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摘要】長期以來,中職語文在線課堂教學存在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再次被提上日程。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態勢迅猛,新課改浪潮洶涌而至,學生的個性需求日益多元,有效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離太陽最近的樹》課堂教學設計為例,談談有中職語文有效課堂如何構建。
【關鍵詞】中職語文? ?有效教學? ? 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038-01
“教學合為時而變,技術合為情而用”。面對中職語文在線課堂呈現出的教學效率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借用多媒體手段強大的表現力,或可以破解難題,為語文課堂變得高效優質提供了可能。而超星學習通作為當下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技巧,顯示出其特殊的功能和優越性,在各門學科中被廣泛推崇應用,促進了中職語文教學從內容到形式的巨大變革。
一、超星學習通支持下的中職語文有效課堂的構建
本課所教授的班級是17會計班的25名學生,學生語文基礎良好,思維活躍,但口頭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較弱,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借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筆者采用了分組合作和競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通過模擬拍攝紀錄片的方式,開展本次的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明確紅柳形象特征;難點是感悟作者平淡語調下隱含的復雜情感,引導學生體會生命平等的內涵。教學安排為1課時。
1.1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根據自學情況,將教學重點聚焦于紅柳樹的形象和命運上來。預習階段分為教學準備、分組準備和閱讀準備三個環節。教師準備:紅柳樹的相關視頻資料、畢淑敏簡介、課文的配樂朗讀、課前預習單、模擬拍攝任務書以及筆、紙等資料;學生準備:將全班分為四組,每組選出場記、導演、解說員、攝像各兩名,另設觀察員一名,對各小組及組員的表現進行打分;閱讀準備: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表達畫面和聲音的文字。
1.2 課中教學
在課中環節,以“導——話——拍——悟——訪”五個環節展開,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的基礎上融合更多的信息化資源,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學情,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組織課堂教學,在突破重難點時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導入:全體學生跟著配樂朗誦《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一首悲傷而略帶遺憾的小詩講述著人類的愛情,說明了人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矛盾沖突是難以逾越的。師生共讀,引起情感共鳴;話柳之形:本環節引導學生感受紅柳從“昂首挺立——轟然倒下——消失不見”的全過程,體會紅柳生存環境的惡劣,以及品悟紅柳的形象之美、命運之悲。同時借助超星平臺投票計分評價。
1.3 拍柳之魂
教師精心制作關于《紅柳》的模擬拍攝紀錄片的任務單,如拍攝角度、劇本來源、特寫鏡頭解說、拍攝時的心情記錄等,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讓各小組學生代表分別在平臺上展示本組成果。
1.4 訪柳之情
在“訪柳之情”環節,將小組拍攝意圖和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起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什么?”教師扮演新聞記者的角色,走進各個小組,進行現場采訪,并提出兩個問題:①選擇這個拍攝角度,要給觀眾傳達什么?②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與你們小組的理解一致嗎?教師通過展示紅柳樹生態環境改善的圖片,讓學生意識到:人們對紅柳的保護意識開始增強,人工種植的紅柳也越來越多;使學生明白只有具備生命意識和萬物平等的觀念,并積極行動起來,才能告慰已經逝去的生命。
1.5 悟柳之志
本環節展示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圖片,通過前后對比,引導學生對美好的、和諧自然環境的向往、期許。在“悟柳之志”環節,要求四個小組自主在網上尋找圖片資源,如土地沙漠化、森林被砍伐、江河污染、大氣污染等,并闡明自己的觀點;觀看超星學習通上傳的《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視頻,領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二、中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點
2.1 適時適度,運用信息技術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 以其快捷、高效、大容量和趣味性贏得許多教師和學生的青睞。在語文課堂上,若能適時地運用信息技術,將會為我們的課堂錦上添花。例如,在《離太陽最近的樹》的教學中,教師在超星平臺上傳資源包,學生提前分組并閱讀文本,課前充分有效的預習,使學生對本課學習相關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后續課中環節的有效推進奠定了基礎。
2.2 合情烘托,符合學生需求
其一,創設良好情境。根據情境恰到好處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信息傳遞的多渠道、多維度、多路徑,調動學生的感官;其二,切合學生的真實學情結合學生學情。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提供的廣闊資源空間,學生增加了聽和看的機會,能夠在理解和感悟中獲得思想的啟迪,感受美的熏陶;其三,體現出互動性和主體性。
2.3 合“理”建構,遵循學科規律
讓學生多聽多讀多寫,有助于學生深入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內涵,如情節變化、人物特征及景物描寫等。結合語文本身的規律和學科自身的特點,根據學生學情和課堂教學實際,將多種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以知識學習、技能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為目標,創設有情境性和社會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地體驗人文精神和人文價值。
三、結語
在中職語文新課改浪潮的推動下,教師要觸摸時代的脈搏,與時代同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拓寬自己的視野,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還要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課堂教學中掌握方法,遵循規律,讓學生在語文的聽說讀寫方面有收獲,讓語文教學煥發出本該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菡.云時代中職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思考[J].試題與研究,2019(27):38.
[2]王媛.泛在學習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影響探究[J].課外語文,2019(1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