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
摘? ?要: 本文從新媒體時代視角出發,從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出發,以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途徑為核心,綜合新媒體的內涵與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新媒體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積極與消極作用,提出完善的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
關鍵詞: 新媒體?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習近平發表了關于青年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系列講話,青年的價值觀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戰略意義。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為高職學生系好第一粒扣子。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緊密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從全局化、多元化的角度創新工作理念,以短視頻、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增強思政教育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形成融合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文化、法治教育等綜合立體供給的話語體系,推進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內容的供給側改革。
一、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最緊迫的歷史任務。習近平曾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表明,應運用新媒體使工作活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統優勢與新媒體信息技術有效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一)新媒體的內涵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目前,新媒體指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數字信息技術等新興科技,借助電子設備終端實現即時信息的傳播與溝通。因此,新媒體是相對于廣播、報紙、書籍等傳統媒體而言的,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相應地新媒體的內涵不斷擴大。
(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認識高校思政工作的新使命和新任務,如何掌握新媒體中核心價值傳播的主動權,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對高職學生群體進行正確的思想引領,建立起全面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運用高職學生樂于接受的表達方式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媒體上掌握輿論主動權,明確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第一,新媒體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高職學生客體的主體地位。高職學生能夠自主運用新媒體發布信息的優勢,提高學習動力和熱情,主動傳播信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有助于實現學習目標。倡導以青年學生為傳播主體的符合時代發展潮流與自身特色的思想內容,傳播積極向上的思想和價值觀,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全過程。
第二,新媒體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和場域,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和形式。傳統教育形式受時間和場域的限制,運用QQ、微信、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及動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隨時與學生溝通,向學生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掌握新媒體中核心價值傳播的主動權,科學引領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構建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第三,新媒體充實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擴大范圍。通過整合和統一管理多種校園多媒體平臺教育資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范圍,向學生擴充教材外的視頻、圖片、音頻等豐富內容和資源,延伸學習材料的時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拓展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圖文并茂的思想政治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顯著的育人效果。
第四,新媒體轉變成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從全局化、多元化角度創新工作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從單向走向雙向,從線下走到線上,從課堂走向生活,從枯燥走向生動,從單一走向多元,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帶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學生群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育形式的承載不足,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面臨不容忽視的挑戰。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作用與新媒體特點密切相關,導致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新媒體的碎片化特點增加了高職學生系統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難度;新媒體的即時性亦易導致負面消息瞬間傳播;新媒體的虛擬性和復雜性特點使高職學生受到多元化的價值觀沖擊;新媒體的娛樂化特點,易導致一些自控力較差的高職學生網絡成癮,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新媒體監控難的特性易導致信息傳播過程的監管缺失;新媒體的開放共享性易影響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綜合以上新媒體的特性,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體素養不夠、校園網絡監管管理體制等因素,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現實問題,新媒體時代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利弊共存,如何解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問題,科學發揮新媒體優勢,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服務值得深思。
三、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狀況
(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方媒體教育不足
