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學生合法權益一直得到格外關注,但對教師的身心健康的關注卻相對較少,本文就以甘肅西部偏遠鄉村小學為例來分析鄉村教師的職業壓力現狀,主要表現為農村小學教師超負荷運轉,任課負擔較重;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周課時數明顯偏多;非教學性事務繁雜;考試壓力巨大;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普遍較低等等。因此,筆者呼吁用合適途徑來解決農村教師壓力過大的現狀,真正為教師減負。
【關鍵詞】教師? 職業壓力? 現狀? 減負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4-0007-02
教育是強國之路、興國之要,教育的根本在教師,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長久作用。要想保證高水平、好質量的教育就必須擁有一支心理素質較高、知識淵博的教師隊伍。教師職業壓力是教師這一職業對教師個體賦予的職業要求等而感受到的壓力。教師職業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是推動個體前進的動力,會產生積極的結果,使個體感受到一種愉快、滿意的體驗,可以推動個體成長、促進職業發展。但職業壓力過大就會給個體帶來消極的影響,使個體產生一種不偷快、消極痛苦的體驗,成為個體發展的絆腳石。長時間的高壓狀態,很多教師不僅感到職業倦怠,甚至萌生了離職的意念,而且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由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格與意識待健全的關鍵時期,因此就需要一支具有現代化教育意識、創新理念、扎實學識,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進行正確引導、給予關愛,以提高和保證基礎教育質量。而近年來,教師虐待、體罰學生的事情時有發生,不排除它是一種管教方式的可能性,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教師職業壓力過大導致的一種暴力手段。學生合法權益不容侵犯,教師的身心健康也不容忽視。本文就以甘肅西部偏遠鄉村小學為例來分析鄉村教師的職業壓力現狀,為教育決策部門提供一點事實依據。
一、鄉村教師職業壓力現狀之分析
近年來,教師職業壓力的研究很多,如鄭慧瑛專家研究發現,“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普遍較大,在工作負荷、學生因素、學校管理、職業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壓力。”學者師玉生研究發現,“在自我發展需要和職業期望方面,男教師的壓力比女教師大;在工作負荷方面女教師的壓力比男教師大”等等。從專家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雖然地域不同,對象不同,但作為教師群體普遍承受著不同程度的職業壓力。其實,教師的職業壓力問題是一個動態復雜的問題,隨著時間的變化,壓力也在不斷變化,舊的壓力被消除的同時新的壓力又在產生。總的來說,教師職業壓力是教師由于工作而感受到的壓力,如工作負擔過重、工作時間過長、學生管理較難、學生差異過大等等,導致教師出現了情緒上的焦慮煩躁,以及身體上的疲憊勞累等等。那么,導致教師產生巨大職業壓力的來源是什么呢,結合我們鄉村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如下:
首先從壓力最大的工作負荷來看,超負荷運轉似乎已經成為現在大部分小學教師的常態。就以我校現狀舉例:
1.農村小學教師任課負擔較重。每位老師都是擔任兩門主課和一門、甚至兩門副課的同時擔任著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多、繁、雜,導致了很多老師不愿意擔任班主任一職。作為一班之主,不僅要完成日常教學、批改作業等日常工作,更重要的還要負責學生的安全問題,與家長以及其他科任老師的溝通交流問題,制定班規、維持班級紀律秩序、處理班內矛盾等都是由班主任負責,而其他科任老師只負責上好每一堂課,按時批改作業,相對來說簡單輕松很多。而且該校班主任大多由女教師擔任,女性的抗壓能力以及對苦力的耐受力普遍較弱,所以高負荷工作讓她們感到壓力巨大。
2.農村小學教師平均周課時數明顯偏多,大多都在23節可以上。
3.在完成與教學相關的工作之余,許多教師還要處理繁雜的非教學性事務,如:控輟保學工作;做流失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工作;進行家訪;及時反饋孩子在校情況;交流對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生活及學習上的幫助;在寒暑假為孩子們舉辦各種學習興趣班。
我們深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夠健康,就會對教書、育人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就像我們這些中小學教師,不僅工作量多、學科繁雜、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而且工作時間長,這樣嚴重超負荷的工作勢必影響到了教師的心理健康,讓教師的職業壓力增大。
其次是考試壓力。學生成績的好壞,往往并不完全由教師決定,還要受學生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家長的態度及家庭教育等多種因素影響。現如今由于社會吸引學生的東西太多,越來越多的學生視學習為一種“負擔”。教師面對學生漠然的表情有一種巨大的挫敗感。學生不遵紀、不完成作業、缺乏理想和學習目標,使得教師身心俱疲而產生倦怠。尤其現在各學校普遍將教師的獎懲卻與學生成績掛鉤。給教師帶來壓力的不是學生成績本身,而是學校將教師的職稱評定、績效工資與學生成績掛鉤的這種評價制度,以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來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評價標準。以我校現狀分析:我校是一個貧困縣的偏遠鄉村小學,好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缺失父母陪伴,爺爺奶奶思想保守落后,家庭教育不足,孩子們態度消極,家庭作業完成度不高,質量較差,成績只有老師每天的緊跟督促,教師累壞了,但最終考試成績仍在后面。
再次,職業期望方面,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普遍較低。小學教師更是如此,常常感到工作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我們農村流行一句話:就一個“尕老師子們!”對小學老師不重視,認為考不考上大學,有沒有出息高中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相較于男教師,女教師的職業壓力更大。我校女教師都是帶著自己的孩子在本校就讀,在校是老師,出了校門是媽媽、保姆,管孩子學習、生活,興趣培養等等,更希望通過不斷充電,提高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自身價值得到體現,進而獲得更高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卻也受著家庭帶來的瑣事纏絆的矛盾而懊惱無策,在這種矛盾中的壓力感更強。
