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讓青少年兒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如何在體育活動中讓少年兒童“文明其精神”,是非常重要又特別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結合多年來主管體育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我們一定要重視思品教育在體育中的地位,構建體育與思品相結合和的體育課堂,創新思品與體育相結合的方法,還要拓寬思品與體育相結合的渠道。
【關鍵詞】小學? ?體育活動? ?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9-159-02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讓青少年兒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開展體育運動,可以讓少年兒童“野蠻其體魄”,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而在體育活動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讓少年兒童“文明其精神”,是非常重要又特別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下面,結合筆者多年來主管體育工作的經驗,談談在體育活動中加強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施途徑和方法。
一、重視思品教育的地位
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明確指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和習慣;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進取精神”。這里明確提出了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基本任務便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然而,在現實中,體育老師們往往只重視了體育技能技巧的訓練,只在乎學生的體育成績,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是人生重要的基礎階段,這個時候,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習慣,將是一個人一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而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對一個人來說,將是一輩子的損失。筆者多年來擔任思想品德教學,同時兼職主管學校的體育工作,因此更加清楚在體育活動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空中樓閣,必須得與學科教育、學校活動緊密結合。體育,便是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
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很多學生根本沒有條件吃苦,上學放學有小車接送,不管是在校還是在家,即使是打掃衛生,也不需要使用多大的體力。假如沒有體育,學生一整天連汗都不用出一滴。因此,體育活動便成為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拼搏奮進精神的主陣地。
如果在體育運動中,我們只追求學生的體育技能技術的培養,那么只會培養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無用品。筆者就見過一些學生,籃球技術非常好,但是講話粗野,行為惡劣,沒有禮貌,驕傲自大,甚至還有暴力傾向。這樣的孩子即使體育專業技能再好,將來也只會被社會淘汰。因此,只有將思想品德教育看得和體育技能技術同樣重要,體育才能真正稱之為一種“教育”。
二、建設“思體”合一的課堂
體育課是體育活動的主渠道,因此,我們需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落實在每一節體育課中,這就需要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讓體育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每次備課時,都必須確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在上課時,必須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進行體育評價時,必須將思想品德狀況作為不可缺少的內容。例如,一節籃球課上,開始整隊活動部分要加強紀律教育,接下來授課部分要加強規則教育,然后練習部分要重視吃苦教育、意志培養等,最后的結束部分,要開展禮貌教育。如果開展籃球比賽,則要加強團結教育及集體榮譽感等教育。
筆者一直重視體育常規課的引領,每次在對體育課進行聽課評課時,都將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程度作為衡量課堂質量的重要標準,并指導我校的體育老師們總結出了一套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用語。例如,有一次,一位老師在上“籃球傳接球”,在練習前講道:“這節課我們將練習傳接球,這個練習需要我們發揚敢于挑戰的精神,常言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敢于挑戰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他在指導練習時講道:“下面我門將進行傳接球練習,傳接球需要兩個人配合,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為對方著想,將球傳到對方的胸前,球才能好接,下面是見證友誼的時刻,讓我們看看哪兩位是最好的搭檔。”練習結束后,在總結時,他講道:“在這節課的練習中,大家都積極參與,敢于挑戰,XX和XX同學表現最好,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始終配合默契,他們的友誼最深厚,他們是最好的搭檔,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體育課絕不單單是肌肉與肢體的運動,更是心靈的洗禮和品德的生成,只有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體育課的全過程,才是一節完整的、合格的體育課。
