會各界人士不斷的努力和支持。
一、山東省綠色金融發展歷程
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了改善生態、治理環境,實現環境和資源保護,政府有關部門加強了政策調控,關停“三高”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企業。與我國大多數省份一樣,山東省開始探索綠色金融,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決策要與生態環保相結合。實施綠色金融以來,明顯改善了環境質量,特別是空氣質量狀況。2019年,全省大部分地市的空氣質量有所提高,但部分大氣污染物與2018年相比有所增加。山東省各市要繼續加大綠色金融的發展強度,深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為實現全省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山東省綠色金融大致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2001年山東省頒布環保條例,提出要發展循環經濟,對生態保護加強建設;2005年山東省成為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省;2011年“十二五”規劃提出,更加重視生態環保、低碳降耗和減排節能。2013年5月,山東生態建設專項小組成立;2014年全省環境質量改善顯著,PM2.5平均濃度降低了16.3%,PM10平均濃度降低了11.3%;
2015年山東省綠色債務融資工具首次發行,實現零突破。發行綠色債券120億元,專門用于扶持綠色環保項目;2018年6月15日山東省綠色金融政策與環保產業重點項目銀企對接宣講會在濟南舉行。介紹了152個綠色項目,融資161億元,涉及相關投資420億元;
2018年6月19日山東省首支綠色發展基金在煙臺發行,首期規模17億元,主要投向環保綠色企業和低碳清潔產業;2019年9月貸款設立山東省綠色發展基金項目談判成功。該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一期規模17億元,由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具體實施。該項目有綠色金融領域首創、模式機制創新、貸款寬限期長、貸款利率低4個特點;2019年11月山東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推動魯南地區高質量快速發展。加強生態保護聯合防控及網絡化建設區域設施,實現區域協同平臺的創新建設;2019年12月為拓寬企業轉型升級融資渠道,加快全省能源結構優化,開展銀企對接活動。
二、山東省環境質量的改善狀況
山東省2019年11月,PM2.5平均濃度為51μg/,同比下降25.0%;PM10平均濃度為106μg/m3,同比下降8.6%;二氧化氮平均濃度為43μg/m3,同比下降8.5%;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25,同比下降13.4%。部分污染物指標有所上升。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數據顯示,威海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最高,為2.47;菏澤最差,為6.53。15個城市同比下降,其中威海上漲25.8%,為幅度最大的城市。為積極應對重污染空氣,將15個重點行業的企業環保績效評定為A、B、C三個等級,A級企業在重度污染期間,可自主實行減排措施;B級企業可少實施減排;C級企業應按最嚴要求實施減排。確定應急減排清單范圍,精準制定相應措施,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力度。
三、山東省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一)綠色信貸
發展綠色信貸是要促進各行業減排降能,把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等因素考慮到財務會計決策中,更加注重長遠發展和績效。山東省人民銀行為加強對綠色信貸的宏觀監控,實行專門的綠色信貸統計制度,加強綠色信貸的考核機制,提高審批效率。
山東省近年來,在綠色金融的發展與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2018年底,山東省綠色信貸余額為3140.36億元,據山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與年初相比,全省各金融機構發放的綠色貸款增長了323.7億元,增速為11.5%,比全省平均增速多1.9個百分點。在全省17個不同地市中,青島、濟南的綠色貸款余額為1000多億元,規模相對較大;煙臺、濰坊次之,為100多億元;其余城市綠色信貸水平較低。從增速來看,青島綠色信貸余額規模很高,增長速度也較快;威海綠色信貸規模僅次于煙臺,增速較快;菏澤、濱州、日照等地區因綠色信貸規模不大而有較快增速。
青島、威海、日照、煙臺四個城市位于山東省東部地區,綠色信貸發展整體水平較高,同比增速也較高;濟南、泰安、德州、濰坊、臨沂、淄博、濱州、東營、萊蕪九個地市位于山東省中部地區,除濟南、濰坊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00億元,其余七個地市綠色信貸發展水平均不高,萊蕪增速甚至為負;而位于山東省西部地區的聊城、棗莊、菏澤、濟寧四個城市,綠色信貸發展總體水平相對較低,同比增速也較低,聊城出現了較高的負增速。(注:本文數據取于2018年,所以為17地市。)
(二)綠色債券
山東省的綠色債券,是以綠色金融債為主。從數據統計情況來看,山東省綠色金融債券發行量位居全國前列,在全省債券發行規模中處于領先主導地位。一直到2018年底,山東省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40億元,滿足全省上百家重點綠色企業的資金需求,居全國前列。為滿足各方面的需求,綠色債券的發行已經逐步多樣化。截至2018年末,山東省發行各種綠色票據164.4億元。
(三)綠色保險
2013年以青島市為試點,推行強制環境責任險,至2016年底,環境污染責任險對青島的二百多家企業進行承保,保額共計5.1億元。2019年3月1日起施行《辦法》,山東省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逐步向全面推行、高排放企業強制投保與低環境風險企業自愿投保相結合、制定統一的保險條款、費率轉變。
四、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狀分析
2018年1月山東省設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1月12日印發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對相關機構職責、投資決策、資金融資、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出相應規定;引導各界資本對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投入,發揮資金杠桿作用。同年2月13日,頒布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加快對新興產業的統籌管理,對全省產業的布局加以調整,經濟形態加以創新。
2019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進入了關鍵時期。10月1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開始實行,要求按照相應規定的條例,精確找準新舊動能轉換中難點和突破點。11月2日《新舊動能轉換情況報告》發布,確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2018年全省新動能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的48%,比2016年增加9個百分點;“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較2016年增加了4.3個百分點,提高到25%左右。
