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培養學生數感力度,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素質教育。同樣,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明確指出小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作為教學改革的依據,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聯系日常生活,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領悟。而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使得學生在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深入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并學著使用數來交流,以全面提升學生的數感,幫助學生加強數學知識學習,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基于此,文章結合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面臨的挑戰進行深入分析,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加強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感;問題;策略
一、 引言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閱讀題目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數與數量之間的關系,在解決題目時,能夠通過分析定性或定量,以此來提高解題的準確率,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實際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相結合,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創新其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加強學生數感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對數的敏感度和鑒賞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數學這一門科目的魅力,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數感的教學活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為了加強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充分掌握數據本身和數據之間的聯系,教師能夠充分明確加強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意義,結合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不夠新穎,教學過程缺乏有效創新等諸多問題,不斷優化更新數學教學理念,通過更具有引導性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意識,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感,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二、 農村小學教學中數感培養的重要性
(一)數感的內涵
數感可以總體概括為一種良好的學習傾向,通過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覺主動去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感的培養。在小學生的教學工作中,數感作為數學概念是其重要內容,教師應該將其融入實際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把數感解釋為對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結合相應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正確理解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能夠將其表述出來。
(二)數感的作用
在農村小學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到教學環境,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眾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很難全面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的教學需求。因而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實現數學教育課程的創新與改革,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數感培養,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有效把握數及數的運算。而在合理使用數量關系的同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使用數,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這一門科目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認識事物、解釋事物的綜合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而在農村小學教學活動中,結合相應教學內容加強數感教學,讓學生在感知數學的同時能夠領悟數學知識的深層含義,充分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加強數學知識的感知和理解。而在這一過程中,全面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檢驗,幫助學生學會定量刻畫數量關系,將其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來,有效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則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不夠新穎,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導,導致其教學質量相對落后,學生數感的培養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學生的家庭因素對孩子數感的培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筆者任教的學校,本地戶口的學生只占全校學生的一半不到,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來自外地。這部分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的理解途徑不夠廣泛,也不能得到及時的加強鞏固。久而久之,鄉村孩子的數感水平與城市孩子相比形成了較大差距。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為了加強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在小學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而在陳舊的教學方式以及匱乏的教學資源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視野,同時也讓教師陷入了教學泥潭,不利于農村數學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難以加強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整個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升。數感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更需要教師能夠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對數的理解和領悟,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 加強培養學生數感的策略
(一)聯系日常生活,豐富教學素材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最終回歸于生活,因而在農村小學數學數感培養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能夠善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帶領學生進一步加強數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數的敏感度。而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則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能夠從生活的角度來加強數學知識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其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積極思考探究,結合農村生活中與數相關的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善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聯系日常生活和教材充分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而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結合實際的日常生活,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加強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對“一個物體是多少”應多出示學生具體生活中了解的原材料,如一只雞、一塊餅、一個人、一張桌子……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邊的數。孩子們能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生日、學號、自己家的樓棟號、門牌號、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當地的郵政編碼、數學書有多少頁、一頁大概有多少字。在生活實踐當中,體會1公里、10公里的路途;陪家長到銀行儲蓄、提款,收看利率表,來體會1%、2%、4%貸款利息的估計;到超市看一看、稱一稱、估一估不同蔬菜水果等物品的凈重;日常派發練習本或者體育課上給各小組分器材來體會均分等等。
(二)創建良好情境,加強交流合作
為了加強對學生數感培養,促進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數的內涵的理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在農村小學數感培養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爭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并且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實現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借助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加強數的理解。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加強數的感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積極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結合具體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養成良好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還可以采取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思考,學會合作探究,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感。在學生合作學習的環節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感悟能力。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其特點,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制作所需學具,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探究,通過對學具的折一折比一比,對黑板、教室、課桌的測量等合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強數和形的理解。學生在合作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通過對數內在條件的探索,創建了高效的數學課堂。
(三)加強動手操作,引領學生感知
數學的學習并不只是簡單的基礎知識教學,為了全面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加強動手實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理解和領悟數學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數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問題情境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提升學生對數的敏感度,提高學生對數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需要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認識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在這個認知基礎上,將一塊餅這個實物抽象成長方形、正方形、圓、正三角形,請學生動手將這些圖形折一折來表示二分之一。折完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比一比手中這些二分之一的大小,思考為什么都是二分之一卻不是一樣大。接著給出四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請學生動手平均分給兩位同學,提問每個人分得了這些正方形的多少;繼而引發學生思考都是二分之一,為什么有時候是半個正方形有時候是兩個正方形呢,還有沒有可能代表六個圓或者其他數量呢?在這些操作活動中一步步深化對二分之一的理解,學生的良好數感得以建立。
五、 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黃金連.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7):254-255.
[2]黃曉棟.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生數感培養的有效策略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7):36.
[3]周筱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J].學周刊,2019(34):66.
作者簡介:
厲志敏,江蘇省揚州市,揚州市施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