媒介素養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在新媒體時代接受思政教育的一項基本素質教育。對于教師來說,是提高業務素質、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通過對500名高職學生的調查結果,其中75%以上的學生認為自身媒體教育有待加強,希望學校能夠開設媒介素養課程作為選修課。通過對高職院校教師問卷及訪談,5.8%的教師參加過專業的媒介素養培訓,只有3.3%的教師參加過系統性學習,8.2%的教師通過自主學習或者請教他人的渠道,涉獵過媒體教育方面的知識,82.7%的教師從沒參與過媒介素養課程,希望得到專業的媒介素養專題培訓。通過問卷結果反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缺少媒體教育,希望得到有效的培訓,促進思政教育雙方參與度的提高,有助于鞏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二)新媒體平臺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目前高職院校新媒體平臺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內容制度建設不夠健全,高職院校很少成立專門的新媒體中心部門運營網站建設,一些高職院校官方新媒體平臺,創建微信公眾號發布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情,如學生對學校食堂、建筑物的建議和意見等,獲得學生的普遍認同,但是對學生的咨詢、回復率、自主獲取渠道等不夠重視,易導致學生的用戶體驗感不強烈,保證不了用戶黏度。高職院校負責新媒體運營主要依靠學生干事,學生流動性比較強,不能有效沿襲之前的規章制度,新一屆要重新系統培訓才能上崗。文字撰寫、圖文編輯、前期攝影及視頻剪輯等工作往往同時推進,導致各部門銜接有縫隙,整體降低新媒體工作效率。
(三)新媒體平臺監管機制不夠健全
大多數高職院校新媒體平臺缺乏有效監督,新媒體平臺監管機制有待健全完善,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造成很大的困難。高職院校平臺管理者在完善健全平臺監管機制的基礎上,同時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形成人人自律、互相監督的良好氛圍。
四、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思政教育管理者的媒體教育
通過媒介素養教育專題培訓、校外專家指導、新聞工作者講堂、校內專業教師培訓等方式,加強思政教育管理者的媒體教育,使思政教育管理者掌握新媒體技術的要領,不但能夠發揮出思政工作主體的優勢,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自主學習途徑和渠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建立以QQ群、微信群、短視頻、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平臺等新媒體為基礎的學生管理工作體系,將學生評獎評優、貧困生認定工作、資助申請、寢室管理、黨團建設等內容納入新媒體學生管理工作平臺。創新紅色大軍品牌欄目等途徑,采用高職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全方位發揮“以思政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網絡管理人員等教師為主導、學生黨員及骨干等為主體”的新媒體紅色大軍的作用,提升高職院校新媒體平臺供給的引領力。
(二)加強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要做到:第一,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專研學習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掌握新媒體技術的精髓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所學新媒體理論知識運用到新媒體平臺實踐中;第二,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高職學生人生價值觀未完全形成,不良信息易影響學生的人格養成和品格塑造,對事物不能完全準確地判斷。學生在網絡上發布、傳播信息,如不能保持警惕和警醒,易出現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自我控制力及對輿情的判斷力是一項尤其重要的內容。第三,科學引領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生管理工作新媒體化體系,將媒介素養課程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培育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校園學生榜樣,并為其拓展便捷有效的學習新媒體技術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渠道,發揮網絡輿情引導作用。
(三)構建完善的新媒體平臺體系建設
通過建立新媒體日常運營制度、構建內容建設的規章制度等新媒體平臺體系建設的措施,進一步制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在內容和形式方面保證新媒體載體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整合多媒體資源制定個性化的思政教育內容,融QQ、微信、抖音等新媒體于一體的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和內涵,實現新媒體和現實教育有機結合。新媒體平臺的建設,使教學資源得到優化,使高職學生更愿意接受新媒體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過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溝通、聯系,構建師生共同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激發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四)健全新媒體平臺監管機制
高職院校應專門成立新媒體運營中心部門,負責對有益于學生成長的信息進行有效篩選,避免學生的思想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和危害。一些高職學生缺乏對事物的精準判斷能力,容易被不良平臺上的信息干擾、感染,高職院校教師應從源頭上為學生營造清新干凈的平臺溝通環境,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極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深入調查高職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導學生的意識形態,引導新媒體輿論,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輿論引導水平,保證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
總之,以師生一體為切入點提出完善的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長效機制,構建全方位同心協力的工作格局。在新媒體視角下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教育實效性傳播,通過整合和統一管理多種校園多媒體平臺教育資源,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道德品質,使學生與新媒體正面接軌,掌握科學正確的價值觀理念和思維,切實提升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艷芬.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10).
[2]余天威.利用校園新媒體矩陣加強青年學生思想引導和教育實效性研究[J].青年發展論壇,2018(6).
[3]孟令玲.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2018(5).
[4]蔡先.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路徑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9(9).
基金項目: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大連廣播電視大學)2020年度校級科研課題“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研究”(DZDD2020Q-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