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山東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18年GDP達到7.65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8.49%。在經濟結構上,山東省不同于其他省份,傳統產業比重過高。山東省經濟對低端制造業依賴較高、對資源能源過度消耗等多重因素的制約,競爭力與高水平省份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就需要全面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工程。大力推進綠色金融,既能促進我國傳統產業的優化,破解產能過剩,又能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綠色金融通過引導生產企業進行研究開發環保節能技術,限制高污染排放,使社會資本流向低碳經濟。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GDP達到71067.53億元,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累計增加5116.44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累計增加28310.92億元,增長2.6%;第三產業累計增加31671.57億元,增長8.7%。 第三產業累計增加相對更多,增速是第一產業近9倍,是第二產業的3.3倍。可以明顯看出,自2018年省政府聯合各大金融機構采取措施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項目以來,第三產業占比一直在增加;以高耗能、高污染為主要特征的第二產業增加值依然偏高,但增速在逐漸降低。2019年四個季度第一、第二產業增速不斷減小,第三產業仍能保持較高增速。與2018年末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三個產業增加值都明顯降低,但第四季度超過了2018年的增加值,也可以側面說明綠色金融發展短期內對經濟增長可能會有一定影響,但我們要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有促進的正向作用。
五、山東省綠色金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面臨的難題及對策
山東省綠色金融雖然有一定成效,但與其他發達省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現階段面臨的難題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綠色信貸信用體系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當前征信平臺獲取企業對環境影響的信息難度較大,使得金融機構實施信貸政策的過程具有一定難度,導致綠色信貸的規模難以快速擴大。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金融機構各部門溝通協調,但目前金融機構的內部組織比較復雜,信息獲取的成本較高,難以進行快速的有效溝通,導致有些信貸數據不具備權威性。普通信貸職員主要依靠主觀判斷,準確認定綠色項目的能力不足。
二是綠色金融現階段創新不足、品種不豐富。要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綠色工具,針對制度體系和產品加以拓展創新。目前,山東省綠色金融工具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及綠色債券占比較大;其他工具的起步晚,發展落后。像綠色保險的險種單一、受眾較少,綠色基金才剛剛起步,山東省并沒有取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為了更好地支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省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以下兩方面的建議:
一是完善綠色信貸征信體系并加強各部門信息溝通。建立公共環境數據平臺和綠色評級體系,為降低環保企業融資成本,對其采取更有利的評級系統。央行與各大商業銀行也應研究和開發綠色評級系統。完善金融機構內部組織結構,實現有效快速的信息傳遞溝通,提高數據披露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提升普通信貸職員職業素養,進行綠色信貸相關專門培訓,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提高各地區金融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一方面,不斷拓寬綠色信貸領域,拓展綠色金融各項產品,政府與市場協調互補協,促進綠色產業基金發展。同時控制碳排放量,同時了解碳交易市場的運行機制,為以后申請試點做足準備。另一方面,擴大綠色環境責任險的規模,給環保企業提供保障;不斷創新拓展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等工具,更好地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山東省綠色金融及新舊動能轉換正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是亟需處理的首要問題。對傳統產業來說,要想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就要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改善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開發創新產品、設備。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新興技術產業,通過綠色信貸等工具進行資金上的支持。一方面,綠色創新產品的研發會刺激消費,高新技術的進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給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更高效地利用環保資金,對綠色金融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生態環境問題關乎整個民族的存亡振興,將綠水青山放在首位,加大環保督察監管,實現綠色經濟與生態環保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黃茂興.經濟轉型與環境競爭力提升的協調性分析[J].社會科學刊,2013(05):82-90.
[2]周興云,金石.我國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的舉措、問題與對策——基于省級政策分析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6).
[3]張志元,馬永凡,胡興存.金融供給側改革與新舊動能轉換的耦合效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東岳論叢.2018(05).
[4]王波,鄭聯盛.新常態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08-26.
[5]劉 瑩.山東省綠色金融發展情況綜合評價[J].金融發展研究.2019(07).
[6]邵傳林,段博.綠色金融與創新驅動發展的耦合機制研究[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9(05).
[7]周逢民.加快推進山東省綠色金融改革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金融發展研究.2019(1).
[8]綠色金融支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對策研究[J].劉陽.商訊.2019(21).
[9]推動我國與全球主要綠色金融標準趨同[J].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綠色金融標準課題組,王信.中國金融 . 2019(22).
[10]推動我國與全球主要綠色金融標準趨同[J].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綠色金融標準課題組,王信.? 中國金融. 2019(22).
[11]中國綠色金融政策質量評價研究[J]. 杜莉,鄭立純.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03).
[12]“十四五”時期金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徑研究[J]. 宋冉,生蕾.區域經濟評論 . 2020(03).
[13]金融發展、環境規制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基于空間杜賓模型的實證分析[J]. 倪瑛,陳柏云,王憶雯.? 貴州財經大學學報. 2020(03).
[14]中國綠色金融政策的演進邏輯與環境效應研究[J]. 魏麗莉,楊穎.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4).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的路徑選擇,No:18CJJJ26)。
作者系齊魯工業大學金融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