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摘 要: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到、見到,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涉及經濟學、文學、美學、哲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點,從某種程度上說,數學是一門全面且完整的學科。將初中數學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結合起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本文先簡要概括兩者結合的重要性,再從故事講解、媒體展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就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數學教育的有效結合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 數學教學 中華傳統文化 結合策略
當前,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發展,加上網絡的廣泛應用,國外文化不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其中有些文化對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中小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普遍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正因為如此,國家從宏觀層面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滲透到教學中。數學也不例外,為的是提升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文化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而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數學教學的結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要掌握好技巧和方法。
一、 初中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的抽象性一直被體現出來,實際上,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數學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但是這些文化因素往往被教師所忽略。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專注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講解,從概念到公式,從公式到習題,內容枯燥抽象且有一定難度,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
若是結合傳統文化,可以改變數學知識的枯燥性、抽象性,比如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聯系古詩、經典故事等。這樣能夠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科的吸引力,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
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價值和巨大的活力,內容博大精深,有著無窮的魅力,很多都是關于為人處世的道理。將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學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讓教學內容進一步得到豐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利用這些傳統文化使學生受到熏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比如,通過傾聽故事,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家身上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精神,這對發展學生的精神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傳統文化的滲透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3.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為華夏兒女,將祖先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利用課堂進行傳承是效果最佳也最便捷的一種方式。一方面,中學生基數大,在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能夠有效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播面。另一方面,中學生各方面的可塑性強,傳統文化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并讓學生內化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將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二、初中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策略
1.通過故事講解實現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初中數學課本上的知識,看起來簡單,尤其是一些概念、公式等基礎知識,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實際上,很多數學知識背后的故事遠比所看到的更加精彩,也更富有教育意義。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數學家,如祖沖之、華羅庚等,他們為了研究數學,幾十年如一日,不畏艱難險阻,最終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抓住初中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契機,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背后的故事,如知識的來源、數學家奮斗的故事等,通過這些故事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在《圓的認識》這節課中,數學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數學家祖沖之與圓的故事。從小酷愛天文和數學的祖沖之,學習十分刻苦,他“專攻數術”,對于圓的研究,基本上達到了忘我、如癡如醉的境界。為了探討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之間的關系,他做了無數次的實驗,對圓進行多邊形處理,即所謂的“割圓術”,切割到圓的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邊形,最終得到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教師給學生講解這個故事,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使學生感受到祖沖之身上堅持不懈、不畏艱難的精神。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圓”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2.通過媒體展示實現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在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課堂上,成為推動課堂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學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利用媒體展示的方式促進傳統文化與數學的有機結合。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軸對稱》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軸對稱,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將抽象的“軸對稱”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直觀看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滲透傳統文化。比如,一般來說,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軸對稱,給學生展示最多的圖片是鼠標、蝴蝶、花瓶等物體。而為了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中國結、京劇臉譜以及天壇、故宮等古建筑圖片。與此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窗花、剪紙的圖片,然后帶領學生動手進行剪紙。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加深學生對“軸對稱”這個知識點的理解,還能促進傳統文化與數學的有機結合。
又如,在講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王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并且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應的動畫、圖片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認識。
3.通過自主探究實現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自立自強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核。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以及自身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初中生普遍缺少自立自強的精神。在學習上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這種行為很容易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阻礙,使學生遭受一點挫折就喪失信心。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改革教學方式來改善這一局面。
具體來說,在傳統文化與數學教育有機結合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對知識的習得。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勾股定理》這節課時,提出“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這樣一個問題,然后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以此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要對學生實施激勵性評價,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方式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積極進取的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通過合作學習實現數學教學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由于家長溺愛等各方面原因,初中生有較強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生活中不愿意分享,不擅長與人合作,還常與別人產生矛盾。在促進傳統文化與初中數學教育相結合的視角下,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改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采取合作學習法。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團結意識、合作能力等,這些都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對這個幾何圖形的性質進行討論、研究,再對所有的觀點進行梳理、歸納,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結意識,從而實現傳統文化與數學教育的有機融合。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能夠有效改善教學質量。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傳統文化與數學教育的結合沒有得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兩者結合的效果不佳。筆者在教學中通過故事講解、媒體展示、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等方式使數學教育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以及數學成績相較于前有了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王昌桂《基于文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國校外教育》2018年第1期。
[2] 陳玉坤《數學教學滲透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成才研究》,《成才之路》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