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更新發展,教育行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因此老師在教學小學數學的過程中,既要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又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老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育觀念必須要進行改變,讓他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可以發現問題,并且能夠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文章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數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探討分析如何進行數學教學改革,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改革? ?核心素養? ?探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118-01
引言
小學階段的數學,并不是簡單的教與學,這一時期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必須要融入生活,這樣才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還需要將數學核心素養融合到平常的教學中來,真正做到讓他們學以致用。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不少老師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重視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得大多數學生漸漸失去學習數學的熱情,因此老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不斷的創新數學課程教學模式,還要多引導他們踴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一、當前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比較小,對于抽象以及復雜的數學問題理解起來很困難,因此不少小學生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也有一些小學生認為自己智力不夠,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因此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失去學習的信心,自然數學成績也無法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并抓住數學的重點以及關鍵點,這樣才能有一個突破和提升。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常常會覺得數學知識太過枯燥,每天都要進行題海訓練,并不能夠結合自己的觀點來思考以及探索。其次,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覺得就和玩游戲闖關一樣,有效破解一道數學難題,就可以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因此兩種不同的心態對于他們以后的成長會造成一定的差距,因此數學老師一定要重視培養讓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要重視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態,不斷地加強他們良好的學習行為。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數學教學改革有效對策
1.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要求數學老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提升他們理論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的能力。然而學習數學知識最終的目的就是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并不是應試。在培養他們應用實踐能力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根據生活當中的現象以及生活中的事例等進行數學教學。其次還要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讓他們深刻認識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應用實踐能力。
2.注重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核心素養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核心素養,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改革的質量,還可以有效提高核心素養水平。因此在教學時,只有全方面的理解以及把握數學教材當中的核心素養,這樣才可以把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以及教學很好的結合起來。因此數學老師在實際教學時,要科學合理的設計數學教案,在一些恰當的知識點當中融合核心素養內容,同時還要對體現核心素養相關部分進行重點研究分析,引導他們準確理解以及把握教材當中的核心素養,從而有效推動他們在平常的學習中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幫助他們形成較好的數學思維。
3.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有效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當前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最有效的途徑。對于現階段小學生在學習時所存在的現狀,老師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不斷地訓練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實際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創設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創設合作學習的方式,營造輕松愉悅、自主探究的教學課堂,進而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重視知識技能教學與核心素養有效融合
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是離不開知識技能教學的,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以及互相促進的。在培養核心素養時,要重視對數學的認識以及態度,但是數學的認識以及態度是以知識技能為基礎的,只有將知識技能教學做好了,才更加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所學的知識包含數學公式、數學概念以及數學法則等內容,數學知識技能包含了數學題型的計算以及畫圖等。老師將數學知識技能以及核心素養有效融合,引導他們在學習知識以及技能時理解所形成的原因,從而有利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進而形成他們自己的知識框架。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老師在教學小學數學時,要改變以往應試化的教學思想,以培養核心素養為主,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應用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秀明. 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003):122-122.
[2]周冬輝. 淺析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19(5).
[3]孟秀萍.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