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丹
摘? ?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中,紅色文化十分重要,是思想政治育人的文化基礎,蘊含著豐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引領意義。當前,新媒體逐步融入校園文化和生活,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開了新的路徑和渠道,也帶來一些問題。我們要重視新媒體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紅色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路徑
1.新媒體與紅色文化的內涵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新興媒介,主要依托互聯網技術、移動設備產生,具有創新性、及時性、互動性等特點。紅色文化具有一定的時代感,是中華民族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長期艱苦奮斗產生的思想結晶,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使命感,是中華文化長期凝聚形成的,是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支撐。紅色文化是多元化共同集聚而產生的,包括革命文化、民族文化,也包括世界文化,是特定時期產生的一種思想文化,包含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兩個組成部分。在新媒體時代下,加強紅色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紅色文化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形成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將精神內化于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
2.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紅色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正能量,高校思政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和基礎。紅色文化是當前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幫助大學生快速成長,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2.1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時代發展需要大學生具有愛國情懷,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將愛國主義作為一個核心理念,有機地將愛國主義和紅色文化相結合,讓大學生了解革命先賢在推翻清政府,打倒列強,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過程中的先進事跡,需要從內心向革命先賢看齊。通過2018年在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統計發現八成以上的大學生非常敬仰革命先賢,為紅色文化的宣傳奠定了基礎,紅色文化逐步成為大學生發展過程中的政治底色。
2.2堅定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創新思維,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除此以外,還需要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思想的建設和紅色文化的教育,才能將大學生的命運與時代的發展、國家的命運、民族的進步相結合,讓他們滿懷熱情參與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加快社會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2.3提升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
當代大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社會主義使命感和全球視野,對未來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充滿虔誠。在工作過程中盡職盡責,在生活過程中忠于社會主義革命事業,高校思想教育中需要有機融入一些紅色教育資源,不斷教育大學生。通過紅色文化教育,讓大學生了解自身所負的責任,為國家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2.4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
大學生只有具備健康的人格才能被社會所接受、所理解。對人才進行衡量時,是否具備健康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是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革命先賢們能夠為世人所稱道,首先在于他們有高尚的人格品質。紅色人物具有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健康人格,他們是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楷模。當代大學生只有不斷領悟革命人生,品讀革命經典,才能學習紅色人物所具有的完美人格,才能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新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3.1新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面臨的機遇。
新媒體時代,高校在開展紅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開辟大學生了解紅色文化的新渠道。在新媒體的幫助下,通過新媒體方便地瀏覽紅色文化,在網絡上閱讀紅色文化經典,觀看紅色文化網絡精品課程,并且參與一些紅色文化實踐活動,比如說紅色文化動漫制作等,設身處地地了解革命先賢所經歷的艱苦歲月,感受紅色文化蘊含的當代價值。其次可以建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新基地,通過新媒體的多樣化形態展開紅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比如在紅色文化網站當中推送一些關于紅色文化的信息及開通紅色文化的微博,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大學生更好地了解革命先賢的事跡,激發他們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另外,還可以調動大學生宣傳弘揚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體性,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另外,通過新媒體平臺可以更好地將大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讓大學生自主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學習。
3.2新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面臨的挑戰。
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容易受到一些網絡多元思想的影響。網絡能夠提供主流的正能量思想,將他們艱苦奮斗、為實現人生目標的積極因素激發出來。另外,新媒體也難免會傳播一些消極思想。當前高校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點:一是碎片化的傳播,導致系統思維受到一定的阻礙,通過新媒體進行紅色文化內容宣傳,不管是在朋友圈轉發的紅色文化信息,還是微博發送的紅色文化評論,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很少進行系統理論的概述。二是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淺表化的思想對大學生的判斷產生了一定影響。三是一些大學生存在文化行為失范現象。
4.融入紅色教育資源,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4.1更新高校思政教育部門紅色文化教育理念,不斷挖掘更多地方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高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有機融入一些紅色教學資源,加強紅色教育理念的深化,不斷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推薦工作,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展開紅色教育,并且建立專項的紅色文化教育研究團隊,深入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建立校際聯合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整合體系。這樣可以讓高校研究的投入降低,充分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
4.2構建多元紅色文化教育的新媒體平臺。
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在新媒體方面依賴性較強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設計,合理地在新媒體平臺上搭建紅色文化學習體系,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渠道。比如說與當地文化部門進行溝通和交流,打造弘揚紅色文化的主題微博,并且根據新媒體互動性較強等特點,將大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教育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發揮出來。比如說對大學生進行鼓勵,依照紅色經典進行創作,以話劇表演劇的方式呈現出來,創造一些以紅色經典為基礎的知識類網絡小游戲等。大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一些紅色文化的內容。
4.3建立健全紅色文化教育相關課程體系。
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正確理想信念,高校需要將紅色文化納入正規的課堂教學體系當中,與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當地文化特色相結合,讓大學生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更豐富,通過多媒體課程設計和紅色文化專題講座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吸引大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通過新媒體平臺系統化地推送理論課程,讓大學生通過移動設備在新媒體上學習紅色文化課程,增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4.4健全完善高校新媒體管理和監督機制。
為了讓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正確接受積極的文化信息,抵制消極信息,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強化新媒體管理的規章體系,做好高校官微的管理工作,加強新媒體文化宣傳,傳播紅色文化信息。另外,要加強輿情監督控制,建立起完善的管控體系,對大學生在紅色文化思想認知方面的狀態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紅色教育制度進行創新和調整。
4.5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的紅色文化教育方式。
高校需要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機地將線上線下的紅色教育相融合,打造立體式的紅色教育平臺。大學生通過這一平臺及時搜集紅色文化的教育資源,開展線上線下的討論活動,提高紅色文化教育水平。高校除了不斷創新完善原有的紅色教育課程之外,還需要加強地方性紅色教育專項課程的構建,鼓勵一線思政人員逐步開發紅色教育的校本教材,讓大學生接觸豐富多彩的紅色思政教育課本和內容,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4.6通過新媒體引導學生甄別不良文化,弘揚紅色文化。
新媒體是信息時代發展過程中的產物,也是消除不良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傳統教育方式與新媒體的結合,采取正面的態度應對,不斷調整德育教育相關內容,依照實際情況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文化特征展現出來,弘揚紅色文化,加強教育引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過學生會及學生社團傳播思想政治文化,宣傳主流文化,抑制負面思想文化的影響,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在此過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指出不良文化的負面作用,讓學生認真分辨,通過討論和座談會等方式認識不良文化造成的影響,通過個別典型案例的宣傳和教育讓學生正確甄別文化,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5.結語
紅色教育是永遠不會褪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紅色教育資源相融合,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結合,不斷添加紅色教育內容,讓思政教育更豐富、更具現代感、更接地氣。
參考文獻:
[1]賈洪巖,韓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網絡輿情引導的路徑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37(008):173-174.
[2]劉佳.新媒體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3]駱巖.新媒體時代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021(003):95-97.
[4]陳春麗.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008).