三、創新思品教育的方法
學校的體育活動絕不僅僅是體育課,還有大課間、體育比賽、體育節等等。如果每次開展體育活動動,都僅僅靠教師一張嘴給學生講一些做的人的道理,那么這種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因此,我們還需要創新一些方法。
例如,我校在開展5000米越野比賽時,為了培養學生團結拼搏、勇于創新的品質,我們規定,每個班選取10個人參加比賽,班級的成績以這個班的最后一名同學越過終點線為準。這樣一來,參加比賽的全部同學,就必須要考慮如何讓跑得最慢的同學跑快一點。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有的選手即使跑得很快,他也慢了下來,陪著班上最慢的同學跑,一邊跑一邊鼓勵;有的選手干脆拽著跑得最慢的同學前進;有的班級,最慢的那位實在跑不動了,于是其他選手把那位同學背起來前進,有的甚至給抬起來……同時,我們還根據各班的“啦啦隊”設計的標語、口號,加油助威的方式,以及對自己班上的隊員的照顧,評選出“最佳啦啦隊”。意志的磨煉、團結的考驗、創新的體驗,在這樣的比賽中都有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不期而至。
每年的體育節開幕式,我們都要求各班設計好自己班級的口號、吉祥物、服裝,并做好方隊表演的排練,同時,我們將開幕式的過程向家長進行現場直播。也許有人認為這樣浪費了人力物力,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各班同學都在為自己班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而思考,而行動,群策群力,團結協作。一場開幕式下來,同學們的創新的意識、集體榮譽感、組織紀律性,都得到鍛煉和強化,這樣的經歷會成為學生終生美好的回憶。
在體育活動中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絕不是進行空洞的說教,而是將思想品德教育與運動過程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實現“知行合一”。
四、拓寬思品教育的渠道
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不應該僅僅只落實在體育運動中,還有該落實在與體育相關的各種活動中,例如室內體育課,體育講座、體育社會實踐活動等。
很多學校一遇到下雨,就將體育課交給了班主任或者其他科的老師,這樣,學生就失去了很多受教育的機會。我校要求,下雨的時候,體育教師必須上好室內課,要精心備課,制作課件,既要講體育知識,又要講體育道德,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我們還舉行室內體育課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有一次,一位體育老師上的室內課是“籃球夢”,他講了籃球運動的起源,籃球的規則,又講了當前國際國內籃球運動的開展情況,還講了喬丹高中時發憤練球的故事、姚明為了打北京奧運會而提前終結了籃球生涯的故事、科比“洛杉磯凌晨四點半”的故事……孩子們靜靜地聽著,感動得熱淚盈眶。
每年的體育節,我們除了開展體育比賽,還開展“體育論壇”,將體育知識、體育道德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和收獲。每年的讀書節,我們還提倡體育閱讀,鼓勵學生閱讀體育類書籍。
同時,我們還結合國際國內的體育活動,開展相關的教育。例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我們通知學生觀看女子排球決賽,感受偉大的女排精神。為了激勵我校籃球隊的隊員,在鎮、村舉行大型籃球比賽期間,我們曾帶領隊員赴鎮、村體育館,現場觀看比賽,感受籃球的魅力,感悟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
我們還鼓勵求學生將體育活動中的感受寫進日記,強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請看我校一名學生的日記——
以前,我很怕吃苦。體育課上,我打一會兒籃球就要歇一會兒;老師讓我們跑兩圈,我沒跑到半圈就感到很累了,便停下來休息。老師鼓勵我不要怕累,我根本聽不進去,就這樣,我的體育成績很差,經常不及格。
那一天,下雨了,體育老師給我們上室內課,他給我們講了一些體育鍛煉的常識,又告訴我們,在過去,中國人由于不重視體育鍛煉,被稱為“東亞病夫”,老師還用了《孟子》中有一段話鼓勵我們:“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不要怕吃苦,將來才能做大事,只有經受了各種考驗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知道這些以后,每次上體育課時,我再沒有落伍。在我沒力氣的時候,當我想放棄時,就想起《孟子》的那段話,于是便支撐著堅持下去。
現在,我再也不怕上體育課了,累就累一點,苦就苦點吧,我要鍛煉好身體,絕不做“東亞病夫”。
習近平主席說過:“少年強、青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壯、體育精神。”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身體不好出“廢品”,品德不好出“危險品”,只有在體育活動中切實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養出“上等的精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青少年體質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N],齊魯晚報,2020年04月24日.
[2]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R],(2017年3月1日修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