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就是現代化素質教育過程中一種常用的教學策略,在日常應用實踐中,單元整體教學理念更加側重于教學過程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并不是單一某種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基于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需要,同時從小學生知識學習生長規律的角度出發,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主導進行數學知識體系框架的結構和重組,從而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兼顧整體教學的安排,確保學生通過日常學習活動逐步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助力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一、 引言
現代化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課堂教學形勢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和策略開始應用在日常課堂教學實踐中,這一教學環境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不同于傳統小學數學一課一備的教學形式,更多的是從知識系統和整體層面出發合理化設計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的系統性,對學生發展數學思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首先,簡要概述了當前數學教學的現狀和不足,其次,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應用的必要性,最后,通過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構建和實施過程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二、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不足
(一)各課時知識點內容缺乏緊密的聯系
數學課程內容是一門系統性及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內容,各知識點之間都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在課本教材的編排與設計上都會有所側重的以單元形式進行劃分。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采用“一課一備”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過程缺乏整體教學觀念。基于這一實際教學現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掌握本章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并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夠,缺乏對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關注程度,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數學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的構建與發展。
(二)單元教學重點不突出
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來說,課本教材中的基本數學概念、原理以及學習方法等內容都是課程學習的重點所在,對于小學生數學學習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在這些學習內容熟悉掌握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發展,進而達到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學習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課本教材在知識內容的設計與劃分上都是根據學生認知學習特點進行科學的安排,并將單元知識重難點平均地分布在了各課時內容的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單元整體教學理念的支持,教師教學時更多的是依據教學工具書的指引,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時間設計缺乏科學的劃分,教學重點突出不明顯,只是在本單元知識完成學習之后為學生指出哪些是重點知識,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對重難點知識的講解和探究學習過程。
(三)教學過程探究互動不足,學生思維發展有待提高
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究和學習發現的過程。深度探究學習是在原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連續的、深入的學習活動,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原則對問題及學習重點進行剖析,在這一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徙和生長。傳統教學過中單一按照“導入新知——課堂講解——鞏固練習”的學習模式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在課堂講解和鞏固練習環節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雖然在短時間內對學生加強理解夯實記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學習過程缺乏深入的探究互動,學生學習思維缺乏有效的鍛煉。
(四)缺乏對知識體系構建的重視
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逐步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過程。數學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特征決定了該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單個知識點講解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由于老師在單元整體教學意識上的欠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自己的認知能力很難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習過程缺乏系統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續知識的學習難度。
三、 構建單元整體教學的必要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傳統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現實性問題,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僅是日常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完善,同時也是對傳統教學課堂的一種補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構建單元整體教學的必要性還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首先,是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數學課程的學習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過程,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在設計之初就平均分散到了各個單元之中,但是其內在聯系卻是割舍不斷的。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自主分析和構建知識架構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有計劃的引導學生逐步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僅符合這一教學的需求,同時更接近于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對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和發展數學思維能力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其次,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符合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學的基本要求。現代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習不單單是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更多的是通過系統的學習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發散學習思維,活化知識靈活應用能力。這些技能的培養與發展是需要建立在完整的知識體系基礎之上的,在教學過程中整合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促進知識點之間的相互促進和完善,從而形成完整的數學邏輯思維,構建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養成梳理分析的良好習慣。
四、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整合教材資源
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立足課本教材,在通讀課本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單元教學內容是確保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在劃分教學單元時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要求,主要是根據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時結合日常學生實際學情進行科學的劃分。一般情況下,教師會根據小學數學整個教材體系的設計,同時聯系課本教材中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進一步劃分教學內容。課本教材中基礎單元的設計、某一單元或某一章節中的重難點知識等都可以構成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學習大單元。在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的大單元內容時需要教師以課程標準和教材大綱為導向,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在準確把握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將內部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整合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加、減、乘、除”這些內容作為一個“數的運算”大單元進行教學劃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先為學生構建基礎的框架關系,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結構,然后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完善這一知識框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知識框架的豐富,達到各個擊破知識點同時又兼顧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資源設計不僅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時也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認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易于接受和吸收。
(二)優化教學流程
在教學設施環節,教師要善于根據大單元備課教學思路的引導,重新構建教學流程和課時設計。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中將相關聯的知識點內容進行整合教學,合并有聯系的單元學習內容,同時對于特殊單元內容的學習進行單獨的教學安排,從而達到優化課程教學流程的目的。借助這樣的教學流程設計和整合,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各知識點內容聯系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學習負擔,從而在本質上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在教學流程設計環節,除了按照大單元內容整合教學流程之外,同時還要按照整體到局部、由點及面,從宏觀到微觀的教學思路有序的開展課堂教學過程,確保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可以有計劃、有所側重的科學進行。例如,在學習“分數”這一章節內容時,就可以先構建一個大的基礎框架,將分數這一章節內容劃分為正分數和假分數兩大塊內容,然后在此基礎上對這兩塊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如,真分數假分數的比較、真分數假分數的運算等等,最后在各個講解擊破的基礎上回歸知識框架,進行知識的梳理和鞏固練習。通過“整—分—整”的教學流程設計,不僅可以縮短課程教學的時間,同時還為學生自主學習實踐預留了時間,對課堂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整合和優化后的課程教學資源與流程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與導向。在落實課堂教學目標環節,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學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緊緊跟隨前期教學規劃與設計,從學生實際學情以及認知能力出發,多樣化設計教學活動,突破傳統教學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的桎梏。值得注意的是,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所側重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利用與舍取,根據學生接受吸收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突出重難點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準確把握學生知識學習生長點,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五、 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科學化設計日常課程教學內容,從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有計劃、有目的的創新和完善教學流程。在不斷的實踐和練習過程中逐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發散學習思維,最終達到優化傳統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唐荷意.“小學數學教學論”課程中的整體教學實踐[J].教育探索,2012(6):59-60.
[2]姚蕊.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的整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9(20).
[3]羅甫章.探討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整體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14.
作者簡介:
吳春燕,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見龍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