最后,除了上述幾個壓力感比較強的因素,教師在其他方面也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比如人際關系緊張,尤其家庭人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發展,對工作失去熱情;學生難管,花在這方面的時間較多;由于每天說話太多,聲音過大,站立時間過長而導致的各種職業病等,這些足夠說明教師職業壓力的多樣性以及復雜性。
從以上分析來看,教師職業壓力過大會對教師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比如對教師的身心及行為產生很多不良影響,讓身心遭受疾病的折磨、行為出現失控現象、行為偏執等;教師職業壓力也會容易讓教師的職業興趣變淡、職業認同度降低、職業態度發生轉變等;教師職業壓力也還會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如課堂教學效果變差、教師間人際關系緊張和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影響。
二、緩解鄉村教師壓力的幾點建議
農村小學教師職業壓力過高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想要預防、緩解并消除職業壓力,就需要對癥下藥。
1.真正為教師“減負”。針對教師工作負荷過重,首先要從根源上解決,教育行政有關部門應根據學生人數配備足夠的教師,音體美有專業老師,有效減輕教師平均教學工作量。其次學校要切實做到為教師“減負”,盡量減少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以外的事務和形式主義的活動,使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做好本職教學工作,如備課、上課、了解每個學生的近況和各方面動態并與學生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交流等。教師自身應充分發揮教育機智,研究總結出既有效又能減輕工作量的方法,比如可以在班級內部培養小老師、小組長,將檢查家庭作業、督促打掃衛生等事情交給他們去完成,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又讓學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鍛煉。
2.正確看待成績,多渠道評價。針對教師考試壓力過大,首先教師在讓學生認識到考試目的的同時自己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它只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階段性測試,目的是為了查缺補漏,沒必要將結果看得太重,而且不好的結果也許正是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契機。再者,學生考試成績是一個多方合作、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不是由老師一方能決定得了,因此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有助于減緩壓力。其次學校應該不斷改進考核評價制度,采用多渠道、多方式考核,適當降低學生成績在教師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不能單純以學生成績來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評判教師職稱以及以此作為教師獎金多寡的依據,要給予教師充分的教育安全感。
3.多點人文關懷,滿足正當需求。在合適位置放置一個匿名意見箱,廣納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合理化、人性化規章制度。學校領導不能只是一味地下達命令,施加壓力,把教師當作執行上級命令的機器,要盡可能地滿足教師們的正當需求,讓他們能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關懷、溫暖,這樣老師們才有歸屬感,才更愿意揮灑自己的熱情。
4.教師的自我預防,自我排解措施。針對老師們出現的身心疲憊、煩躁、頭疼、胸悶等身心不良癥狀,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定期身體檢查并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不定期進行心理咨詢,以預防教師因壓力過大出現嚴重問題;建議經常性的開展一些能愉悅身心的文娛活動,加強溝通以及情感交流,排解壓力;教師應該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閑時間:做到勞逸結合,讓自己放松下來,同時還要正確認知壓力,靈活調整自己的心態;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的要求,都應該是凡事盡力就可以了,尤其是對畢業班的學生更要減壓;從良心上對得起求知的孩子,也是一種心情的釋然。不管在平時多么厭倦,但一上課堂就不能含糊;多讀書,讀好書,努力提升自己,練就過硬的教學本領,在教學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取得領導和同行的認可,就不會感到有壓力了。
5.提供有效的培訓進修機會,加強家校合作。學校要根據具體情況為一些新任以及需要繼續充電的老師提供有針對性且有效的培訓和進修機會,讓他們能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減小在這方面的壓力。
建議學校定期開家長會,特別對那些問題學生和不配合的家長進行說服教育。在教育學生之前,首先喚起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意識到教育需要多方合作,不能只靠老師唱獨角戲。
擁有身心健康的教師群體是保證教育高質量的前提,因此,社會、學校、教師自身都要采取有效措施為教師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教師有壓力不假,但保持樂觀的態度更重要。“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當你看到學生認真書寫的作業時,當你聽到已畢業學生的電話祝福時,當你聽到你的學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時,你就會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新一輪的燃燒中,我們所要的幸福就是這么簡單。
有人說過,“幸福的生活不會天天有,但自己尋找的幸福卻一直能擁有!”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說:“把付出當作一種快樂,當我們為孩子們帶來幸福的同時,自己也享受到了幸福。面對壓力,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不要把名利得失看得太重,你就會滿身輕松地投入到你喜歡的育人工作中,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有成就的人。”
參考文獻:
[1]師玉生.《城鄉小學教師職業壓力源的實證研究》.教育測量與評價,2018(8)
[2]李向群.《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及應對策略》.山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趙正玉(1984-),女,漢族,甘肅古浪人,本科學歷 ,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