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嵐
摘要: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必須融入美育教育,這是課標所要求的,通過對學生進行心靈的陶冶,促進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因此,在語文教學會會導致,有效借助平臺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這樣能夠較好地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得到美的教育,受到美的陶冶,完善自我。在心靈、思想等領域得到升華,較好促進一切學生的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譽教育;策略研究;提高素質
三十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使我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審美教育。美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美育教育既然如此重要, 我是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美育呢?我淺談六個方面:
一、使學生欣賞詞句, 感受語言美
隨著課標的出臺,語文學科的教材中,是融入美育教育的,這種以圖畫,字里行間等多種方式,突出展現語文學科的的文學藝術之美,語文課文中精美詞句段,應該都是語文語言之精髓,特色各異,不管從句式、格式、讀音等方面都能夠看到語文的藝術美、形式美;課文讓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喜歡去讀,多讀,讀出情感,感悟到語文課文中的各種景象之自然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活動處處在美的享受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詞句的欣賞, 從而感受祖國文化的燦爛美, 增強美的享受和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詠鵝》中寫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到音韻的美,語言的美,景觀的美。
二、把學生帶入情境,感受意境美
小學教育重視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力量和出發點。 興趣來源于寓教于樂之中。搭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平臺,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的愉悅心情氛圍,這就要把學生帶入創設好的情境之中。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作為語文教師要給學生明確讀的具體的要求,講述的是啥意思,有哪些人物、事物、環境等,引發學生去關注,去思考,去領悟課文的具體前景,能夠融入這些具體的情境中,得到觸景生情,發揮豐富的想象。因此,語文教師的平臺搭建是至關重要的,既要能夠讓學生在平臺上學習到知識,又要讓學生能夠在較濃厚的氛圍中,努力學習,認真去求知,從而促進語文教學提高到一個更完美的境地。
比如組織學生學習《綠》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在身邊去發現哪些現象充滿“綠”,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帶到課文中的“梅雨潭”去發現此地之魅力所在,通過這些方式或手段將學生置于具體的環境中,去聆聽,讓每一個學生就好像親眼目睹梅雨潭的綠,感受梅雨潭的美,從而去感悟大自然之美。
三、陶冶學生心靈, 感受情感美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落實,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提高自己的審美觀,能夠在具體的環境中,結合自己的美的享受經驗給學生分享,帶動學生去體會,美的環境中的樂趣,這樣,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才能發揮課文的美育之教育作用,通過學生在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有效的潛移默化,觸景生情,能夠大膽說出的感受,體現出學生的喜怒哀樂,表露出學生的情感。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課文,要認真去解讀課標,深挖課文,明確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預設好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的新問題,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解決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題,促進學生愉快學習,在情感上、思想上產生共鳴,最終得到啟發。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對感情感受, 并進一步擴展情思, 是培養審美能力的好方法。如《狼和小羊》通過看圖文并茂的音像,使學生感悟到狼的兇殘,小羊的純潔天真和可愛。還可以通過角色朗讀來達到教學目的。
四、使學生感悟言行, 感受人物形象美
學生對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是感興趣的,能夠較好激發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從內心深處萌發一股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內在動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去分析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以及內心活動等,讓學生能夠感悟這些東西內涵之美,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從而感悟人物的形象美與心靈美。同時,教師的言行舉止也備受學生的關注,要將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偉大的,神圣的,并能夠自發地讓學生按照自己所崇拜的人物去努力,直到在自己的身上得到體現。
五、使學生反復誦讀, 感受文章整體美
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反復朗讀,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相關句子、段落引導學生去分析子詞句段蘊含的情感,要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去發現大自然中的又沒景色,學生能夠在大自然的情境中得到身臨其境的美。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要給予學生方法的指導,通過對課文的語言和具體情景的美,讓學生去感悟,才能達到課標所提出的目標與要求。
六、 培養學生能力去感受創造美
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活動中,在具體的情景里發現美,自己去創造美。
比如學了《狼和小羊》一課后通過表演,較好突出了學生對課文的欣賞,通過學生分組辯論,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給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學生寫作打下基礎,同時也給學生寫作技巧做下鋪墊。在讀了《狼和小羊》一課后就續寫。一個學生這樣寫道:當狼撲向小羊的瞬間,狼覺得自己太殘忍啦,心里想改正錯誤,眼睛一轉,哈哈大笑,說:“我是嚇唬你的……”
總之,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要融入整個教學過程,要采取多種途徑與方法讓學生去感悟美在身邊,從而才能將學生帶入一個美麗的世界,得到美的享受。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教學藝術與水平,才能較好組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美育教育之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年第08月 04;
[2]張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方式[J]學周刊:下旬,2014(10)
[3]安玲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教育[J]新天地:開拓教育新天地,2011( 10)
[4]劉中柱.淺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美育的實施[J]神州,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