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鳳英
摘? ?要: 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本文以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面臨的新機遇作為研究背景,分析和探討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的現狀,結合工作實踐,研究提出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路徑,助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水平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黨務工作者? ?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校黨建等重要任務。黨務工作者隊伍涵蓋黨委主要職能部門從事黨務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員,也涵蓋系部一級黨組織中從事黨務工作的人員[1](24)。黨務工作者面向的服務對象眾多,涉及的黨務領域較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一般還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的開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面臨的新機遇
1.黨和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高度重視
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各行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緊迫[2](15),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緊密、與就業和民生關系最直接的教育類型,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加凸顯。近年來,黨和國家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2017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突出強調“三全”育人的體制機制,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2018年1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點》提出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2019年1月,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鄉新增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3](1)。5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提出,高質量推進高職擴招100萬[4]。2019年6月份教育部發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顯示,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共2688所,其中專科層次高職高專院校1423所,占普通高等學校的一半以上。2019年高職共招生485萬人,比2018年增長116萬人。
近年來,黨和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高職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階段,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大有可為。
2.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入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推進。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及辦公廳相繼印發施行《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2019—202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等多項政策文件,用于支持加強黨建工作,黨的建設的力度和強度前所未有。
為了加強高校黨組織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高校基層延伸,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關于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的實施意見》,2018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的通知》,提出面向全國高校首批培育創建10所黨建工作示范高校、100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000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開展萬名基層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建設周期為兩年,以點帶面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推動全國高校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推動全國高校黨建質量全面創優全面提升。2019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第二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國高校再培育創建 10 所黨建工作示范高校、100 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000 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周期為兩年(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12 月)。
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全面深入推進,使高校黨建工作面臨新的契機,也為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現狀
新時代高職教育的飛速發展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深入推進,為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帶來新機遇,對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提出新要求。這種要求不僅包括數量上的達標,還包括質量上的過硬。然而,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現狀遠遠達不到這一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數量不足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不足,專職黨務干部更少,遠遠達不到“專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和黨務工作人員不低于全校師生人數1%”的要求。有些高職院校黨委主要職能部門機構設置不健全,多部門合署,一個部門承擔多個部門的工作。例如,有些高職院校黨委組織部和人事處合署,有些是組織部和宣傳部合署,有些是組織部和統戰部合署,有些是宣傳部和統戰部合署,還有些是組織、人事、統戰三大部門合署。部門合署造成黨務工作干部身兼數值,長時間忙于各種會議、材料,疲于應付日常黨務,工作壓力較大。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學生院系及教學部門黨務工作人員同樣較為緊缺,很多院系只是配備了黨委(黨總支)書記,缺少專職黨組織副書記和專職組織員,從事黨務工作的多是一些院系年輕輔導員,并且數量不足。教學院系基層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們幾乎都是專職教師,黨務工作者失職。
2.結構不盡合理
由于失職嚴重,當前高職院校從事黨務工作的人員基本沒有嚴格的準入標準或相關專業背景要求,職務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等普遍存在不合理之處。從職務結構看,配備不太健全。一些高職院校的黨務工作部門要么缺少中層正職,要么缺少中層副職。有些高職院校院系級黨總支(黨委)副書記缺職,有些院校雖然配備了院系黨總支(黨委)副書記,但他們的身份仍屬于專職教師。為了滿足課時的需要,只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學上,這就造成一些院系黨總支(黨委)副書記有名而無實。從年齡結構看,有些高職院校的院系黨組織書記年齡偏大,具體從事黨務工作的輔導員過于年輕,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從專業結構看,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專業比較繁雜,涉及管理、文學、法學、醫學、理工等諸多專業,具有黨建黨務或思想政治相關專業背景的很少。
