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
摘 要: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席卷神州,波及全球。時至今日雖已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初步勝利,但新冠肺炎的陰云仍未散去。那么在特殊時期,語文教學應如何對學生進行恰切的輿情導向呢?本文嘗試了從生命教育、早讀播報、閱讀寫作等角度進行輿情導向。
關鍵詞:輿情導向 生命教 閱讀 寫作
1 生命教育,引導敬畏
法國作家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在這場新冠肺炎戰役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光輝與偉大,也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與渺小,更看到了破壞自然規律的可怕后果。我們該如何在這場災難中去進一步認識生命?人究竟應該怎樣與世界和諧相處?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問題。高中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正確的生命輿論,將是一種無窮的力量。為此,組織開展了“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線上系列課前講壇,包括“動物世界”“植物天地”“自然訴說”“人與自然”等。在展示自然訴說與自然災害的視頻片段中、在講述人與自然相處的故事中,讓學生們切實看到自然萬象、生命本真,切實感受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力量。在震撼與敬畏的生命輿情導向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人生觀。
2 早讀播報,關注輿情
抗擊疫情,中國做到了不惜一切代價,拯救每一個生命。這是中國政府的執政魅力,也是中國人民的獨特風采。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未來的國家棟梁,雖足不出戶,但國事天下事,應事事在耳,事事在胸。相信中國速度,相信中國力量。
為此,每天的早讀課便是新聞播報的專屬時間。精選《新華網》《人每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相關新聞與時評文章,引導學生了解新冠疫情的發展走向,感受中國政府及人民戰勝疫情的決心與行動,幫助學生樹立戰勝疫情的信心。
3 閱讀教學,提升認識
新冠疫情的背景下,閱讀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引導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讓閱讀成為飽滿學生心靈的精神食糧。為此,在每周的閱讀課、周檢測和月考查中,精選不同文體不同角度的疫情文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的疫情,思考時代賦予青年人的責任使命,相信中華民族無堅不摧的民族品格,形成為己、為家、為國而奮斗的輿情氛圍。
3.1 論述閱讀的認識滲透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精選相關主題的新聞及學術文章。例如:節選自《北京大學前沿計算研究中學課題組研究報告》(2020.2.19)的文章對當前疫情的已有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并模擬預測疫情走勢,給疫情防控決策和大眾行為提供參考。
通過閱讀,學生更準確的了解科學界對新冠肺炎的研究進程,感受到了危難面前中國人民彰顯出來的共克時艱的可貴精神,這些都是無價的輿情導向,給學生上了一堂又一堂人生洗禮課。
3.2 文學閱讀的思想引導
如果說新聞閱讀是一種以信息的獲得引導輿情的話,那么文學閱讀則是心靈上的深層震動。在艱難時刻,在了解事實之外,更需要心靈的慰藉、情緒的感染、思想的啟迪。為此,專門挑選相關主題文章。
例如:節選自《光明日報》2020年3月20日第15版的《望春風》,由鄉村春景著手,形象地描繪了疫情緩解后鄉村中的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并在結尾處通過刻畫兩個鄉村老婦的喜悅相逢,表達了人們盼望疫情盡快結束,“春天”盡快到來,對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的美好期待。
3.3 名作選段的歷史共振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遭遇過不同的自然災難,那些走在時代前沿的文學名家以飽蘸情懷的筆墨,為后人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激勵心靈的震撼之作。疫情之下,需要重溫經典,在歷史的縱深中尋找當代養料,滋養向上的心靈。例如:選讀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創作的長篇小說《鼠疫》中的一部分:里厄和塔魯為反抗鼠疫的積極奔走和付出的沉重代價……最終鼠疫退卻了。
在學生的讀后感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他們對里厄和塔魯深深的敬意,他們深深敬佩那種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他們深深仰慕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的勇者行為……面對新冠疫情,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將是最好的輿情導向。
4 寫作教學,共情激勵
作文做人,教文育人。作文教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思考與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認識和體驗。而健康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則是作文教學不變的主題。而新冠疫情之下,國內各界的積極抗疫與國際社會的各種言論與思想,同樣引起了學生的各種思考。因此,在作文的思考與表達中,引導輿情則至關重要。
4.1 精選主題,精神引路
作文教學的價值導向作用能否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題選擇,為此在主題選擇上則是精挑細選。例如:“致敬英雄”主題、“敬畏生命”主題、“職業選擇”“責任擔當”主題等。
以有名英雄鐘南山、李蘭娟、李文亮等人的直面危險、大義吶喊的感人故事,以無名英雄“逆行天使”的直面病毒、整裝上陣的動人畫面,感染學生,感動心靈。引導學生重塑時代偶像,確立主流價值觀。
4.2 共振心靈,動情為文
語文教學的魅力在于動心、動情、動腦與動筆。在書寫表達中感受學生的心靈,共振時代,引導輿情十分必要。為此組織開展了有主題限定和自選主題的周評比、月展示的線上佳作展評活動,這其中包括疫情之下的優秀隨筆,也包括考試的優秀作文。一篇篇佳作是學生們心靈的吶喊,更是時代的強音。
例如:“英雄”主題,有的同學這樣寫道:所謂英雄,不是動粗比橫,而是情懷擔當;不是耍嘴偷奸,而是沖鋒陷陣;不是沽名釣譽,而是人民大義……他們總是用實際行動詮釋最美的靈魂、最炫的姿態,他們是時代的旗幟,是心之所向的標桿。
或許學生們的作品還有幾分稚拙,但在展評遴選中,在展讀聆聽中,在借鑒學習中,在探討啟發中,學生中榜樣的力量得以充分發揮,逐步形成了眼中有他人、心中有世界、人生有格局、行動有情懷的與時代同脈搏的輿情導向。
時間的腳步滴答不停,世界的運轉瞬息萬變。關注輿情,引導思考,不能倦怠,不可止息。
注: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