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杰
摘? 要:當代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迅速,模仿能力極強。道德與法治小學教材對整個課程有著比較系統(tǒng)的介紹,安排了該階段需要學習的方法和技能。但是道德與法治課堂一般比較枯燥乏味,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如果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加以鞏固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學以致用,真正實現(xiàn)將知識運用到生活。那么就需要教師做好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找到適合當代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回歸管窺;小學課堂課程
引言: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主要內(nèi)容是讓小學生學會維護自身權益保障和自身安全,以及對小學生的品德教育。這門學科必不可少并且責任重大,需要引起學校高度重視,并且加強對本課程的教學力度。
一、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程認知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學與法治的課堂教學,就是對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復述,有時甚至不復述直接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學。因為缺乏老師沒有采取必要教學措施和講解,讓小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得到內(nèi)心感知和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導致小學生在生活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應具備的道德觀念[1]。這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道德與法治這一重要課程的重視,教師應該增強這一學科對小學生成長過程的重大意義的認識。所以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也應該加強自身對本學科的探究和理解,改變教學模式。做好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關鍵就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生活中實踐和應用。
二、讓情景課堂的創(chuàng)設回歸生活
道德與法治的課本教材有著豐富的編寫內(nèi)容,符合小學生健康發(fā)展以及思想道德的發(fā)展趨勢,具有正確的指導意義。德智和法治的教育采用情景式教學是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不二選擇。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
在這個社會發(fā)展迅速的時代下,教學器材也隨之發(fā)了很大的變化,幾乎每個學校的每間教室都多媒體,那我們就更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功能進行教學非常便捷和得心應手。比如教學主題是孝敬父母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前先放一首歌曲《父親》:“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知道長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柔手掌……”以音樂的形式喚起同學們對父母之間的親情,讓他們珍惜父母親情,長大以后孝順父母。比如,在講述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課程時,老師可以找出真實事件的真實事件或是新聞事件的視頻,以此帶入主題,讓學生明白視頻中的和他們年齡差不多的兒童是因為沒有對自己的保護意識才發(fā)生的傷害。就算小學生記不住課本里枯燥的文字理論知識,但他的腦子里會深深地記住不提高自己的保護意識很有可能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學生也很容易記住課本上的自我保護里面的事列,比如出門要和父母說清去向,不到深水旁或者是馬路上玩耍,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邀請……但是老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也不要危言聳聽,要設計合理的教學語言。教育學生,不能保護好自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盡量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增強防范意識,才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二)用課本中的故事設計話劇情景課堂
小學生年齡下自制力差,好奇易動,對待事物沒有太多的耐心。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遍一遍地強調(diào)知識點,小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就不能有效地記住其中的內(nèi)容。所以不防設計一個如果不慎掉入深水里旁邊的下伙伴應該怎樣做的小話劇,比如,讓同學扮演里面的溺水者,溺水者的小伙伴、醫(yī)生、救人的成年人,這樣不僅可以加強課堂的互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面對生動有趣的動作表現(xiàn),可以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就可以問下面的同學:如果小伙伴溺水了怎么辦,對回答正確的學生提出表揚,對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悉心教導,加深學生對溺水后補救的方法。
三、與家長配合促進生活回歸
培養(yǎng)學生的初級階段就是小學階段,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在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在教學過程中,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基本要求似乎只是針對教材中的“小紅”或“小華”一樣,和自己沒多大關系,問學生的時候他們會說“孝敬父母了”,其實在家還是像個“小祖宗”似的被供養(yǎng)著。所以對德育的教育,也要和家長及時交流溝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手機微信普及到千家萬戶,微信不光是通訊軟件,還成了支付軟件。老師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一個“道德與法治群”,便于老師在群里溝通,一起探討教育盲區(qū)爭取把德智教育落實到每個孩子的家庭里,可以讓家長把學生的優(yōu)良表現(xiàn)以拍照片或者是錄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發(fā)到群里與其他家長進行交流互動,這樣也能激勵其他家長重視對自己孩子的德育教育,回到學校可以對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也可以設置一個“道德模范”的獎項,激勵孩子們快樂成長。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迅速發(fā)展,學習模仿能力極強的時候,在道德與法治方面,老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加強自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探究和理解,給學生自己空間去生活中進行實踐。同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做好自己在道德和保護意識上的事情,給孩子樹立好學習榜樣。讓孩子在快樂學習的同時,在法治方面做一個知法、懂法、遵守法紀,在道德上尊老愛幼,禮貌謙讓的好孩子。真正把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到實處,將來源于課堂的道德與法治,回歸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汪麗琴. 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策略管窺[J]. 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000(006):108-110.
[2]秦華. 利用小學思想品德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之管窺[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3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