3.能力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直接影響能力水平。受年齡結構影響,有些年齡較大的黨組織書記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創新意識不強,“新辦法不會用”,干事創業的進取精神不足;剛入職不久從事黨務工作的年輕輔導員黨齡較短,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缺乏黨務工作經驗。受專業結構影響,部分黨務工作者并非黨建黨務專業出身,對黨的理論知識缺乏系統學習,黨務知識掌握不牢,業務工作能力大打折扣。受職務結構影響,由于中層黨務干部缺職,老中青梯隊沒有建立,傳幫帶作用無法實現,年輕黨務工作者進步較慢。另外,由于數量不足,部分黨務工作者身兼數職,長時間忙于日常工作,有些黨務工作者還承擔著教學任務,缺少時間和精力用于加強業務學習和理論研究,有時就連上級黨組織舉辦的一些專題培訓班,都無法保證參加。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培訓,能力提高較慢。
4.機制不太健全
與本科院校不同,目前高職院校的黨務工作者多數還屬于專業技術崗,即使是行政管理部門的黨務工作者,多數擔任兼職教師,承擔一定的教學工作。再加上很多高職院校校系二級管理的模式尚未完全實現,一些黨務工作者雖然在院系從事黨務工作,但仍屬于專職教師身份。崗位的性質決定了他們必然要走職稱評聘晉升這條發展道路,對行政崗位提拔興趣不高。近年來,國家政策在職稱晉升、績效工資分配等事關教職工切實利益的問題上,不斷向基層一線專職教師傾斜,黨務工作者在這些方面與一線專職教師差別較大。從職稱晉升來看,黨務工作者由于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煩瑣的黨務工作,在教學成效、教科研成果方面遠遠不如一線專職教師,職稱晉升較難。有些黨務工作者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潛心研究黨務工作,但研究項目和研究成果由于不能用做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申報材料,致使他們的積極性大大降低。由于黨務工作者職稱評聘較難,職稱相對不高,中層以上領導干部行政職務有限,工資待遇相對于一線專職教師較低。黨務工作者的工作量難以量化,工作成績長時間難以顯現,不像一線專職教師的課時量和教學科研獎那樣明確具體,在績效工資方面不好體現。這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看到不到希望和動力,心理落差大,積極性不高,無法真正安心本職工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干黨務不如干專業”“當干部不如當老師”的負面情緒。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路徑
為實現和不斷滿足黨和國家的新期待、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高職學生的新需要,高職院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
1.完善機構設置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師數量隨之增加。師生數量的增加,使高職院校黨務工作越來越繁重。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深入推進,要求黨務工作越來越細化。這一新形勢、新常態迫切要求高職院校機構設置更加健全完善,各機構部門職能職責更加細化明確。因此,各高職院校應規范設置黨政管理機構,單獨設立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人事處等職能部門及相關科室,并對崗位職責進一步細化,明確職責任務。有效避免因職責不清造成不同部門之間工作任務相互推諉的現象。確保部門黨務工作者工作有計劃、有思路,而不是一味盲從地應付各種材料、報告、會議、檢查。加快實現校系二級管理模式,明確院系職責任務,使院系黨務工作者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2.精選黨務人才
將黨務工作者納入學校招聘和人才引進總體計劃,規范設置崗位條件,突出專業背景,提高綜合素質,消除“黨務工作誰都可以干”的錯誤思想,選拔掌握豐富業務知識、黨務能力較強和政治素養較高的人才。適應新時代要求,及時為黨務干部補充新鮮血液,選拔一批優秀學生黨支部書記和輔導員納入黨務干部隊伍,明確相應的職務和職級,從整體上改善黨務工作人員隊伍結構,提高質量。在基層支部書記與支委選任過程中,應以一線管理人員、年輕業務骨干等為主,因為他們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業務能力,能夠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充分融合。充分發揮老黨員思想覺悟高、政治立場堅定和黨務經驗豐富的優勢,努力使其成為黨務工作“專家型”人才。
3.加強教育培訓
高職院校要加強對黨務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促進其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業務技能。全面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全面落實政治理論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黨章黨規黨紀教育、黨的宗旨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等七個方面的基本任務,把黨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始終[5](58)。嚴格學習要求,落實學時制度,制訂黨務工作隊伍培訓計劃,強化黨的基本知識、紀律規矩和黨建工作方法學習培訓,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每年集中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56學時,黨組織書記至少參加1次集中培訓。豐富培訓形式,靈活運用講授、研討、模擬、觀摩等教學方法,培養黨務工作人員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健全培養機制
認真落實專職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和黨務工作人員不低于全校師生人數1%的要求,每個院(系)配備1名專職副書記,至少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推動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索黨務干部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實行職務(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6](60)。尤其要關注踏實肯干、上進心強的黨務干部,為其成長與進步創造更好的條件,鼓勵其繼續恪盡職守,能夠全心全意地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按照政治強、品行優、業務好、師生威望高的要求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加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有計劃地選拔中青年業務骨干到黨務工作崗位鍛煉。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培育工程[6],使教師黨支部書記普遍成為“雙帶頭人”。實行學校領導班子成員、黨員學科帶頭人聯系青年教師制度,建立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6]。
參考文獻:
[1]董竹娟.加強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
[2]張安強.工匠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實現策略探究[J].機械職業教育,2020(3).
[3]張祺午.高職百萬擴招的戰略意義與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9(12).
[4]楊無敵.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重要政策回溯[DB/OL].http://ex.cssn.cn/jyx/jyx_jydj/201909/t20190927_4978348.shtml
[5]晏恒.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5年規劃怎么做[J].四川黨的建設,2019(12).
[6]劉燚濤,王新軍.中層干部管理視角下加強公立醫院黨建探析[J].南方論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